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暑假旅游的趣事作文500字

时间:2025-07-02 22:35:04
小学生暑假旅游的趣事作文500字

小学生暑假旅游的趣事作文500字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生暑假旅游的趣事作文5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生暑假旅游的趣事作文500字1

1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脱鞋挽裤、猛涨、懒惰、俗语、平衡、平稳、协调有序、伏下”等词语。

2、反复朗读课文第1、3、4自然段中的重点语句,感受走搭石的音乐美、画面美,体会家乡的人们走搭石时体现的谦让、敬老之美。

3、体会作者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2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阅读的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并能联系上下文对相关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具备初步的理解、分析能力,但往往不能深入文本。

3重点难点

反复朗读课文第1、3、4自然段中的重点语句,感受走搭石的音乐美、画面美,体会家乡的人们走搭石时体现的谦让、敬老之美。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4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脱鞋挽裤、猛涨、懒惰、俗语、平衡、平稳、协调有序、伏下”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随文了解第二自然段主要讲的是家乡的人们摆搭石的事情,体会家乡人们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学时重点

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脱鞋挽裤、猛涨、懒惰、俗语、平衡、平稳、协调有序、伏下”等词语。

学时难点

正确读写“山洪暴发、脱鞋挽裤、猛涨、懒惰、俗语、平衡、平稳、协调有序、伏下”等词语。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激趣导入

师:有一位作家,他和郭小川一起在1999年中国作协《诗刊》社举办的“新中国成立50年来,你最喜爱的50位诗人”评选中获选!他是谁呢?他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搭石》的作者:刘章。

师:板书课题和作者:21搭石刘章

生:齐读课题。

幻灯片简介刘章:

刘章,1939年1月22日出生,截至今年20xx年他已经有76岁了!所以我们可以称呼他为刘章爷爷。

他是当代著名诗人,一级作家,汉族,原名刘玺,字尔玉,笔名东旭,别号雾灵山人、燕山痴子。已出版《刘章诗选》、《刘章乡情诗》、《刘章散文选》、《北山恋》等诗文集27部。在1999年中国作协《诗刊》社举办的“新中国成立50年来,你最喜爱的50位诗人”评选中获

活动2【活动】小组活动交流

师:这篇课文写得特别美!这样美的课文咱们怎么把它读通、读顺、读“美”呢?上节课布置的前置性学习提纲告诉了我们该怎么做:

幻灯出示:

前置性学习提纲:

一读课文,圈出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二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多音字、近、反义词组词并说句话。

3、三读课文,结合工具书学习本课会写的生字。

4、四读课文,了解课文每一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用概括的语言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师引:下面请同学们按照前置性学习提纲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课前学习收获,开始。

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课前学习收获。(教师巡视,关注每一个学生是否在小组里交流看法,及时督促、检查,做好学生评价。)

【设计意图】布置前置性学习提纲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课堂先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是为了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在交流中取长补短,获得新知。

活动3【讲授】小组上台汇报

哪一个组愿意上台汇报:

1、一小组汇报内容:会认字部分

读准会认字字音:谴、惰、俗、协、序、绰、伏

老师相机点拨。将这些词放回原文中,学生再读。师及时评价。

2、一小组汇报内容:找出课文中的多音字、近、反义词组词并说句话。

(1)汇报多音字。教师点拨:课文中“踏踏的声音”“踏踏”是拟声词,又叫象声词,读音为tā。

(2)汇报课文中的近、反义词。

(3)汇报同音字并组词。

(4)汇报积累好词(ABCC式)。

学生评价。

3、一小组汇报内容:会写字部分

小组汇报完下面的同学进行补充。

【设计意图】本环节采用多种形式识记生字,对生词进行归类分析,注意做到主次分明,读写结合。

老师相机点拨几个易错字:

4、听写易错字,总结还没有掌握的字,提醒下节课要检查。

5、小组上台展示读书成果:课文每一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用概括的语言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生汇报主要内容。

说到第二自然段时,教师适时点拨:第二自然段讲的是家乡的人们摆搭石的情景。体现了家乡的人们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从以下句子看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活动4【作业】总结布置作业

1、复习生字词,尤其是没掌握的生字词;课后练习:玩游戏“知音识字逃生记”。

2、课文中许多地方使我们感受到“美”,有看得见的“美”,还有看不见的“美”,让我们找出来体会体会。

【设计意图】作业布置的设计一是夯实字词;二是通过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更好地突破课文难点。

4.2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中的重点语句,对比读、想象画面,体会平凡的搭石给家乡的人们以方便之美。

2、反复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中的重点语句,抓住重点词“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通过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感受走搭石的音乐美和画面美。

3、反复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中的重点语句、师生表演等,体会家乡的人们走搭石时体现的谦让、敬老之美。

4、体会作者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学时重点

反复朗读课文第1、3、4自然段中的重点语句,感受走搭石的音乐美、画面美,体会家乡的人们走搭石时体现的谦让、敬老之美。

学时难点

体会作者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复习导入

1、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学习了课文《搭石》的生字词,一起来复习一下吧。

【教学反思:恰当 ……此处隐藏33829个字……“老人调整搭石”的语句。(看不见得心灵美)

(1)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老人踩到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样想,会有怎样做?体会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2)学生再读课文找出能体现老人品质的词语重点朗读。

(3)练习有感情的读读给同桌听。(2分钟之后比谁读的有感情)

预设三:感悟“面对面,和老人过搭石”语句(看不见得心灵美)

(1)学生读相关的语句

(抓住“伏”“理所应当”体会乡亲们尊老爱幼,互助互敬的优秀品质)

(2)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乡亲们身上具备的品质。

3、让学生捧起书,一起来读读课文的2、3、4自然段,再次去感受一下摆搭石、走搭石的美。

4、通过朗读感悟文章的最后一段

本环节我设计了这样的过渡语:

一块块,一排排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默默无语的谱写着一个有一个动人的故事,难怪刘章爷爷要说------------我们一起来读读文章的最后一段。

为了使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接着我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供学生思考:难道这句话只是指搭石的无私奉献和和默默无闻吗?

