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猫》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猫》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猫》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花猫性格的古怪和小猫的可爱。
2、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教学重、难点]:
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的。
【自主学习】
1、读读记记“任凭、尽职、淘气、贪玩、抓痒、暖和、的`确”等词语。 2、课文填空并解答:课文主要写了( )的大猫和( )的小猫。从这些词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
3、自主朗读课文。
4、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用“————”画出围绕哪句来写的,用“~~~~~”画出描写大花猫性格古怪的句子。(重点)
5、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写猫老实、贪玩、尽职的词句。
【合作探究】
(温馨提示:小组内自主读文,读 中交流、理解、感悟。)
1、这只大花猫既既( )又( ),既( )又( )。真是( )。
2、猫的老实表现在( ),贪玩表现在( ),尽职表现在( )。
3、读第二自然段,用“—— ————”画出猫高兴时的样子,用“~~~~~~~”画出不高兴时候的样子。
【检测提升】
今天,我学习了课文《猫》,知道了老舍爷爷家的大花猫( )。
它既( )又( ),既( )又( )。高
【归纳整理】(小提示:学会了哪些主要的字词、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等。)
1.这节课我学会了 兴时( )它有时很( )有时很( )。小猫( )可以看出老舍爷爷对猫的( )之情。
请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等词语。
2.本文的主要内容:
3.我还想说
【学习后记】
请你将本课学习的收获、感想、惑记下来。
《猫》教学设计2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ppt,熟悉故事内容,了解故事情节。
2.认识故事中“禁止标志牌”,知道禁止标志牌的含义。
3.体验阅读预测和想象带来乐趣。
活动准备:
一、导入部分
老师:今天老师也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个有趣的故事和小朋友一起分享,师打开至封面,封面上画的是谁?(小猫)请你来数一数,有几只?(11只)他们在干什么?排好队准备去哪里?猜一猜会发生什么事情?
二、观看ppt图,熟悉理解故事内容。
老师:今天我们讲的故事的'名字叫“11只猫做苦工”,你看见了什么?(地图)有什么作用?你猜他们会去哪里?
一、老师阅读幻灯片3~6提问
A 谁走在队伍最前面?(猫队长)走在最前面代表什么意思?
B.他们看见了什么?(一个花圃)花圃上插着一个牌子,牌子上写了什么?(禁止采摘)他们采了吗?他们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有这么多花,摘一两朵,没关系的。)
C.猫队长起先同意吗?后来呢?
二、教师继续阅读幻灯7~8
A.走着走着,11只猫又来到了哪里?(山谷边一座吊桥)吊桥上面又有一个牌子,牌子上写了什么?(危险禁止通过此桥)
B.小猫们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没关系的,过去吧,大家一起走,就不害怕啦!)
三、教师阅读幻灯9~12
A.走过桥,他们看见了什么?(草地)又有一块牌子,写了什么?(禁止攀爬树木)
B.他们是怎么做的?爬了吗?
C.爬到树上后,小猫们又看见了一个奇怪的口袋,口袋上面写了什么?(禁止进入口袋)小猫们进去了吗?挤进去之后,口袋怎么样了?(嗖的一声收紧了)
D.请你们猜一猜,是谁把口袋收了起来?我们来接着看一看
四、教师阅读幻灯13~15
谁把口袋扛起来了?(呜嘿啊哈)发生了什么事情?(怪兽叫小猫们干苦工,拉滚子)
五、教师阅读幻灯16~21
A.一天早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怪兽做了什么事情?
B.小猫们乘机干什么去了?
C.怪兽看见了什么?(一个木桶)上面写了什么?(禁止入木桶)为什么怪兽认为小猫们是在木桶里面?(因为之前小猫们都不听话)
D.结果呢?(怪兽掉进了桶里面,骨碌骨碌滚下了台阶、小猫逃回家)
六、教师阅读故事至最后
A:他们在回家的路上又看见了一个牌子,写了什么?(禁止通行)他们怎么做的?为什么这么做?
七、教师小结故事
老师:故事讲完了,谁能用简单的话来说一说故事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教师总结:11只猫不遵守规定,无视警告牌(禁令标志)。三个禁令牌对它们没起什么作用,它们胆子也大了起来,当出现个“禁止进入口袋”的警告牌时,它们还是不放在心里,都走进了口袋,结果被怪物抓去做苦工。
老师: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不随便违反禁令标志,要做一个听话的好孩子)
《猫》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字词,理清课文叙述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感悟作者思想感情及文章蕴涵的深刻哲理。
3、体会文章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过程和方法目标]
在学生预习和教师创设情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叙述故事——分析形象——探究主题——个性体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学习体验,掌握分析形象和理解主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客观公正的待人处事方法;学习严于律己、反对主观臆断、提倡实事求是的精神;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等,着重理解第三只猫的悲惨遭遇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悟文章蕴涵的哲理。
[教学难点]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资料,制作教学幻灯片。
学生:预习课文,解决生字词障碍,了解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多媒体展示猫的图片(幻灯片1),问:看图片后,你对猫的印象如何?
