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

时间:2025-07-05 11:35:02
《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

《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1

一、教学依据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由丹麦作家安徒生所写,乃一篇童话。它记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圣诞夜被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反映了当时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揭露了尖锐的社会矛盾。

课文结语有这样一句话:“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特别意味深长。本节课我就想告诉学生:对于小女孩来说,也许只有死了才是幸福的!因为,我们所教的学生大多生活安逸无忧,一直在大人的呵护和爱中成长,往往忽略了自身的幸福,更无法理解小女孩的幸福。而长久的使命告诫我,语文更主要是人文教育,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二、预期目标

本节课,我预期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启发诱导,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依据《课标》中“尊重学生,张扬个性,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感悟”的新理念,教学中我层层引导,让他们从文中感受小女孩的孤单、可怜、凄惨,并产生同情、怜悯之心。

2、合作探究,重视朗读。

通过我和学生之间,学生同桌之间,小组之间的`合作,引导学生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的种种幻想体会她的悲惨生活。

以及从含义深刻的句子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读写结合,升华主题。

语文课不仅有使我们共鸣的情感,也应该有练习。所以我印发了学案,并布置了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我们想对她说什么?并且改写课文,让小女孩变得快乐幸福的作业题。

4、采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二)出示目标,明确目标

(三)读1—4段,初步感受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四)读5-10段,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所产生的种种幻象,体会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五)读最后三段,从含义深刻的句子中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拓展延伸

(七)小结、布置作业

五、教后反思

《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为人教版小学语文十二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内容均为外国文学或以外国人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就是十九世纪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经典童话。它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本文是学生自小就爱读的童话,过去一直侧重于欣赏故事情节和美丽的人物形象,而六年级的学生即将小学毕业,过渡到人生的下一个阶段,在这个转型时期则应指导学生驱策中学生通话的表达方法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根据《语文课文标准》对5—6年极段的目标要求,我确定 本课时的知识目标:学习作者基于现实展开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过程和方法目标定位:在对课文重点内容的阅读理解中体验、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命运,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目标:感受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学会关爱他人,帮助他人。

教材重点是写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的种种幻想。这些幻象的美好与小女孩现实生活的处境形成强烈的对比,更加衬托出小女孩的可怜和悲惨。教材的难点是最后三个自然段中的两个句子,一是“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餓,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和 “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他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二)学情分析

本课故事性强,学生有学习兴趣,经过几年的阅读理解训练,已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已基本能够自己读懂故事。只是在重难点内容的学习上,老师还需适当的点拨,教给他们理解故事中深刻含义的方法。

(三)教法、学法分析

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的情况,我主要采取“给方法,说思路,自读悟”的方法教学。在老师以一处内容为例,指导方法之后,学生按照思路去学习。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比较体会来领悟思想感情。教师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四)教学程序

1、激趣导入。谈话,用动画故事,让学生感知故事内容和童话生动的特点,引出大人读童话的.着眼点有什么不同。

2、回顾课文内容,板书小标题。

3、学习第一部分,重在体会小女孩现实生活之悲惨。抓“每一个窗子里都透出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理解体会小女孩内心的想法引出下文的学习。

4、学习重点内容。以第5自然段为例,指导学生理解及感情朗读,用同样的方法自学其他四次擦燃火柴的内容。了解幻象是源于现实生活的需要,体会幻象的美好。

5、学习第三部分。抓住对难点句的理解和体会,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课外拓展。

一是让学生感受现在生活的幸福学会珍惜和关爱别人;

二是学习品词析句,体会童话深刻的含义,并将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通过练习来巩固。

《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我今天讲的是人教版第十二册第四组中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是一篇童话,他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本文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情感交流的好材料,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准备分三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解决字词知识,理清课文脉络;第二课时精读“卖火柴、擦火柴”部分;第三课时学习小女孩冻死部分,理解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含义,进行小练笔。

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教材特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实际,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4、初步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激发学生的同情心。

三、说教法、学法

“教师教完是为学生学服务的”,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就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学生自主读和做 ……此处隐藏23745个字……>

知识与能力目标:

感受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以及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丰富的想像能力、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

方法与过程目标:

通过对比、想像、朗读等多种方法,增强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与作者的心灵产生共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悲惨的命运,激起小女孩的同情之心。

教学重点:感受卖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激起对小女孩的同情之心。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设计理念:

对于这样语言凄美、情感强烈且富于变化的文章来说,“读”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所以,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我紧扣一个“读”字,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引领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环节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一篇篇幅较长的文章,我在设计本课时充分考虑了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在第一课时让学生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了解了五次幻象的基础上进行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将本节课分以下几步进行:

1欣赏美文,感受魅力。

2、创设情境,初读感知。

3、品读课文,感受悲惨。

4、课外延伸,清满人间。

下面,我具体说说我是怎样教学这一课的:

(一)欣赏美文,感受魅力。

孩子们大多都读过《安徒生童话》,但那都是简单的情节记忆,为了让孩子们在课前对安徒生的童话作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我在上课以前出示了一段话,让孩子们在准备上课之余提前感受到安徒生童话的魅力。

