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会认"掰、扔、摘、捧、抱、追"等生字,会写正确书写"掰"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结合插图讲述故事。
3.通过理解"小猴子为什么会空着手回去"懂得做事情要有计划、有恒心、能坚持这一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小猴子的"掰、扛、扔、摘、捧、抱、追"等动词。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师:动物王国里有很多小动物,今天我们就请来一位动物朋友,它聪明、伶俐、会爬树、爱吃香蕉,你们猜猜,它是谁?
生:小猴子。
师:没错。就是聪明调皮的小猴子。你听过哪些和小猴子有关的故事?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猴子捞月》、《十二生肖》、《孙悟空大闹天宫》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和小猴子有关的故事。
二、导入新课:
师:小猴子在参加完动物王国的大会以后呀,觉得动物王国有点无聊,所以呢,他就想下山玩玩。下山后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8课《小猴子下山》。
(一起板书课题。)
师:猴子的猴是反犬旁。很多小动物的名字,都是反犬旁,比如狗、狼、猫……
(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师:请同学们打开书,用手指着课文中的字,听故事,思考:小猴子下山都去了哪里?
1、小老师带拼音领读生字:
猴结掰扛满扔摘捧瓜抱蹦追
2.解决问题:
师:刚才同学们边听边指,听得非常认真,小猴子下山后都去了哪里呢?请你在树上标画出来。
谁来交流一下?
生:玉米地--桃树下--瓜地里--树林里
三、精讲课文
1.讲读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师:在玉米地里小猴子看到了什么?
生: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师:小猴子看到了玉米。是什么样的玉米?
生:又大又多的玉米。贴玉米的版贴
师:【出示玉米图】你看,老师这里有三幅图片,你觉得哪一幅的玉米符合又大又多呢?
生:第三幅。
师:同时符合大、多两个特点,就叫又大又多。你还能从书中找到又……又……的词语吗?
生:桃子又大又红、西瓜又大又圆
师:你还能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生:又大又甜。什么又大又甜?3-5人说。
……
师:小猴子来到玉米地,看到了这么多的玉米,什么心情?
生:非常高兴。
师:那你来高兴的读一读吧!
师:我采访一下你,小猴子,你喜欢吃玉米吗?特别喜欢。那你打算怎么做?
生:我要美美的吃一顿!
师:看到这么大的玉米小猴子是怎么做的?
生:掰、扛。
师:大家来表演一下怎么掰?两手分开就是掰。你瞧,我们的祖先就是根据人的动作来创造了掰这个字,让人一看这个字,就能明白这个字的意思啦。
仔细观察这个字,是什么结构?
生:左中右结构。手+分+手组成了掰。
师:谁是火眼金睛,发现了什么小秘密?
生:两个手不一样。左边的手最后一笔变成了撇,右边的手最后一笔还是竖勾。
师:你是个会发现的孩子。再仔细观察这三个部件,要写好,还需要注意什么?
生:部件要紧凑。右手最长,然后是左手,分最短。
师:请看老师示范书写:
学生当堂书写。
点评:一人。
师:小猴子掰下玉米,扛着往前走。(出示PPT:扛着往前走)
扛。(出示字卡)这个字就是扛。你看小猴子是怎么扛着玉米的?(找学生表演)
没错,用肩膀来承担物品,把东西放在肩膀上,就是扛。这么大的玉米,当然要扛着走啦!
来,高兴的小猴子,你来读一读吧!
生:读。
2.讲读第二自然段:
师:小猴子扛着玉米高兴地下山去了。它又到了哪里?请同学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桃树下)师:他看到了什么?
生: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
师:满树的桃子,说明什么呢?树上桃子结得很多,而且又大又红!
师:这里有一个生字:满这个字,你看,它是三点水旁,原来指的是水装满了容器。这里就是指树上结了很多很多桃子。
你还会说一说吗?
满树的()
满()的()
生:满树的苹果、满树的杏子、满树的叶子、满树的樱花……
生:满桌的好饭、满天的星星……
师:看到这满树的桃子,小猴子高兴坏了。它是怎么做的.呢?
生:他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师: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第二句话。你能快速找到小猴子的动作吗?
生:扔摘
师:请大家看一看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是提手旁。都表示一个动作。(表演动作)
3.自读3、4自然段。
师:接下来,小猴子又去了西瓜地和树林,它分别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事?请你自己大声朗读第三、第四自然段。用横线画出看到了什么。用三角符号标出小猴子的动作。
(学生朗读)
师:首先,小猴子来到瓜田和树林,分别看到了什么?
生:小猴子看到了满地的西瓜。
生:小猴子看到了一只兔子。
师:小猴子看到大西瓜和小兔子以后,都做了什么动作?把你标画的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捧、扔、摘。抱、扔、追。
师:孩子们,看到这几个字,你有什么发现?
生:都会表示动作的词。
生:前面四个字都是提手旁。最后一个字是走之旁。
师:为什么追是走之旁,其他字是提手旁呢?
生:因为捧、扔、摘、抱都是用手做的动作。而追是用脚做的动作,所以偏旁不一样。
师:是呀,走之旁字大都和走有关。我们了解了造字的规律,就更容易记住这些字了。
师:大家看这两个句子。谁能来读一读?
