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杵成针》优秀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5-09-15 22:35:05
《铁杵成针》优秀的教学设计

《铁杵成针》优秀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铁杵成针》优秀的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铁杵成针》优秀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走进成语故事,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2、了解有关学习的成语故事,理解成语的内涵。

3、积累有关学习的名言警句,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

教学重点

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之美,明白一个人要活到老,学到老。

课时设计: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成语故事?谁来说说看。(指名学生自由回答)

师:成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却浓缩了深刻的道理。很多成语还包含着生动有趣的故事呢?

2、小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了解几个有关学习的成语故事。(板书课题)

二、故事一《铁杵成针》

1、李白是唐朝非常著名的大诗人,可他小时候却非常的顽劣,成绩并不好,是什么事情让李白改变了自己的学习态度,变得勤奋好学起来呢?课件。出示思考题。

2、学生观看视频《铁杵成针》。(思考:是什么事情让李白改变了自己的学习态度,变得勤奋好学起来呢?)

3、指名学生回答。

4、小结。是呀“铁杵成针”的故事也是对他后期的学习影响很大。也从这个故事中,李白也明白了这个道理。

(出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学生读后,背一背。

李白被人称为“诗仙”,是个很有才华的大诗人,但是,连这么有才华的大诗人都需要刻苦的`学习,那么作为普普通通的我们,无论我们的天资如何,都应该持之以恒地努力学习。

三、故事二《悬梁刺股》

1、常言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好读书的人有很多,我们再来看看下一个故事,边看边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古人读书很勤奋?

2、学生观看视频《悬梁刺股》,指名回答。

3、小结:面对学习,古人从来不懈怠,《悬梁刺股》的故事在三字经中也有记录了。

出示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三字经》

4、师领读,生齐读。背诵

四、板书设计

铁杵成针

悬梁刺股

《铁杵成针》优秀的教学设计2

一、故事引入,初识文意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精卫填海》《王戎不取道旁李》等几篇文言文,知道了学习文言文主要用各种读得方法:(课件出示:1、断句读;2结合注释理解读;3、品读感悟读。)我们今天继续用这种读的方式来学习《文言文二则》中的第二则《铁杵成针》,你知道这个故事是讲了关于谁的故事吗?(出示课件,简介李白)

2、引伸学习:

李白小时候《铁杵成针》的故事我们都知道,现在,故事浓成了很短的文言文,让我们一起穿越到李白的幼年时代,看看你能不能准确地借助注释,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含义呢?

二、断句朗读,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1、(课件出示原文)首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停顿,用铅笔在课文中用“/”划出朗读节奏。并用小窗发语音。(检查纠正读音。注意“还”的读音。)

2、课件出示断句,学生对照。

3、谁来读读试试?(指名朗读,把握节奏)。读文言文,有标点符号的地方要读出停顿;没有标点符号的,根据意思也需要适当读出停顿,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4、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发语音。

5、我们接力来读读试试吧?看谁读音准确,读得流利,朗读过程中注意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设计意图:通过讲故事的方式,降低学生理解文言文的难度,同时,故事内容就是文言文的基本大意,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借助注释,借助故事内容,理解文言文的内容,达成本课的训练目标。借助注释,理解内容。】

三、借助注释,理解课文

1、文章的节奏感读好了,下面请你借助注释读一读,看看能理解课文吗?

2、请同学们小组群内互相交流一下,看看你从文中理解了什么?有什么地方不理解?(可以说文章的出处,或者词语的意思)小窗发语音到群交流。

3、活动检测自学效果。

活动1、下面老师出一个词,你会解释吗?(出示课件词语解释,提问:你是怎样知道它的意思?借以总结理解文言文词语方法:借助注释;组成词语;借助经验)

活动2、你能理解这句的意思吗?发语音解释一下吧?(课件出示句子)

活动3、下面请大家互相考核,一人读原文,请另外一个人说出自己的理解。

预设

铁杵:用来捣米或者捣衣的铁棒。大家看图片,“杵”,本来是舂米或者捣衣的铁棒,要把它磨成缝衣服的针,得需要多长时间?多大的耐心啊,作者正是借用此意,来激励人们做事情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是:这,它和现代文中的“是”意思一样吗?你是怎样理解的这个词?

方:正在,也和现代文意思有较大差别。

感其意:被她的意志感动。

感:被感动。

媪:妇女的统称,这个我们在第一课《清平乐。村居》一文学过。我们可以借助经验理解。

弃:放弃(从“弃”字你读出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李白不能坚持学习的做法)

卒业:完成学业。指导书写“卒”。

4、通过这的故事,我们可以提炼一个词语:铁杵成针。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活动检测的'方式。激发学生学文言文的兴趣,同时积素词语,溶实本课朗读课文,表达感悟。】

四、指导朗读,加深感悟

1、请大家再次带着感悟去朗读课文,你从中读出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道理)

2、谁来朗读一下?大家评一评,他读的怎样?

