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涝排涝应急预案

时间:2025-07-11 22:35:02
防涝排涝应急预案

防涝排涝应急预案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有时会突发一些难以预料的事件,为了降低事故造成的危害,时常需要预先编制应急预案。那么什么样的应急预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防涝排涝应急预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防涝排涝应急预案1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防汛紧急视频会议,主要任务就是对全市的防汛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刚才,启先同志通报了当前的雨情、汛情和灾情,从通报的情况看,7月15日以来,我市普降大到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全市平均降雨量97毫米,降雨呈现出历时长、强度大、灾害重的特点。暴雨引发山洪和山体滑坡,造成光山县晏河乡程山村刘小湾1人死亡,新县苏河镇红柳村塘湾组2人死亡,浉河区南湾水库上游2人死亡。

这是近几年不多见的,令人十分痛心。汛情、灾情发生后,广大干部职工迅速投入到抗洪抢险中,经过大家的辛苦工作和连续奋战,一些大的险情得到有效控制,在此向大家表示感谢,同时也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切实做好迎接下一次洪水的准备。从刚才市气象局宋局长通报未来天气变化的预测情况看,这次降雨还将持续,虽然降雨带已经西移到了南阳,但桐柏的降雨量超过200毫米,这必将增加淮干的压力。防汛形势十分严峻,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立即行动,迅速投入到防汛抢险工作中,确保今年安全度汛。下面,我强调三点意见:

一、要全力开展抗洪抢险

一要突出抓好城镇防洪排涝工作。

城镇人员密集、财产集中,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中心。而我市目前的城镇设防标准还比较低,距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还有相当的差距,特别是中心城区,每遇强降雨过程总会出现积水的情况。近年来,我们在城市内河治理上下了很大工夫,总的看成效很显著,但有些问题尚未很好解决。对存在的问题,要逐一排查,找出原因,深入采取治理措施。下一步,在城镇的建设管理中,要切实将城镇防洪排涝体系规划建设纳入其中,并认真抓好落实,全面提高城镇防洪排涝能力。当前,要进一步健全城镇防洪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城镇灾害性信息的预测、预报和预警,努力减少城镇洪涝灾害损失。

二要突出做好山洪灾害防御工作。

山洪灾害防御是我市防汛工作的难点和重点,这两天的降雨引发的严重山洪地质灾害,已造成5人死亡,后果十分严重。山洪地质灾害的防御难度大,突发性强,危害性大,各地一定要高度重视。要大力加强山洪灾害预案预警体系建设,抓好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完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机制,做到预警到乡、预案到村、责任到人。要进一步提高当地群众的防灾避灾意识,切实做好预报预警,及时转移危险区域群众,尽最大努力减少人员伤亡,努力保障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三要突出做好中小河道防汛工作。

我市淮南中小河道,都发源于山区,河道源短、坡陡、流急,洪水汇集很快,陡涨陡落,极易发生突发性灾害,对沿河群众威胁很大。我们要始终把中小河道作为防汛重点,密切监测天气和水情雨情变化,强化监测预报,科学调度防洪工程,落实“防、避、撤”等各项措施,实施科学管理,确保安全。

四要突出做好水库安全度汛工作。

我市有各类水库886座,其中小型水库就有865座,这些水库建的早,标准低、病险问题突出,极易发生险情,造成危害。前一段时间,我国南方地区的大洪水,已造成6座小型水库垮坝,许多小型水库漫溢。我们一定要认真汲取教训,切实做好水库防汛抢险工作,认真落实病险水库和在建水库的安全度汛方案和措施,加强水库的调度运用,禁止水库超汛限水位蓄水,正确处理好水库施工与安全度汛的关系,确保水库汛期安全。

二、要全力保障安全度汛

针对当前我市严峻的防汛形势,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防指要根据防汛预案,全力做好各项防汛抗洪救灾工作。

第一,要高度重视,强化防汛意识。

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当前的防汛工作,对这次降雨过程已经造成和可能再次出现的各种灾害和影响要有足够的认识,全力以赴做好各项防御工作。要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作为防汛工作的首要任务,立即对防汛救灾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检查、再落实。特别是前期降水较少、水利工程蓄水不足的县区,要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各级防指要对防汛抗洪救灾等工作做出统筹安排,切实把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坚决防止因工作不到位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第二,要加强领导,强化责任落实。