(课件出示)安徒生的童话

有人说安徒生的童话,就是一部世纪交响乐,优美的词句、奇妙的想像,让人陶醉在音乐的海洋;有人说安徒生的童话,就是一部走访世界的游记,每读一则童话,就有一束阳光射进我们的心灵;有人说安徒生的童话就是一部跨越年龄的经典,每一篇的来历,都是那么不同寻常。他的童话中有对假、恶、丑的揭露、鞭挞,但更多的是对真、善、美的赞扬和向往,从而给人以朝阳般的温暖和健康向上的力量。他以自己美好的幻想向生活在黑暗中的人们展示了一个充满爱与同情、善良和真诚、平等和正义的未来世界。

(二)创设情境,初读感知。

上课伊始,我和学生进行谈话,让学生回忆过除夕的情景,调动学生快乐的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出示卖火柴的小女孩图片,以充满感情的话语导入新课,把学生引入特定的情境。让孩子们除夕的快乐和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凄惨形成显明的对比,激起孩子们迫切想了解这个小女孩的强烈欲望,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接下来,我让孩子们静静地欣赏《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动画,伴着哀伤的音乐,体会着画面中小女孩痛苦的神情,我相信整个班里都会回荡着悲伤的氛围。这种氛围的营造,为下面理解课文做了很好的情感铺垫。

然后,我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初读课文,畅谈感受。孩子们可能会说:她是一个可怜的孩子、贫穷的孩子、美丽的孩子,一个听话的孩子,一个孤独的孩子……叶澜教授曾指出:“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在孩子们谈感受的过程中,老师一定要用眼神和表情来和学生产生情感的沟通,老师要充分尊重孩子独特的情感体验,不要给予是非评价,而是让孩子们自己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去不断地印证自己的感受。

(三)品读课文,感受悲惨。

我在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同时,也注重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所以我设计了下面的问题:

(课件出示)有爱就有发现:

爱可以给人以温暖,爱可以给人以力量,请你敞开爱的心扉,用心去细细品读文章,在你眼前的这个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带着自己体会到的情感读一读,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教你一招:你可以通过品词酌句的方法谈理解,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谈理解。

1、静心悟读,体会悲惨。

出示阅读提示后,老师要给孩子静心悟读的时间,因为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在读书的过程中,有的孩子的脸色变得凝重了,有的孩子的眼睛湿润了;有的孩子用自己的情感朗读感染了周围的同学,有的孩子拿起笔在书上勾勾画画,孩子们在静心悟读的过程中从字里行间深切地感受到了小女孩的可怜,便有了不吐不快、急于交流的迫切愿望。在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孩子们就比较容易找到知音、引发强烈的共鸣。

2、展开想象,体会悲惨。

在描写小女孩“卖火柴”的一部分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地展开想象,比如:

(1)、小男孩在嘲笑她时,可能会说些什么?

(2)、小女孩在街头叫卖时,那些拒绝她的人会说些什么?

(3)、小女孩的爸爸为什么一定会打她,他爸爸可能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通过老师创设的情境,培养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这就给这个本来就可怜的孩子又抹上了一笔浓重的悲剧色彩。

3、情境朗读,激发同情。

语文课堂,不仅要有同学们的议论纷纷,更要有孩子们的书声朗朗。所以要让孩子们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尤其是配着哀伤的音乐朗读,孩子们与这催人泪下的情感气氛融为了一体。作者采用了对比的写法写小女孩的5次幻象,反衬了小女孩生活的痛苦。特别是后两次幻象,是前三

的高潮,在看见奶奶的一刹那,她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似的,赶紧想把奶奶留住,于是擦燃了一大把火柴,她和奶奶一起飞走了,她死了!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出幻象的美好和现实的残酷。在文章最高潮的部分,可以通过齐读的方式让学生的情绪也达到最高潮!通过情境朗读来感受小女孩生不如死的悲惨,激发学生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孩子们感受得越深,对文章中的难理解的句子理解得越到位。

4、品读句子,理解幸福。

课文中有两句对于三年级学生较难理解的句子,

(1)、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2)、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所以,我把这两句的理解放到文章最后去处理,由于学生对文章有了深刻的体会,学生可以理解到:对于这个小女孩来说,死了才能得到解脱,她最终的“幸福”就意味着死亡。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课外延伸,情满人间。

其实生活中,也不乏有像小女孩一样遇到困难的人,但他们有着和小女孩敢擦燃火柴一样的勇气去战胜困难。比如在这次汶川地震中受伤和遇难的孩子们,他们是不幸的,他们失去了家园,失去了亲人,但他们同时又是幸运的。他们得到了我们所有人的关爱和祝福,我们大家用爱心筑起了一道爱的长城,抚平了他们心中的伤痛,让这个世界充满了爱。最后,我们就在欣赏《让世界充满爱》的歌声中结束今天这节课。

整堂课的设计,我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遵循学生的年级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教学理念,基本达到了教学效果。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评委和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