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勤奋》教学设计

时间:2025-05-14 09:21:55
《说勤奋》教学设计

《说勤奋》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勤奋》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说勤奋》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学习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懂得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的道理。

2、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3、略知说理文的篇章结构,摆事实,讲道理。

重点难点:

懂得勤奋能使天资聪明的人成才,反之也会流于平庸;勤奋也能使基础较差的人成为可用之才,不应自暴自弃。懂得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勤能补拙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学习了第一段,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二、细读第二自然段

1、课文围绕“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相机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2、大家一定还记得一年级学过的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司马光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天资聪明)

3、天资聪明的司马光长大后诚信的作文取得了什么成就呢?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讨论:

(1)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终于”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警枕”的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司马光怎样用汗水和心血去浇灌的?(引导学生边读边找出书上有关词语和句子。理解“滚瓜烂熟”“一遍又一遍”)

(3)司马光的事例告诉我们(板书):“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4)自由练读第二自然段

(5)指名读,师与生一起评点,是否读出了司马光的刻苦、勤奋?

4、小结: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从小就天资聪明,但是他依然始终如一地勤奋学习,最后写成了名留千古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这就充分说明了“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三、细读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学,完成下列思考题,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有关的词句画出来:

(1)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

(2)童第周的情况和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

(3)童第周起步自信的作文晚,基础差,为什么他同样取得了成功?

(4)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小组交流讨论

3、师生围绕思考题交流探讨

4、学生讨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句话的含义,老师相机板书。

5、指导朗读

6、让学生根据板书小节,引导学生明确:不论天资聪明还是基础比较差的人,只要勤奋,都可以成才。

7、齐读两句名言,大家认为这两句名言好吗?好,就让我们一起把它抄在自己笔记本的首页,时刻勉励自己。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主要写了什么?

2、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3、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谈谈学习了这一课的感想,并写在小作本上。

《说勤奋》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9个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10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懂得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深入感悟文章的内涵。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解题:题目中的“说”就是谈、讲的意思。这是一篇说理类的文章。读了这个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文章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明白、说清楚的呢?)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分段。

1、听课文录音,想一想:课文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

2、交流(只要求说出大概意思就可以了)

3、引导分段。

(1)学生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在哪里提出了观点?又是怎样证明这个观点的?课文最后又是讲了什么?

(2)交流。

(3)根据以上问题给课文分段,并在文中作好记号。

三、分段读通课文。

1、先拼读生字,读熟新词。

2、分段读通课文。

自己练读——指名读——纠正读音,指导读通长句——齐读。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画出中心句。

2、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1)这里的“桥梁”是什么?

(2)把那句自问自答的句子换一个说法。

(3)过渡:是的,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相机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讨论:“鲜花”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

(4)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5)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比一比,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齐读后一句。

3、齐读第一段。

4、当堂背诵第一段。

五、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自己设计记忆字形的方法,感到困难的在下面打“?”。

2、交流自学情况。

3、指导书写“枕”、“末”、“惯”、“基”。

4、钢笔描红。

六、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3:读一读,再抄写。

2、背诵第一段。

3、区别形近字组词。

未( )悄( )社( )梁( )渡( )

末( )稍( )杜( )粱( )度( )

《说勤奋》教学设计3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说理性较强的议论文。本文采用议论文常用的举例子的方法,借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读者: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说理的文章对于高段的小学生来说,往往是单一而又枯燥的,学生很难直接从感官上去理解文中的道理,但是教师可从议论文的特点入手,通过梳理论点、论据和论证的经过从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解读。

三、设计理念

(1)立足新课程标准,增强师生互动,以学生为本,创设自主,探究,开放的学习情境,师生一起“说勤奋”。

(2)走进文本,回归生活。抓住“勤奋”的特征,解读具体的事例,感受勤奋是通往理想桥梁的道理,从而激发学生以一种勤奋的态度来面对生活。

四、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通过多种方式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2、难点:学习议论文的文体特征,掌握常用的议论文写作方法。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合作法

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课时两课时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本课生词。

3、使学生初步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二)教学步骤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入语:

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自己的理想是什么?(指名几个同学说说)有了理想,我们又怎样才能实现它呢?(学生讨论)只要我们有了勤奋的法宝,就可以搭起通往理想的桥梁。(2)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生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圈画出不明白的地方。(2)生读,教师巡视,个别指导。(3)教师出示词串

滚瓜烂熟毫不气馁急起直追名列前茅有所作为远渡重洋A.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B.开火车读C.齐读

D.请生交流,反馈已理解的'词语和不理解的词语。a.利用查工具书,课前预习:滚瓜烂熟b.出示多媒体图片,理解:远渡重洋c.运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名列前茅d.联系上下文理解:毫不气馁

E.请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并相机指导,书写:渡a.教师范写b.学生描红临写

c.上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互评。

3、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过渡语:相信同学们对这篇课文的生字词已经很清楚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课文究竟说了些什么?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指名回答,请同学相互评价、补充,教师点拨。师生共同总结: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2)请生快速浏览全文,小组讨论:为了把这个道理说清楚,全文写了几个事例?试着用小标题概括。A.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B.小组汇报,全班交流。C.教师相机板书:司马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童第周——青蛙卵剥离手术D.师生共同归纳列小标题的方法。

先了解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再将意思相近的自然段合并归纳大意,就是文章的小标题。

(3)请生再读课文,找找司马光和童第周成功的不同点。师生归纳总结:司马光(天资聪颖);童第周(基础较差)。4.精读课文,感受勤奋成才的道理

(1)请生小声读课文第一部分,边读边思考: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了勤奋的背后需要付出许多努力?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请生总结:“警木”、“天刚亮”……(2)请生交流读书收获。A.片断一

a.出示: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b.请生交流读后的感受,结合实际理解成功离不开汗水和心血。c.请生带着读,同学之间互评。B.片断二

a.联系上下文,理解“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b.通过交流理解“勤能补拙”。c.请学生用“勤能补拙”说句话。d.请生带着感受读,相机指导。(3)指导感情朗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4)教师小结: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

5、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总结语: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说勤奋》这篇课文,掌握了一些关于勤奋的词句,感受到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下节课我们将结合具体的事例来进一步理解勤奋成才的道理。(2)布置作业:A.抄写生字词B.熟读课文

《《说勤奋》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