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时间:2025-07-06 15:59:08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这是小学数学人教版第九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在此基础上学习组合图形,一方面可以巩固已学的基本图形,另一方面则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本节课重点探索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教材安排的内容除了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外,更注重将解决问题的思考策略渗透其中。通过学生亲手的“拼”、“剪”,将组合图形进行分解,计算出组合图形面积,从而掌握这类题的思考及解题方法。

二、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组合图形的认识并不很难。学生已经系统的学过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对转化思想也有所渗透。对于方法的借鉴、交流、思考、创新都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

三、教学目标

1、掌握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并正确计算。

2、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初步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掌握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让学生学会这类题目的思考方法。

3、学会运用“分割”与“添补“的方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五、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以旧引新

(课前)将一些教学用具的纸片发给学生

1、谈话导入,课件出示谜语。(①草地上来了一群羊。打一水果名称 ②又来了一群狼。 打一水果名称)

(1)思考:谜语的谜底是什么?(①草莓 ②杨(羊)莓(没))设计意图:抓住教学内容的特点,运用知识的正迁移。给学生以启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问:你们觉得哪个谜语好猜?为什么?(第二个,因为第二个问题有了第一个问题做基础,所以容易些。)

(3)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答案,从而导出新课,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用猜谜语的形式让学生来明事理,从而导出新课。

2、课件出示各种学过的基本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

(1)同桌交流、讨论。(小动)

(2)代表回答。

(3)复习平面图形面积公式。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几种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及计算方法。

(二)、自主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交流探讨。

(1)教师要求:拿出课前准备的图片从中任意选择两个图形,拼成一个新的图形。边做边思考,你拼的图形像什么,是由哪个基本图形拼成的,小组讨论这个图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

(2)2人小组讨论并计算出图形的面积。(小动)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进行分工、讨论,通过集体的力量来计算这个图形的面积。

2、自主合作,探索方法。

课件出示例题:小华家买了新房,计划在客厅铺地板,请你估计他家至少需要买多少瓷砖铺地板,再实际算一算,并与同学交流。(有图例)

(1)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图片中组合图形的学具,与小组合作,先估一估,再通过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这个图形的'面积。(学生合作讨论,教师巡视并作简单的提示和指导。(大动)

(2)学生动手剪一剪,拼一拼(沿虚线剪下,将组合图形分割成一个大长方形和小长方形或两个梯形或补一个小正方形等多种割补法。)计算图形的面积。

(3)根据学生的解法,教师进行分析、点评。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手参与学习,通过拼剪与讨论,明白能将组合图形进行多种分割或割补后再计算其面积。

(三)、联系实际,巩固拓展

1、课件出示课本中多种组合图形,学生辨别图形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

2、学生独立完成,代表发表自己的解题方法。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点评:通过分解图形的面积相加或补成所学的平面图形再通过面积相减,都可以计算出组合图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图形关系,推算出图中的隐藏条件,让学生明确解组合图形的面积方法不是唯一的。

(四)、回顾全课,小结

1、学生小结 2、教师总结 3、布置作业。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小结,教师再总结,即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能将本堂课的内容进行了总结。最后布置作业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

组合图形的面积

组合图形分割、添补 基本图形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连除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学会列综合算式用两种方法解答连乘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学会有条理地叙述思维过程.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热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两种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连除应用题的两种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激疑诱趣.

1.出示【图片“参观农业展览”】

三年级同学去参观农业展览.他们平均分成2队,每队分成3组,每组15人,一共有多少人?(用两种方法列综合算式解答)

答:一共90人. 2.改变复习题的一个条件和问题后,出示例2.

例2:三年级同学去参观农业展览.把9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

教师提问:例题与复习题在条件和问题上有什么变化?

教师导入:已知条件和问题发生了变化,还能用原来的方法解答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研究的'新知识.(板书:应用题)

二、师生共同参与探索.

1.学习两种分析、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出示例2:三年级同学去参观农业展览.把9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

(1)自由提问,思考讨论.

教师提问:看到这道题,你想到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如下问题,教师可以进行简记:

①这道题已知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用线段图如何表示?

②要求每组多少人?必须先求出什么?

③分步列式如何解答?

(2)汇报结果,共同探索.

①教师提问:谁能回答第①个问题?

根据 ……此处隐藏16887个字……p>

第3个滑滑梯的滑梯面与地面的角大约是63°。

2.估一估,下面的角是多少度?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说说自己的收获

2.设疑:角的度量有没有专门的工具呢?它是怎么测量角的大小的呢?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4

【教学内容】

教材第32~3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拼组图形,通过图形拼组深化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2、在图形拼组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拼组图形。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拼组图形

师:我们在前面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你知道吗?用这些图形可以拼组出一些有趣的图形,同学们愿意来试一试吗?

学生:愿意。出示图1的帆船。

师:怎样拼组呢?我们先来看一看这条帆船,如果让你用你手中的图形来自己拼一个帆船,想想你会用到哪些图形?为什么?