3、你还想试试吗?(展示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意,通过朗读表达文意,同时积累语言关联文本,拓展提升。】

五、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谈话引入:像“铁杵成针”这样告诉我们要刻苦学习、持之以恒的故事还有很多,下面,我们再看篇《司马光好学》这则文言文故事,用我们学到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1.断句读;2.结合注释理解读;3.品读感悟读,自己读明白这则文言文。

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 ……此处隐藏6308个字……

1.提问: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哪些?

小结:确实学习文言文有很多小妙招,昨天我们学习《囊萤夜读》时,用了一种方法——扩词法。现在我们继续尝试把这种方法运用到今天的学习中。

2.运用扩词法,说说句子的意思。

出示: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1)指名说,(2)提问:这句话向我们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起因(板书:起因),李白读书未成,弃去,可能有哪些原因呢?

3.万事有因必有果,你能在文中找出故事的结果吗?(板书:结果)

出示: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指名说意思,并说出哪些字运用了扩词法。

4.对比:未成,弃去。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李白前后的变化为什么这么大,请从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5.出示: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板书:经过)

(1)请学生说说句子的意思,并说出哪些字运用了扩词法。

(2)问之,曰:“欲作针。”这里原本应该有对话的,却被省略了,哪个字起到了这个作用呢?(之)

(3)小组共学补充对话内容,进行角色表演朗读。

①_____________(谁)问_____________(谁)“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谁)答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还可能有第二次对话,会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出故事。

五、感悟道理

1.感“文”意。

A. 读过这个故事,你有觉得不可思议的地方吗?

——神秘的“老媪”

——做着不可思议的事情:“磨杵成针”

——老媪真的为了得到一根针?一根针用得着用铁杵来磨?

(李白家的亲人特意安排的,老师安排人扮演的,神仙变化的……)

B.“世传”的目的是什么?(孩子完成学业,不可半途而废)

C. 你曾经放弃过什么追求吗?读了这篇文言文,你又感何意呢?

2.故事中的李白正是受到老婆婆铁杵成针精神的.启发,完成了学业。这条不知名的小溪也因此有了名字——磨针溪。这个故事不但成就了这条小溪,还浓缩成一个谚语,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六、拓展延伸

1.出示课外阅读材料,尝试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说说大意。

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①不休,及至②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③。后为当世大儒④。

----《汉书》

注释:①夕:晚上。②及至:到了。③屋梁:房梁。④儒:有学问的读书人。

2.古文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我们今天的古文之旅也结束了,我们不仅认识到了一位知错就改的李白,还认识了一位坚持不懈的老婆婆,当然我们还学到了学习古文的方法,喜欢古文的同学可以读读朱文君的《小学生小古文100课》。孩子们愿你们读万卷经典,做中华好少年!

七、布置作业

1. 必做作业:根据原文,把理解后的意思串联起来,把这则故事说给家人听。

2. 选做作业:推荐阅读朱文君的《小学生小古文100课》。

板书设计:

铁杵成针

起因

经过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结果

《铁杵成针》优秀的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故事中的生字新词,了解故事的内容。

2.学习成语故事《铁杵成针》,理解成语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3.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成语故事。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成语故事《铁杵成针》,理解成语的表面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后来人们把这些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加以锤炼,便形成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下中华语言文化的精华,背诵下我们积累的成语。)

2.学生起头,背诵成语接龙。(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积累更多的成语,希望同学们继续保持这种学习精神。)

3.导入: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它们有的庄重严肃,有的机智幽默,而且大多数的成语背后都有一个生动的故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个有趣的成语故事,大家想不想看?这个成语故事的名字叫做“铁杵成针”。(板书课题:铁杵成针)不过,老师有个要求,希望同学们能带着这些问题认真去观看。

4.出示阅读提示,指名读要求

(二)学习成语“铁杵成针”

1.欣赏故事。

2.小组讨论交流。

师:故事我们已经看完了,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学习提示和故事内容,把你的发现和你小组内同学说一说。

3.汇报

(1)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2)李白在学习上遇到了什么困难?后来又是什么事情使他改变了对学习的态度?你对他了解吗?(指名背李白的诗,出示介绍李白资料的课件)

(3)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铁杵成针”这则成语的意思?铁杵是什么意思?

生说后,观看课件,板书成语意思:将铁杵磨成细针,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就必有成果。学生齐读)谁能用铁杵成针说句话?

(4)看了这个故事,你最想说些什么?

师:只要同学们坚持学成语,日积月累,就会掌握很多词条,你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会不断提高,这就好比铁杵成针。

(三)表演铁杵成针(李白这些成绩的得来跟他的勤奋好学是分不开的,然而,铁杵成针这件事对他后期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演一演铁杵成针这个故事。

1.小组内先分工排练。

2.全班汇报。

(四)“铁杵成针”告诉我们的道理是:--------?谁能讲一讲你自己所熟悉的成语故事。

(五)练习题

1.看图猜成语,说意思。

2.成语计算题。

(六)总结

师:李白被人们称为“诗仙”,是个很有才华的伟大诗人,但是连这么有才华的人都需要刻苦地学习,那么普通人不就更需要努力了吗?因此同学们,无论我们的才华、天资如何,都应该努力学习,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成功呀!

《《铁杵成针》优秀的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