各级防指要从最坏的情况出发,向最好的方向努力,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分步骤、分层次、分任务,把责任落实到防指各部门、乡镇、村组,把措施细化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员,做到组织到位、责任到位、人员到位,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进行。各级防指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各级防汛责任人要立即全面上岗到位,做到“大雨洪水前在指挥岗位,洪水内涝时在群众之中,灾害形成时在救灾现场”,切实履行好防汛抗洪救灾职责。防汛期间,各县区党政主要领导至少一人在岗在位。要严格遵守请销假制度。市防指办公室要对各县区、管理区、开发区和相关部门部门主要负责人在岗在位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抽查结果直接报市委、市政府。

第三,要密切监视,强化预警预报。

气象部门要密切监视天气动向,实时对降雨强度变化、影响范围、持续时间等作出准确预报,并及时预警信息,为科学有效防汛提供信息支持。水利水文部门要加强对河流、水库的水情测报,根据降雨范围、持续时间、降雨强度等对来水情况作出滚动分析和实时预报,为水利工程调度提供科学依据。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山洪、滑坡、泥石流易发区的监测预警工作,针对分布广、防御难度大、交通不便等特点,采取群防群控等措施,及时掌握山洪灾害发生的预兆,并利用电视、电台、手机以及当地群众熟悉的方式提前预警信息,及时转移并妥善安置危险地带群众。对一些重点部位,防汛通讯工具一定要配备到位,并且要保证这些通讯工具在复杂、恶劣、极端天气条件下仍然能够发挥作用。

第四,要全面排查,强化度汛措施。

对各类防洪工程和易受灾地区要开展全面、深入、细致的大排查,抓紧排除各类隐患。要切实加强对水库、水电站、堤防的安全检查,落实巡查和抢护措施。要切实加强对城市基础设施、低洼地、地下停车场、排水管网的安全排查,督促落实防洪排涝措施,防止城市出现严重内涝,确保城市正常秩序。针对强降雨容易引发山洪和地质灾害的实际情况,各地要以防为主,及时对山洪灾害防御的薄弱环节进行全面检查,特别是位于不稳定山体脚下、山洪沟旁的居民房屋,要逐项落实防范措施。对所有发现的隐患,要果断采取措施,及时排除险情,避免出现问题。

第五,要以人为本,强化安全防范。

各地各部门要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作为首要任务,科学安排,精心组织,认真抓好人员转移避险工作。要按照预案要求,切实做好危险地带人员转移避险工作,安排足够的力量对低洼易涝地区、在建工地、山洪灾害易发区等进行拉网式检查,确保不留死 ……此处隐藏1964个字……

目前,我国仅有部分发达城市建立了专门的城市防洪排涝专项预案,并将该项工作提高到战略高度,但是,在具体预案建设中,缺少对城市地下空间、低洼区域等部分的研究,缺少后续配套应急预案,且该体系建设在向基层延伸方面工作落实效果并不明显,使得洪水风险图、信息更新不及时等情况普遍存在,影响城市防洪排涝工作发挥积极作用。

(四)缺少风险评估机制

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很多重点项目并没有进行针对性的防洪排涝风险评估工作,除了部分涉及河道等方面的项目,水利与市政部门参与立项,其他诸多工程项目并没有进行专门性风险评估,且很多与城市运行发展息息相关的供电、供水等工程缺乏专门性建设评估,使得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存在破坏原有防洪排涝系统、改变排水管网等问题,导致城市防洪排涝能力较弱。

三、加强防洪排涝体系建设,提高城市排涝应急能力的有效途径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对城市排涝应急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而,针对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结合实际情况,建立高效洪涝管理机制

要想有效提高城市排涝应急能力,单纯依靠一个部门难以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市政、水利及城管等多个部门共同协作,确保防洪排涝管理信息实时共享,明确不同部门权责,并适当加强联合演习,以提高组织保障与应急管理能力。不但如此,还需要充分结合城市防洪排涝管理等实际情况,逐渐完善预警监测体系,利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强化信息共享性和服务性,并立足于整体,将分布在各个部门的系统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实现多部门信息高效、同步共享,同时,还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加强体系建设,强化城市灾情预警监测能力,例如:为了提高气象部门对短时间对流天气的检测能力,可以建立专门的协同合作平台,将市政部门、水利机构等纳入平台之中,及时预警信息,为各部门做好防洪排涝工作提供支持和帮助。