2、教师小结:同学们,猫是 ……此处隐藏19208个字……而,这只猫却又是很令作者喜爱。
六、堂上练习
1、猫的性格古怪,主要表现在: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既胆小又(勇敢),高兴时(比谁都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出。)
2、请用上关联词语(非……不可)说一句话。
七、全课总结
好了,同学们,我们学习《猫》这篇课文,让我们明白了作者在写作时,采用了按总分的构段方式,在写猫的特点时,用具体事例来突出,还采用了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这只猫的喜爱之情,看来,我们的收获还真不少,在以后的写作中,我们可以多向作者学习,把这些写作方式运用,把我们的习作写得更好、更美。
八、布置作业:
1、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自己搜集一些写小动物的文章阅读。
板书设计:
性情:老实 贪玩 尽职
长大 脾气:高兴时 不高兴时
猫 (古怪) 胆量:害怕 勇敢 喜爱
小时候: 淘气、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猫》教学设计15【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笔下的猫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体会文章内在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细致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3、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大花猫古怪性格和小花猫淘气的样子,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和表达能力。
【教学思路】
《猫》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作者首先真实而具体地描述了大花猫古怪的性格,接着追述了它小时候淘气的事。教学中首先通过谈话激发学生对小动物喜爱的兴趣,唤起学生急于去了解老舍爷爷笔下的猫的情趣。接着让学生初读课文,质疑、释疑,对课文内容能初步感知。然后让学生围绕课前预习题,课后问答题,以及相应的思考题,对课文内容逐层逐段地采用不同形式边读边想的方法,深入学习讨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理清作者写作的思路,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练笔,同时要紧扣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一要真实,二要具体指导作文,使学生懂得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质疑、捕捉重点
1、话激趣揭题,板书课题:
2、读课文,初步感知:
⑴抽查本课生字新词的预习的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⑵让学生自由读预习提示,读课文,读课后思考与练习,读本单元“读写例话”。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单元训练重点,初步弄清课文的大致内容和写作顺序。
⑶理清文章脉络,指导分段。
(按预习提示:哪几个自然段写大花猫,哪些自然段小花猫?用归并法分为两段。)
3、学生质疑:
⑴让学生默读课文,然后提出书中遇到不懂的问题。
⑵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
(与课文相关的`放在讲读中解决:无关的问题和字词当时交流解决。)
4、捕捉教材重点,投影出示思考题:
⑴课文中作者抓住了猫的什么特点来写?
(性格古怪、淘气)
⑵作者抓住猫的特点是具体描写的?根据思考题。让学生再次通读课文,能大致把握教材重点。
二、逐段细读,引导深究
课文中作者抓住了大花猫性格古怪,小花猫的特点,教者要抓住重点引导学生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去探究文章的内容,去感悟作者的真情实感,去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
1、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⑴第一段:
让学生明确大花猫性格古怪的具体表现:
①投影出示思考题:
a、这一段作者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这句话与后面的内容是什么关系?
(总分关系)
先总写什么?再分写什么?
b、作者怎样具体描写大花猫老实、贪玩、尽职的特点?从文中找出具体的内容说说。
c、猫高兴和不高兴时有哪些具体表现?画出描写猫的动作、声音的词语。
d、猫胆小又很勇猛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②让学生根据思考题,再采用默读,自由小声读和齐读三种形式,读分写的三层内容,然后逐题讨论、交流、答题、领悟作者抓住特点具体写,突出教材重点。
③投影出示“猫睡觉、猫等老鼠”的静态画面,体会猫“尽职”的特点。
④让学生模拟猫各种各样的叫声,体会猫高兴时声音温柔可亲。
⑵第二段:
让学生明确小时候淘气的具体表现:
①投影出示思考题:
“刚满月的猫十分淘气”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分小组讨论:
这段作者运用什么写法?
②指名朗读课文,然后投影出示小花猫抱着花枝打秋千的“动态”画面,体会小花猫“生气勃勃,天真可爱”的淘气特点,理解“生气勃勃”并遣词造句。
2、读中感悟,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⑴教学中以读带讲、读中感悟、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对教材的重点,不同的内容,采用默读、指名读、自由读、齐读、细读等形式,让学生从领会作者对猫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⑵读中让学生边读边想,边画出课文中能表达作者对猫的喜爱的语句,再分四人小组展开议论:
作者对猫喜爱的原因是什么?
3、精读课文,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
⑴精读全文,思考回答:
作者为什么能抓住猫古怪的性格和淘气这两个特点?
学生回答后小结:
由于作者平时喜爱猫,对猫有浓厚的兴趣,并且对猫进行了十分细致地观察,这样就抓住了猫性格古怪、淘气的特点。
⑵追问:
这篇文章作者为什么写得那么真实具体?
学生答后小结:
由于作者平时注意观察,认真思考,把亲眼所见,亲耳所听,以及自己的感受都写了下来。在描写中作者运用了拟人的写法,把猫当作顽皮可爱的孩子写;还注意动态静态的描写,所以这样写出来的文章生动、感人、真实而具体。
3、生各抒己见畅谈学了这课后,你学到了哪些写作知识。
三、加强朗读,指导背诵
学习语文必须充分运用朗读,这是语文教学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经验。教学中采用个人读、集体读、自由读、默读、细读等形式,目的就是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指导学生朗读时读出重音,运用语调、语气的多种变化,力求读得生动,表达出猫的乖巧、温柔、勇猛、尽职和天真可爱、生气勃勃,以及对猫的喜爱之情。
2、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作者思想感情的体会,在此基础上稍加指导朗读、背诵,学生便可以完成背诵任务。
四、练笔
观察你喜爱的一种小动物,按一定的顺序有重点地观察,然后写一个片断,重点写它的习性或活动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