学生:我会用到三角形,因为帆船上的两页帆很像两个三角形。

师:老师注意到你说的话中用了两个字“很像”,能给大家解释一下你为什么用这两个字吗?

学生:我觉得帆船上一两页帆像三角形,但不是标准的三角形。

师:对了,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物体都像我们学过的一些图形,但都不是标准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或圆,所以我们在图形拼组时,要想象这些物体和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相似。同学们会想象吗?

学生:会。

师:继续想象。

学生:我会用到长方形,两页帆中间的桅杆就很像一个很小但是很长的长方形。

学生:我会用到长方形和三角形,在帆船的底部的中间就很像一个长方形,旁边就像两个一样的三角形,把它们拼在一起就像帆船的底部了。

师:(出示拼组好的帆船图)书上已经拼组好的帆船图,你看看是不是和你们说的是一样的?都用到了哪些图形?

学生:用到了三角形和长方形。和我们分析的基本一样。

师:看来同学们的分析是正确的,帆船的两页帆本来不是三角形,可它很像三角形,所以我们在拼组帆船的时候,就把它看成三角形来进行拼组。所以我们在拼组图形的过程中,要抓住它像什么,再来进行相应的拼组,这样才能用我们手中的图形来完成我们有趣的拼组。

师:那是不是图中的每一个小细节、小东西都需要我们原封不动地拼组出来呢?

学生:不是,我们拼组的时候抓住的是比较大的东西进行拼组,那种很小的就没有必要了。

师:老师已经明白你们的意思了,你们是说抓住事物比较有特征性和代表性的东西来进行拼组,并不是每个小细节都要进行拼组。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怎么进行拼组图形了,你们就照着这个图来拼组一个帆船,开始。

学生自由地进行拼组帆船,老师巡视指导拼组过程。师拿一个小组的拼组帆船来展示,作适当的表扬和建议。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棵树和一条鱼,你们来看看,它们的各个部分又像什么?你会用什么图形来进行拼组?

让学生自由地发表他们的看法。

师:同样看看书上已经拼组好的图形,看看和我们的分析是不是一样的。

学生自己总结分析的图形和书上用的图形有什么区别?哪种更好,为什么?

师:知道了鱼和树怎么拼组了,现在我们来看看哪个小组拼组这两个图最快并且最像,现在开始。

学生在两个图形对比的基础上,进行模仿,动手操作。

师:把你们拼组好的.图形摆放在桌上,我们一起来评一评,看看谁拼得最好。

二、给图形取名字

师:同学们已经会拼组图形了,下面这些小朋友也拼组了一些图形,你会给这些拼组好的图形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吗?出示一些拼组好的图形,如太阳、小房子、小汽车等。

师:首先要想一想这些图形像什么?然后再给它取名字。

学生讨论后,抽学生汇报。学生汇报时允许学生给同一幅图取不同的名字。比如同样是一幢房子,有的学生取名为小房子,有的学生取名为白雪公主和小矮人的家,有的学生取名为温暖的小屋。然后师可以让学生评一评,看谁的名字取得最好。

三、拼图形讲故事

师:小朋友会讲故事吗?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听。抽一个学生讲故事。

师:小朋友讲的故事真好听,你能把这个故事的主要人物拼摆出来吗?比如龟兔赛跑这个故事里的小白兔怎样拼呢?小乌龟又该怎样拼呢?

师指导学生拼出小白兔和小乌龟。

师:这样看着小白兔和小乌龟你能给大家讲一个龟兔赛跑的故事吗?

学生看着拼图讲故事。

师:小朋友能不能像这样先拼摆图形再讲故事呢?下边小朋友自己想一个好听的故事,拼出故事中的一个情节,然后给其他同学讲一讲这个故事。

学生活动,师作必要的指导。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次活动,你有哪些收获?学生回答略。

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都不小,下边依靠我们集体的力量,全班同学来完成一个大的拼图。

学生拼图,师给予必要的指导。拼好以后,师给予学生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全班学生可以围着拼图跳一个舞,活动在学生的欢呼声中结束。

课后反思:

长方形,三角形,想想你,正方形,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事物中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以及发现和欣赏数学规律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规律的含义,掌握找规律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表达发现的规律,并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初步感知规律

师:孩子们,今天几只可爱的小动物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中,你们能够猜出它们是谁吗?

孩子们自由猜(小猫、小狗、小猪……)

师评:有可能也有可能说不定吆你可真敢想希望如你所愿一切皆有可能师:它们到底是谁呢?瞧,它们来了!让我们大声喊出它们的名字吧!

生:小狗小猫小狗小猫……

师:猜猜看,接下来会是谁呢?

生:小狗小猫

师:孩子,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生:有规律

出示:规律

师评:你们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你们真棒!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双会发现的眼睛去“找”规律。孩子们,让我们用心地读一下课题,好吗?——找规律

二、自主探究,认识规律

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看,同学位正在举行联欢会呢,他们的教室多漂亮呀!仔细观察,从图中你都看到了什么?谁来说说看?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