《小猴子下山》优秀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5-07-02 13:47:04
《小猴子下山》优秀的教学设计

《小猴子下山》优秀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猴子下山》优秀的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猴子下山》优秀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快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以此为线索学习并积累“又( )又( )”形式的词语,并会迁移运用。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动词。

2、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

3、由故事得到一定的启示: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总会像小猴子那样犯些错做些傻事,而事后难过后悔是无用的,重要的是能以今天的教训为基础,用积极的心态展望明天。

课前准备:

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提醒注意“猴”的书写。

2、在游戏中进行复习回顾。展示一系列图片,包括故事中曾出现或未出现过的事物,让学生辨别哪些图片中的事物在故事中有提及。此举旨在巩固故事的要点内容。

游戏过程中,将故事中出现过的“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猴子”等图片贴到黑板上。

3、指导读好这些名词。强调“桃子、兔子、猴子”等带“子”的轻声。

二、整体读文,明确路线

1、接读全文。

师:小猴子从山上下来,它沿着一条曲折的小路,经过了一片茂密的森林,穿过一个清澈的小溪,继续前行。它还路过了一片开满鲜花的草地,看见了许多可爱的小动物,与它们玩耍了一会儿。最后,它走过了一座高大的桥梁,就回到了家中。现在,我们请几位小朋友来接读这个故事吧!

2、排列图片。

师:请你听完故事后,将这些图片按照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放入下面的路线图中。[图片]

3、练说量词。

排图片后,小猴子跳下山坡,来到了一片翠绿的稻田,然后走到了一棵盛开着粉红花朵的.桃树下,接着穿过了一片蔚蓝的西瓜地,最后发现了一个顽皮可爱的小兔子。

三、以小猴子所见为线索,积累并学会运用“又( )又( )”的词语

1、找出课文中“又( )又( )”的词语。

师:这一路走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小猴子的脸上一直挂着一个灿烂的笑容。是的,他发现了许多美好的事物!故事告诉我们,小猴子看到了丰富多样的水果啊!香蕉、苹果、橘子等等,都让小猴子高兴不已。还有其他的好东西吗?你能说说吗?

贴: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

2、练读词语。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要让大家感觉到是好东西哦!

3、拓展运用

这些好东西光是看看(画眼睛),就是那么的吸引小猴子了!像这些好吃的,要是小猴子尝一尝的话(板画:嘴巴),也许还会品尝到怎样的好味道?选一种说说:(甜除了品尝到甜,吃起来还有怎样的感觉?(脆、鲜、嫩、糯、松、爽、软……)如果用鼻子闻一闻呢?还会觉得?(香)你能像故事中那样,用又( )又( )把这些好味道连起来说一说吗?

如:这种食物既有浓郁的香味,又散发着甜腻的味道。口感上既鲜嫩多汁,又轻盈松软。外表上既脆而清脆,又有一丝丝粘稠的甜感。同时具备这两个特点是非常罕见的。

那这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你也能用这样的“又( )又( )”方式来说一说它吗?

四、以“小猴子所做”为线索,积累并学会精确地使用动词

1、学习第一自然段,认读并理解:掰、扛。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师:哇,这一路上有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还等什么呢!我们赶快一起出发吧!看,玉米地到了!(课件出示)咦,画上怎么没画小猴子呢!是这样的,课文中写小猴子来到玉米这部分没有配插图,我想请小朋友帮我想想,这幅图上该画一只怎样的猴子呢?别急哦!还是先读读这部分故事是怎么写的吧!

(2)你能画一只怎样的猴子?(提示:表情、动作)随机学习:蹦、攀。(指导书写:蹦)。

(3)齐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二至四自然段,理解并积累“摘、捧、抱、扔、追。

(1)自由读,找一找小猴子的动作,并圈一圈。

小猴子继续跳啊跳,来到樱花树下,跳过梨子、还看见了一只小鹿,在这些地方小猴子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去读读写这三部分的课文吧!拿起笔,边读边圈一圈像这样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

(2)回馈。教师故意打乱顺序贴动词。

(3)学生评价,并谈理解。

3、讨论要点

(1)区别:捧、抱

(2)理解“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3)扔:应该扔了三样东西。老师把这些动作都贴到了。(正是所有的东西都被扔了,兔子又没追上,小猴子才会两手空空回家去。趁机将另一只垂头丧气的猴子贴图贴上去)

五、体会小猴子当前所感,并能积极展望未来

1、复述故事。

2、所有的宝贵物品都被遗失了,小猴子无奈地空手回家。看着小猴子两手空空、低着头失落的模样,我想他内心一定充满了懊悔和伤感。其实,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犯错、做傻事。正是通过一次次的教训,我们才会变得聪明有能力!

