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时间:2025-08-27 22:35:03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昆明的雨》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自读,理解文章内容,了解汪曾祺写景散文的特点;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品味文章简洁平淡的语言,体会文章独特的美感和诗意的表达;

3、理解作者对生活诗意的审美态度,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寻美悟情,品味语言。

难点: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感悟作者对生活的态度。

一、轻吟浅诵感知美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说一说,两首诗中雨给你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二、披文入情寻雨美

1、整体感知,圈点勾画:

①汪老直接抒发对昆明的雨的感情的句子。

②表现昆明的雨的特点的段落和句子

③汪老把对昆明的雨的想念之情寄托在哪呢?

2、活动一:吟诗填词

我想念昆明的雨。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它总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昆明的雨季浓绿、明亮、丰满,使人动情。那倒挂在门头的仙人掌,肥大、浓绿,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雨季的菌子,滑嫩、鲜浓,院里的密叶,映绿了房间。你听,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声音娇娇,你看,房东母女的缅桂,使我内心软软。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我想念昆明的雨。

屏显:雨美,美在平常景物、凡人小事。

三、入文入境品语美

活动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任务一:围绕以下美点,组内确定一个美点。

昆明的雨季。

雨季的仙人掌。

雨季的菌子。

雨季的果子。

雨季的花。

与友人小酌。

任务二:根据提示,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单。

屏显:自主学习任务单。

读一读,如果你擅长朗读,你可以有滋有味地吟诵美句、美段。

品一品,如果你擅长批注,你可以品析词句,点评内容,提出问题。

问一问,如果你擅长思辨,你可以向老师、同学质疑问难。

说一说,如果你巧于表达,你可以讲讲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故事。

写一写,如果你善于写作,你可以写下你内心的体验。

任务三:组内交流补充,推选代表展示。

全班交流汇报。

屏显:语美,美在平淡本真的`语言。

四、观文识人悟情美

为什么在汪老笔下,凡人小事是美的,平淡的语言读来也是那么美?

其实,四十年前的真实生活是这样的:

【链接材料】

(化学教授曾昭伦)穿了一双空前(露着脚趾)绝后(后跟烂了,提不起来,只能半趿着)鞋——《不衫不履》

学生吃的饭是通红的糙米……饭里什么都有:沙粒、耗子屎……新校舍是联大自建的,也是联大的主体。这里原来是一块坟地……有一座校门,极简陋,两扇大门是用木板钉成的,不施油漆……路是土路,到了雨季,接连下雨,泥泞没足,记忆滑到。——《新校舍》

屏显:情美,美在你对生活的热爱。

活动三:开火车,说收获和感悟:我发现,原来也是一种美。(老师提示:可以结合这篇课文的内容、情感和语言特色谈,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一说。)

结语:如果你对汪老的散文意犹未尽,想对汪了解更多,可以读他的作品:《人间草木》《淡是最浓的人生滋味》《生活,是很好玩的》。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快速浏览、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的景物、人物,感受雨中之美

2、体会作者对昆明的想念与热爱

3、理解课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教学重点:感受雨中之美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教材分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的第四单元是散文单元。这个单元选取了不同类型的散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反复品味、欣赏语言,体会、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并了解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本文是写景抒情散文,理解写法和品味语言是学习本文的重点。虽然本文是自读课,但是这一课学生赏析起来还是有难度,我准备分成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感受雨中之美,体会作者对昆明雨的感情,理解课文形散神聚的特点。第二课时,赏析本文语言如话家常,淡而雅的特点,学习本文选取恰当的情景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写法,引导学生平时写作文,可以先根据自己的一个想法、一种情思来寻找相关的景、事、物,也可以先发现有趣的景、事、物,再开掘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意义。

学情分析:

散文学习是初中语文学习很重要的内容,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了不少的散文(特别是写景抒情散文和写人记事散文),学生对散文学习有一定的心得体会,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进一步赏析课文。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朗读法,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播放《青花瓷》,课件展示青花瓷的歌词。

二、结合单元说明,明确学习目标

三、读懂阅读提示,明确自读方向

以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四、走进文本,理解课文内容

(一)雨中景,欣赏美

1、课件出示阅读任务:

(1)昆明雨季给人总的印象是什么?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

(2)文中除了雨,还写了哪些景物?