最后让学生带着乡亲们的美好心灵再次有感情的齐读一下文章的最后一段。

四、当堂训练

当堂训练环节,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求学生运用知识能当堂独立完成作业,这是使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综合训练。他强调精讲多练,八字教学法中重点强调宁可老师多费事,不让学生做废题。在操作此环节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要精心设计习题,出有价值、高质量的题;二要注意面向全体、团材施教(作业可分为“必作题、选作题和思考题”),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三要强调学生当堂独立完成。三要指导学生做题方法,先复习再做题,死记活用。五要把课堂的每一分钟都留给学生去学和练,教师不当堂批改作业,六要强调学生纠错。纠错也是一个积累知识的过程,因此纠错一定要及时。

根据以上认识,我设计了以下训练题:

必做题:

一、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关联词在表达情感上的重要性)

要是……就……无论……只要……就

如果……就……因为……所以……

1.()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会掉进水里。

2.上了点年岁的人,()怎样急着赶路,()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

3.()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会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

选做题:

仿写句子(既是句式联系,又是一个小练笔,对后进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而,定为选做题)

例: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他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一份小小的礼物,没有华丽的包装,却联结着-------,也联结着------。

(2)小鸽子飞走了,越飞越远,带--------,也带去了----------------。

五、总结下课

在这小小的山村,在这小小的搭石上,我们发现了许许多多平凡的普通的美,其实,只要留心观察,你会发现我们的身边也有许许多多平凡的普通的美,比如:下雨了,几个同学合打一把伞,雨伞里透出的就是美等,课下,希望你也能像作者一样,把我们身边的“美”记录下来。(既总结本课的内容,又对学生提出新的要求。)

小学生暑假旅游的趣事作文500字15

我执教的是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第21课《搭石》。本课语言朴实无华,处处流淌着作者刘章家乡那淳朴的民风,美丽的民情。在教学中,我从学生入手,师生能共创一个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读中体验,思中感悟。完成了教学目标,起到了培养学生语感,发展学生思维,训练学生语言,激励学生发现美的目的。具体特点如下:

一、以“美”领路,关注学生的体验。

在课堂的教学中,我创设了“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发现了美?”一根主线,带动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导学生去阅读课文,体验文中美好的情感,交流研讨,感悟家乡人美丽的心灵。以一个具有发散性的问题,通领整节课的教学,既让学生有线可寻,也便于教师的调控,给人以整体美。学生在阅读、自学、研讨中,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将课堂教学的氛围牢牢控制在和谐、民主的环境下。另外给予了学生极大的空间,以学生汇报的思路带动课堂教学,不但体现了教师把握教材,控制学生的功底,更体现的教师对于学生学习地位的肯定。所以,课堂上,学生纵横于文章之中,品词析句,畅谈感受,陶醉在家乡那流动着浓浓乡情的小溪里。教师则运筹帷幄,不断在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画龙点睛,烘托情感。达到了学生、老师与作者在情感上的共鸣。

二、以读带练,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情感。

在教学中,我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也关注了学生的语言训练。让学生在理解、感悟、对比的基础上,通过教师情感丰富的过度语,辅以悠扬的乐曲,仿佛将与会者带到了那个淳朴的山村,充满关爱的父老乡亲面前。在老人一节,学生在对比中,找到了老人可贵之处,教师及时引导“透过句子,我仿佛看见了在瑟瑟的秋风中,一位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放下包裹,俯身搭石的情景。多么善良,多么可亲的老人啊!让我们一齐来感受一下吧!”“这一桩桩,一幕幕,事虽小,情却浓。搭石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搭石无语心有情’”······一句句貌似平凡,情在深处的话语,调动了学生读的欲望,说的想法。这样,使学生在语文的课堂上不但畅谈感受,而且真心体验,读来自然亲切,在情感上给人以水到渠成的感觉。使学生不但在说中训练了理解,在读中培养了情感,也在这个过程中,感悟了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

三、与“生活”相连,拓展学生发现美的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叶圣陶老先生也说过:“课文只是一个例子”那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何老师也关注了课外的训练。根据课文作者的意图,是让读者在读中学会在平凡的小事上发现美,在平凡的小事上学会美。所以,在教学接近尾声的时候,我通过富有激情的过度“是啊,就是因为家乡人具有了(指板书)善良,无私,尊老,谦让等这些美好的品质,才会有家乡淳朴的民风,和美好的民情。在作者刘章的家乡,美就是秋天里溪水中那一块块排列整齐的搭石,美就是乡亲们从搭石上协调有序的依次而过,美就是年轻人伏下身子背老人过搭石的那一瞬间。其实,生活中到处充满了美。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你还发现了哪些美呢?”又将学生从刘章的家乡带到了学生的身边,学生的情感体验自然演变成对身边人、事的思考。于是,也有了“美是妈妈的微笑”“美是老师的汗珠”等等发自肺腑,来自四年级学生的经典的话语。到这里,课堂教学达到了高潮,学生也真正得到了他们应该在语文课上应该得到的东西。

最后,伴着“爱的奉献”的乐曲,师生共同走搭石离开课堂,更给人以“曲已尽,意未终”的感觉。课堂教学在学生踏着搭石离去中结束,体现了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

《小学生暑假旅游的趣事作文50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