3、今天,小猴子放学回家的路上,太阳慢慢地西下了。他突然发现自己忘记带回任何水果了。小猴子有些着急,因为他知道自己需要水果来充饥。但太阳下山时,他只能无奈地空着手回家。然而,小猴子并不气馁,他知道明天太阳还会升起,新的一天会带给他无限可能。第二天,小猴子早早地起床,决心重新下山,寻找属于自己的故事。请大家一起来想象,小猴子今天下山后,又会发生怎样的奇妙冒险呢?我们一起来编写吧!(课件定格在: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4、回家编一本题为《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图画书。

《小猴子下山》优秀的教学设计2

作者:张老师

师:本节课我们将进行图文阅读、图说话,并进行一些简单的写作练习。在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对课文进行了朗读和解读,并进行了两个造句练习。现在,请大家打开书本,分别读一遍课文。

(本课一共五段,请五位同学分段读课文)

读完课文后,我们要进行一个图像描述的练习,要求是:认真观察图片内容,用脑筋思考,清晰地表达出口,声音响亮,态度自然,语句流畅通顺。

(教师开始放幻灯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进行讨论。全班同学轻声交流,持续时间约为四到五分钟。)

张老师将图像与口语相结合,不仅有助于提高口语训练的效果,还可以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师:现在谁来说说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呢

生:有一天,天气 ……此处隐藏21714个字……·笔画歌

5·生描黑并在后面再写2个,师巡视。

往:1·什么结构?哪边窄哪边宽。2·关键笔?

(1)穿插笔画:长长的横穿插到撇的下方。

(2)主:三横间的距离要相等,中间最短,下面最长。

3·金手指,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写

4·笔画歌

5·生描黑并在后面再写2个,师巡视。

《小猴子下山》优秀的教学设计13

[教学要求]

一、从一个叫小兔子的动物角色不断努力却一事无成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向学生传达做事必须专心致志的重要性。

二、学习生字:猴子、一块、不是、抬、一棵、桃树、抛、举、圆形、可以、林地,能够运用“又……又……”“跳来跳去”,并初步掌握量词“一只、一块、一个、一棵”。

三、能流利地有感情地读课文,并能复述。

课前准备:放大课文插图。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讲故事、学生字,初读课文。

第二课时:表情朗读课文,复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一个故事,题目叫《小猴子下山》。

△教学:猴子。提示:猴子是一种野生动物,所以是。请注意,“侯”字缺少了一个竖。例如,“喉”字也是没有一个竖的。

小猴子下山,到了哪些地方,请看看图,自己拼读生字。学生自学后,结合学生回答,教学下列图旁出现的生字。

一块(kuài)玉米地里一棵桃(táo)树下

结着又大又圆(yuán)的西瓜地里树林子

△教学:块。

学生看图识字,引导引用数量词。

“一块糖”,“一片饼干”。这种物品通常呈现一个平面。“一片黑板”、“一片玻璃”。

△教学:棵。

一棵树,还有什么也说“一棵”?

“一棵向日葵”;“一棵小苗苗”;“一棵瓜秧”。

指点:细而长的,而且有生命的,能向上长的用“一棵”。

△教学:圆(kē)。

“圆”,西瓜圆的。注意前鼻音发准。

“圆圆的月亮”、“圆圆的太阳”、“圆圆的大汽球”。

不仅圆还大,就说“又圆又大”。引导记住“圆”的字形。

△教学:林。

许多树长成一片,就是树林。这“林”叫“双木林”。

三、初读课文。

学了些生字,小猴子欢快地跳跃着,先来到了一片郁郁葱葱的玉米地。它在玉米地里尽情地嬉戏玩耍,享受着青青的秧苗带来的快乐氛围。不久之后,它决定继续探险,于是跳上了树梢,游走到了一个巨大而茂密的桃树下。这棵桃树结满了诱人的红桃子,小猴子忍不住用灵巧的手抓起一颗吃了起来,果味香甜美妙。接下来,小猴子继续向前,穿过一片蔚蓝的天空,来到了一片广阔的西瓜地。西瓜爽甜多汁,小猴子享受着西瓜汁润湿自己的舌尖。最后,它逐渐靠近了一片幽静的小树林边,它知道那里隐藏着许多有趣的冒险等待着自己。