另外,城市暴雨作为考验城市防洪排涝能力的主要因素,应加强对城市内暴雨洪水布设点的'监督和管理,广泛收集有效信息,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保障城市居民人身、财产安全。洪水无情,为了能够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安全、良好的生活环境,要结合城市水文地质情况,及时更新信息,适当增加人力、物力及财力,加强防波堤坝、调洪水库等方面的建设,进行灾情模拟,构建完善的应急预案,以此来提升应急处理能力。此外,政府部门要加大对防洪排涝工作的宣传力度,引导全民树立保护意识,能够在遇到灾情时,妥善处理各方面事宜,保障人身、财产安全,下图为沈阳市整合各类防洪排水体系方案。

(二)立足于城市长远发展,优化市政排水管网设计

现阶段,我国部分城市现有市政排水管网作为城市防洪排涝的关键,其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城市排涝应急能力。因而,应加强对城市排水管网的调整和优化,综合考虑管径和水利参数,对已经确定的给排水管网进行合理分配,提升管网排水能力,且在具体规划中,可以利用优化算法对管道管径进行有效计算,实现以最少投入创造最大价值,不仅如此,也可以使用遗传算法、非线性规划法及动态规划法等进行二次优化设计,提高预测准确度。另外,还需要加强对城市周边水域流量进行分析和研究,为市政管网设计提供支持和帮助,最大限度消除洪涝灾害,进而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下图为某城市市政排水管网设计方案。

图2某市政排水管网设计方案

(三)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强化防洪排涝风险能力

城市化进程日渐深化,人们对城市建设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满足智慧城市建设发展需求,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对城市周边实际情况的调查和研究,综合各方面信息,并借鉴以往洪涝灾害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信息、GPS等现代技术,构建完善的风险分析图,为城市建设提供指导。另外,针对城市建设中较为重要的项目,应对项目进行防洪排涝进行安全性分析,并交由水利、市政等相关部门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才能够进行运作,消除城市建设对防洪排涝体系产生的消极影响,提升城市防洪排涝应急能力。目前,我国城市在防洪排涝体系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所以,在城市建设中,可以积极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经验,强化自身实践能力。

结论:根据上文所述,我国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有待提升,在城市建设中,要立足于城市未来发展需求,并了解和掌握城市防洪排涝工作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建立预案、监测体系,完善市政管网设计,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从而为智慧城市建设保驾护航。

防涝排涝应急预案3

各二级分行:

梅雨季节将至,据气象预报显示,我省即将迎来大范围、持续性降雨,为防范洪涝灾害导致我行业务运营中断,现组织全辖开展防洪涝业务连续性应急演练工作,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时间安排

各二级分行可于即日起至6月19日前完成该项工作(我省平均进入梅雨季时间为6月16日,请尽量在此日期前完成)。

二、工作安排

(一)开展风险摸排

要对以前年度发生过内涝、面临洪涝威胁、地势较为低洼、可能发生山洪等网点进行梳理,确认高风险网点。

(二)制定方案

各行可在以前年度防洪涝灾害应急预案的基础上,根据演练实际情况,对预案、流程进行完善。

(三)实施演练

演练应当包括所有高风险网点,且至少应当安排3家网点实施演练。演练期间,应当安排风险内控部及相关业务部门人员在场指导。

(四)演练报告

各行应于6月23日前,将防洪涝业务连续性应急演练报告、应急预案发送至内控团队信箱(notes:内控团队/法律与合规部/安徽/BOC)。

三、相关要求

(一)高度重视演练工作

该项工作纳入本年度各二级分行自行开展业务连续性演练情况相关考核,省分行将根据各行演练、流程方案的科学性、可操作性、演练质量等进行综合评价,请各二级分行高度重视,认真开展演练工作,确保实效。另外,如发生内涝、山洪等灾害造成业务运营中断的',要第一时间按《安徽省分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实施细则》要求报告,并通过行信业务连续性管理工作联络群进行汇报。

(二)丰富极端场景下应对策略

各行可参考《关于做好近期业务连续性相关工作的提示》中6个极端场景(见附件),对此类灾害可能造成的极端场景进行丰富充实,特别是关注与客户服务、第三方相关的应急保障措施,考虑替代措施适宜性,并在方案中体现,提升预案的有效性、前瞻性。

(三)加强资源建设

各行要通过本次演练,对现有资源的有效性进行检验,如发电机、抽水设备是否能够正常运行,沙袋等防涝物资是否能够及时供应等。一旦发现资源建设存在的不足,各行应当在演练报告中反映,并提出进一步改进计划。

(四)注重演练质量

各行要以本次演练为契机,通过高质量的演练进一步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为增强演练的真实性,各行应当在演练过程中“预埋”突发事件,事先不与演练机构沟通,考查员工敏捷反应能力,并积累工作经验。

《防涝排涝应急预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