生读: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走到一片瓜地里。
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往回走。
(出示字卡)
捧、抱 ……此处隐藏23318个字……p>教学重点:
了解表示动作的词的不同含义,并学习运用;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全体学生唱《数鸭歌》。唱完心情如何?歌曲中出现的小动物—鸭子。
一、导入:
1、今天一起来学习更一种小动物,看看在它身上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2、出示谜语,猜谜底
一物像人又像狗,爬杆上树是能手,爱吃香蕉爱吃桃,家里没有山里有。
——(打一动物)。
谜底:小猴子
3、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生字词
扛、捧、掰、摘、抱、追、扔、蹦
1、指名学生读
2、学生齐读,分男生女生读
3、再组词读
扛玉米、捧着、掰玉米、摘桃子
扔垃圾、追兔子、抱孩子、蹦蹦跳跳
三、初读课文
1、学生大声读,标出自然段
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边读边想:小猴子去了哪些地方?用“——”画出来,小猴子看见了什么,用”~~~~”画出来。
3、读给同桌听
4、读后交流:小猴子下山的路线是什么?
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小白兔
四、学习课文
结合插图和课文,边学边思考:
他来到了哪里?
看到了什么?
心情怎么样?
总结:扔玉米,摘桃子——扔桃子,摘西瓜
最后为什么空着手回家了?我们从中吸取什么教训呢?
我们要一心一意地做好一件事以后才能去做另外的事情,否则一件事也做不好!
五、巩固延伸
一()玉米地
一()桃树
一()瓜地
一()小白兔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15教学目标:
1.知道做事要有始有终的道理。
2.理解“只好,空着手……”辟词的意思,会看图正确选用动词“扛、捧、抱、扔、检、摘”,会用“又……又……”的句式说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卡片,并组词读。
(2)看了课题《小猴子下山》,你有什么想问的?(小猴子下山干什么?最后结果怎样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9课,学完了课文你就找到了答案。
(二)讲读课文
(1)请小朋友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小猴子下山路过哪些地方?看见了什么?(读后讨论,师贴板书)
小猴子图
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
玉米图桃子图西瓜图
白兔图
(指图)又()又()抓住了事物的不同特点,前后调一调意思不变。
出示课文作业4,谁能很快填一填。
地里的玉米又()又()。
树上的桃子又()又()。(指名回答,填在作业本上。)
地里的西瓜又()又()。
(2)小朋友们,小猴子下山来,看见这些东西是怎么做的`呢?请看(出示图1)
①仔细看图,说说图上画着谁?在于什么?(指名回答)
②找找,写小猴子掰玉米的是课文的哪一段?(第1段)
③指名朗读第一段,其他同学想一想:小猴子先来到什么地方?心里觉得怎么样?(高兴)从哪句话中看出来?(非常高兴)该怎样朗读?(指名朗读)小猴子是怎样做的?(板书:掰)“掰”什么意思?(两手把东西分开)出示青菜,演示“掰”原意是把东西分开,也可以是把东西折断,课文中指小猴子把玉米从玉米秆上折断。(插图)
④小结:小朋友们,第1段告诉我们什么?(出示黑板)
猴子走到(),看见(),就()。
什么地方什么怎么做
(指名回答)
(3)①刚才学习第一段时,老师先请小朋友们(板书:看图),说说图上画着什么?再请你们(板书:找节),找一找在课文的第几小节,最后请小朋友们学文(板书:学文)想想小猴子走到什么地方,看见什么,怎么做。看图——找节——文是我们今天要掌握的一种学习方法,现在就请小朋友们根据这个方法学习第二段。(出示图画)要求学生照学法自学第二段。
②师生讨论:小猴子又走到(),看见(),就()。(板书:摘—扔一)
这时候的小猴子会说些什么?
③这一段该怎么读?(指名朗读一评读一齐读)
(4)小猴子捧着又红又大的桃子高高兴兴地向前走,你看,它又于了些什么?(出示图三。四)
①我们已经学会了一种学习方法,首先干什么?(看图)指名说说图上画着什么?接着怎样?(找节)指名回答画的是课文中的哪几节?(第三、四节)最后怎样?(学文)
②请小朋友同桌之间一起读读这二节,再按刚才小黑板的问题进行讨论,请学得最认真的小老师来教。(学生同桌学文)
③第三节请小老师提问,(内容见小黑板)指名学生回答,(板书:摘—扔)齐读这一节。
④第四节通过提问朗读教学:小猴子走到什么地方?(读文回答)看见什么?(读文回答)它怎么做?(读文回答)在“小猴子怎么做”的句子中找出表示动作的词,(板书:追)齐读这句话。(评读)
(5)小结板书。
从小猴这“三扔”中可以看出什么?(小猴子见一样爱一样,做事有始无终。)(板书:有始无终)
(6)①我们看见小猴这样做结果怎样?(一无所获)从什么地方看出来?(板书:空着手)
比较句子:小猴子空着手回家去。
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加上“只好”?
②这时候的小猴子心情怎样?(板书:难过)看图五,从图上什么地方看出来?(齐读最后一节)
(7)你看(指图)小猴子下山时高高兴兴,课文中还一连用了四个“非常高兴”,回去的时候却那么难过。这时候,如果你在路上碰到小猴,你会怎么对他说?
(三)总结谈话
小朋友们,小猴做事没有明确目的,有始无终,最后什么也没有得到,我们可不能像j、猴那样,老师多么希望你们在学习、生括中能够有始有终,做任何事都有一个明确的目的,把事做好。
(四)课堂练习
(1)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出示课堂作业本第三题:看图选字
扛、抱、扔、捡、摘
①说说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②谁能表演一下这些动作?
③填在作业本上。
(3)做个摘桃游戏:
教师板画:长满桃子的桃树
老师这里有许多又大又红的桃子,可是每个桃干都有一个秘密,谁能开动脑筋,解答问题,就能摘到桃子。
题1,葡萄又()又(),梨又()又()。
题2:小猴子下山走过哪些地方?
题3:小猴子下山做了些什么事?
题4:想象填空。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一路上,一边走一边。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