还有生字没教,你们一边读,一边自己学。

四、检查自学效果。

结合引导学生弄清课文主要内容。

小猴子下山拿过哪些东西?

利用前面图旁的板书:

△教学桃(táo)。

桃子是结在树上的'水果,常见于夏季。它的外形饱满圆润,颜色有红、黄等多种。如果要写“兆”的笔画和笔顺,可以回想一下“跳”的写法。另外,“瓜”这个字里面是有个“卜”字旁,读作“l”。希望这段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

最后又去追什么?(小兔子)

小猴子下山结果得到了什么?(什么也没得到。)

五、再教生字(出示小黑板)

△掰(bāi);用手把东西分开叫“掰”。(动作演示)

△扛:用手把东西放在肩上叫“扛”。(动作演示)

△捧(pěn):用两手把东西放在胸前叫“捧”。(动作演示)

△扔(rēng):玉米它不要了,西瓜也不要了,东西不要了,把它丢掉叫“扔”。

(教学以上生字均以手的动作演示,以帮助理解字义。)

扛、捧、扔都是表示手的动作,都是,重点指导写“棒”的右下“丰”。“扔”的右半边,“乃”笔划为横折折折钩。

复习巩固生字,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出示小卡片:工、奉、乃。

拼字游戏:给找朋友。

1.先将分别与“工”、“奉”、“乃”组合,让学生念。

2.请学生读出字音,“捧”、“扛”、“扔”。

二、阅读课文。

1.要求一字一字读正确。

2.指导读流利。

出示第三节课文,学会读出节奏。

小猫咪/背着鱼罐头,来到/一片草地/旁边。它/发现/草地上/长满了美味的小鱼,非常/开心,就/放下罐头/去/抓小鱼。

指导学生看词儿,读出句子的节奏。

各自读全篇;再指名轮读全篇。

3、述课文。

1).不看书说,记不清了再看书。(各自练习)

2).指名复述。

四、指导表情朗读。

---------------------------

1.第一节,语气像讲故事一样.

2.指导读“又……又……”

玉米又大又多

桃子又大又红

西瓜又大又圆

结合进行说话训练。

a.太阳____。苹果。

(提供主语)

b.独立用“又……又……”说话。

又……又……。

3.继续指导朗读。(第二节一第六节。)

一只猴子发现树上结满了美味的香蕉,它高兴得不得了,迫不及待地摘了一只,欢快地往前走去。

“猴子发现树上挂满了诱人的大红桃子,它兴奋不已,立刻决定放下手中的玉米,专心去摘桃子。”

△它发现地上有一片绿油油的西瓜,非常开心,于是它扔掉桃子,决定要去摘这个大圆西瓜。

谁来试试,指名读。

△“它看见一只兔子蹦蹦跳跳,真可爱,它非常高兴,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觉得猴子真不像话,用批评小猴子的口气读)。

△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要读出猴子灰溜溜的、失望的神情。)

指名读、齐读、练习有表情地朗读。

五、创造性复述。

想象小猴子回家后,和妈妈的一段对话。

提示:①老狐狸会怎样向小猴子提问?②小猴子也许会如何回答?③听完小猴子的回答后,老狐狸可能会如何教诲小猴子。④小猴子又可能会如何回答?⑤小猴子再次下山时,它可能会如何汲取教训?

连贯复述。

〔板书设计〕

结合字词教学,指导朗读等活动,组成下列板书:

玉米又大又多掰扛扔

桃树又大又红摘捧扔

西瓜又大又圆摘抱扔

小兔子蹦蹦跳跳追空着手

《《小猴子下山》优秀的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