(3)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2、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答案。

3、明确:

昆明雨的特点:昆明的雨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课件展示仙人掌、牛肝菌、杨梅、木香花、缅桂花等图片。

4.教师示范分析仙人掌

作者笔下的仙人掌真是美,不信你看第一自然段中是这样写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了一朵金黄色的花”,仙人掌的美,美在颜色。

5、学生分析景物之美。(提示:形态、颜色、味道、生命力等方面)

6、所以,昆明的雨,丰盈着生命。因为昆明的雨的滋润,一草一木都美得让人心动。

(二)雨中人,感悟美

1、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昆明雨的.滋润下生活的人们又有什么特点?

明确:美

……此处隐藏19375个字……特点,分别是颜色鲜明和口感非常好。

师:你从? S:标点。

师:读出了他的个性,我想说,你读的真好。

师:那么,我想问,你读的这么好,你觉得作者的说话语气,有什么特点?

生:我觉得他的语气非常强烈,强烈表达出他对昆明的雨的感情。

师:语气强烈,还有什么吗?一点都不酸,这是大作家啊!

生:语言非常质朴

师:他有没有说杨梅又酸又甜又好吃呀,一点都不酸!这么絮絮叨叨的说!

生:语言非常的简洁!

师:对了,这是作者的写作风格!大家说,什么写作风格?

生:简单、自然。

师:文章中还有别的地方体现出这种风格来吗?快点搜一搜,说一说!

师:还可以从哪个地方看出?

生:87页,最上边“······小酒店······”,这样的语言是十分平淡无奇的,这个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的语言特点,就像在对话一样。

师:用我们潍坊话说,就跟拉呱一样,对了,拉家常般的平淡、自然。好,请坐!

师:还有吗?这位女同学。

生:“雨又下起来了”,“雨又下大了,我们走不了,一直到午后”。通过雨引导这一段的发展,他仅仅是写雨下大了,并没有通过过多的语言去描写自己的焦急,也可以体现出语言的平实。师:他的写作角度就和别人不一样,我们一般都是某年某月某日发生什么事,可是他没有,而是写周边的景。非常关注周围的生活。 好,请坐!

师:汪曾祺的写作风格就是这样的独特。那么他的这种写作风格,有没有在其他文章中体现出来呢?我们来验证一下,我给大家找一篇文章《端午的鸭蛋》,从中选了两段,大家可以看一下。

师:写作个性有没有体现出来,先看选材,他选的描写对象是什么?

生:鸭蛋。师:个性吗?你为鸭蛋写过一篇文章吗? 他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生:平淡 生:以小见大 生:自然

生:语言的一种风格,是一种生活化的语言,还有吗?

生:简洁! 师:非常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

生:平实! 师:没有运用过多的修饰,语言美吗?

生:不美! 师:不加修饰的语言让你觉得生动形象,原因在于?

生:接近生活。 师:对,他非常关注生活,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细节,这就是汪曾祺的散文,散文有一个特点,大点声说!

生:形散而神不散! 师:无论作者怎样变化花样去写,他的目的只有一个,是什么?

生:抒发情感。 师:作为线索,贯穿全文的始终。

五、体悟文章主旨

师:那么,现在回到这句话! 我想问,作者只是抒发思念昆明的雨这一个感情吗?他还有别的感情在里面吗?先看着一段文字?谁来读一下?

(老师出示ppt,学生朗读汪曾祺的求学经历)

师:你读出了汪曾祺的味道,很有大家风范,只是其中一个词语不是很准确,是“韶华”(四神),你知道韶华时光是什么吗?

师:是人的青春时光,是最美好的时光。汪曾祺最美的时光在哪里度过了?

生:昆明。

师:在昆明度过了。他不仅在这里学到了很多知识。他还结识了志同道合的良师益友,带上他走上写作之路的沈从文老师。图片上最左边的那个,还有向他要画的吴宁刚。在这里,他还邂逅了家人,收获了满满地爱情,他的伴侣。 所以,当汪曾祺回忆起这一段往事的时候,他说

生:(齐读)虽处艰难困苦之时,也可享受自由快乐的生活。

师:现在,大家说一说,他除了怀念雨,还怀念什么?

生:昆明。 生:昆明愉快的生活。

师:一种岁月,一种生活。

生:这就是汪曾祺的写作目的。我们怀着这种理解,再来看这句话。——我想念昆明的雨

如果此时让你在这句话的后面加一个标点,你会怎么来读,你会怎么办?

(师:再等等你们,先别着急,放下手!)

师:想好的可以举手了。 你会有怎样读出情感呢?加一个标点,来读一读!

师:来,这位女同学。 生:我想念昆明的雨

师:你加了什么标点? 生:……

师:有那种感觉吗? 很深沉的味道,请坐!

师:男同学。 生:我想念昆明的雨。 师:什么标点? 生:叹号。

师:叹号的意思是不是感情很强烈,你能再强烈一点吗? 生:我想念昆明的雨。

师:可能天性温柔,温文儒雅,就如汪曾祺一般,但我已感受到你内心的肺腑之言。 请坐,还有吗? 那位男同学。

生:我想念昆明的雨,加的是句号。 师:为什么?

生:因为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想念并不是轰轰烈烈的表达,他也没有太多的疑问。简洁明了,我喜欢昆明的雨。但是 不是很强烈。所以,加个句号,我认为更能体现作者喜爱雨的特点。师:很不错,你能从另一个角度理解。对,汪曾祺写着一篇文章的时候,年龄已经很大了。所以,像你这般深沉也是完全可以的。请坐,你想说什么?

生:我想念昆明的雨, 师:逗号,什么意思呢?

生:因为他想念的不仅仅是昆明的雨,他还想念那段生活和快乐的回忆。所以,他只是借昆明的雨来表现昆明独特的特点,抒发自己对昆明的想念和留恋之情。

师:你是从写作顺序来考虑的,对吧。意思是,我还没有说完,我还有别的要思念,你别着急,我接着往下写,是这意思,很好。

师:你们的回答,我也给你们一个符号,真棒!汪曾祺的写作就是这么有个性。重点体现在了他的语言风格上,与众不同。在我们的主题丛书中,有一篇文章叫做《胡同文化》,打开这篇文章。

六、拓展延伸阅读

师:我们再来体会一下汪曾祺这篇文章中的语言风格,有没有发生变化?有什么特点?来,拿起你的笔,写下你的感受。

生:(默读课文)。

师:“小组交流一下,看看自己的意见和别人一样吗?互相取长补短。”

生:小组交流。

师:“哪个小组说一下?”

生:“有两个风格,一,第四段,非常符合汪曾祺的语言风格,自然平实,朴实无华;二,倒数第三段和倒数第二段,表达出了怀念、悲叹和惋惜之情,对没落的消失的文化的不甘。”

师:“从你的朗读中,我没有感受到汪曾祺的怀念,而是一种幽默,生活气息特别浓厚。汪曾祺曾经说过,生活,是很好玩的!(指屏幕)哪里好玩呢?他写什么都离不开吃的——像大豆腐;还有老头儿睡觉碍着老太太的事了。这就是汪曾祺,非常真实。真实源于?”

生:“生活!”

师:“大作家都非常注意关注生活。我们在今后的写作和学习当中,是不是更应该做一个有心人呢?我在读了汪曾祺的这几篇文章之后,有感而发,写了这几句话,不成文章,请同学们齐读一下。“

生齐读(屏幕显示):“写不完的人间草木,读不够的喜怒哀愁。记得住那风雨黄昏后,忘不了花儿和心灵已湿透。啊!恰似那遮不住的乡愁隐隐,流不尽的岁月悠悠。”

师:“岁月悠悠,希望多年以后,你们能偶尔想起这节语文课,想起和这节语文课有关的点点滴滴。谢谢你们,下课!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