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教学设计必备[15篇]](https://img.jihtu.com/upload/8496.jpg)
草原教学设计必备[1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草原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草原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感受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或第4自然段。
3.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无限生机,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读、想像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无限生机,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教学教具:投影、图 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揭示课题。
在我国内蒙古,有一个世界闻名的大草原,那就是锡林郭勒大草原。盛夏时节,鲜花盛开,草原碧绿;深秋,金黄色的大草原在风的吹拂下翻滚着草波,景色十分迷人。你想马上欣赏锡林郭勒大草原的美景吗? 出示《锡林郭勒大草原》近照。
问: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二、阅读理解,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先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想想从那儿感受到锡林郭勒大草原是广阔的,再和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
(读书,理解,讨论,回答)
(1)(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从这儿能感受到草原的广阔,无边无际,而且都是绿色,很美。)
学生闭眼想象 问;你看到了什么?你能读出你的感受吗?指名读 (自评—生评
师:除了广阔,你还感受到了什么?(美丽)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用﹏
画出描写野草、湖水、野花的句子
集体交流 边读边想象画面读你的感受来。
(2)(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这里的草很多,到处都是;也很高,能把我们没过,还能捉迷藏,很有意思,说明草很茂密。这里的景色很美。能够说出自己的理解)
如果这样写,还有这种感受吗?(品词品句)
草原上到处都是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的草深极了。
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
(比较,感受,重点理解到处都是,很广阔,有趣。)
自己读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默读一、二自然段。说一说这两个自然段有什么关系?
过渡:草原不仅是美丽的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
2.学习三、四自然段。
(1)默读课文,想一想从哪儿看出锡林郭勒大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 板书:动物 牧民 (放录象)
问:课文中都提到了哪些动物?他们各是怎样活动的?
指名回答 自由读有关句子想象快了玩耍情景。
(2)录象 牧童放牧场景
学生欣赏说一说此情此景,随牧童一起放声歌唱。
师:此时的你在想什么,心情如何?生充分谈一谈
如果没有野草、湖水和野花,锡林郭勒大草原将是什么样子的?进行保护环境教育。
三、总结。
朗读全文 问:(1)这篇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描绘锡林郭勒大草原?(2)课文第三段与上下段有什么联系?(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教给学生写作方法。
四、分层作业: A、抄写文中优美 句子 B、给课文配一首小诗
板书设计 :
9、锡林郭勒大草原
广阔美丽 草 一望无际
湖水 清亮
花 各种各样
欢腾世界 动物 欢跳
牧民 高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2.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充满无限生机,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辽阔美丽,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在上节课的学习中,锡林郭勒大草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教师板书:广阔美丽 欢腾的世界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 锡林郭勒大草原
二、细读课文,扎实训练。
(一)快速的浏览课文,找出哪段写出了大草原是广阔美丽的?哪段写出了大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
(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草原是怎样广阔美丽的?
1.先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想想从那儿感受到锡林郭勒大草原是广阔的,再和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
(读书,理解,讨论,回答)
2.估计学生情况及教师的对策
(1)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一直铺向远方”说明广阔。
教师的对策:①除了广阔,还感受到了什么?教师泛读 重读 满眼绿色 出了广阔之外还写出了草原很美。②读出你的感受来。
(2)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
教师对策:①理解:覆满 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哪个是覆满,并且说出理由
②理解: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 教师问学生几岁了?让其中的一个孩子站起来。并且介绍草原上的草有你们这么高。
③读出自己的感受。
还能从哪儿感受到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3) 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
教师的对策:①问为什么说一洼洼清亮的湖水像宝镜?
②水面映出了太阳的七彩光芒,想想还映出了什么?
展开想象:映出了蓝天白云的倒影;映出了小草那绿油油的身影;映出了牛羊喝水的身影。)
我们再读读这一洼洼清亮的湖水。
除了青青的野草,像宝镜一样的湖水,还有什么呀?
(4)还有各种各样的野花。有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不光有绿色,还有其它花的颜色点缀着,还散发着清香,这里的景色真美。
教师对策:野花为草原增添了缤纷的色彩,有( )有( ),还有( ),散发着阵阵清香。
3.教师配乐范读。请同学一边看 ……此处隐藏24067个字……都谁画了这一句?什么是“满眼绿色”?生:看到的全是绿色的。
师:是啊!往前看是绿色的,往远处看是绿色的,往左边右边看,还是绿色的,草原不光绿还很广阔,那谁能带着感受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我也想读一读行吗?师可以范读。谁还想试试?或师生齐读。
师:同学们,这绿色的是什么?生:野草。
师:(板书野草)。这野草长得又高又密你从哪句话中能体会到?
生:“上岭上,平原上,深谷里————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
师:“覆满了”这个词说明了草长得————密,“没过”说明草长得高。同学们真会读书,这些野草,都没过了你的头顶,在这样的地方捉迷藏,只能听见人的声音,却看不到人的影子,多有趣啊!谁想来读读?(指名读)老师听出来了一点点的有趣,谁再来试试?我们请男同学一起来读一读,好吗?
师:男同学读得好极了!草原上的野草这么绿,让我们感受到了草原的广阔,你还从哪个句子感受到了草原的美丽?有谁知道?
2、湖水。生:“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着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课件)
师:这句话写的是什么景物?生:湖水。
师:板书湖水。写的是什么样的湖水?生:湖水清亮。
师:这么清亮的湖水,能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还能映出什么呢?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看,天空飘来几朵白云,湖水立刻映出白云的影子。一只雄鹰飞过,湖水又映照出飞翔的雄鹰……多么神奇啊!这清亮的湖水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不断变换着画面,你能想象着画面,读出湖水清亮的特点吗?
生:(同桌试试读一读)谁想来读?指名读。
师:刚才老师仔细听了,他把这些词突出读了,如果我们也能把这些词语突出读,就能读出湖水的特点,女同学一起读读,有信心吗?(齐读)
师:女同学读得棒极了!湖水的清亮为草原增添了美丽,还有哪个句子也写出了美丽?
3野花。生:“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课件)
师:这句话写的是———野花。(板书野花)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野花有什么特点?
生:草原上的花非常多,花香,花美。
师:说的真好,你们真会读书。哪个词写出了花多?哪个词写出了花美?哪个词写出了花香?(顺势点击课件加上重点号)谁想来读一读?(指名读)他读的怎么样?
生:他读的流利,有感情。(如果说没有感情,那不怪他,怪我,我没有让他找到感觉。)请同学们看屏幕,欣赏一下草原上的野花。(课件演示)
师:看这是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啊!这是花的海洋,美吗?找到感觉了吧?自己试一试?
师:(指名读)花美了但还不够香,同学们注意如果你能抓住这些词突出读就能读出花的美和香来,谁还想读试试?(齐读)
4整体感受师:同学们读得真美!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片片的花海,似乎还有阵阵清香扑鼻而来。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先是总写了草原的广阔和美丽,又具体的描写青青的野草,清亮的湖水和各种各样的野花。这样的写作方法叫总分。(板书)
(二)师:锡林郭勒草原是美丽的,也是欢腾的世界!文中是哪句话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的呢?生回答。这句话叫过渡句,它就像一座桥梁一样,把两部分内容紧紧的联系在一起,既总结了上文的美丽,又引出下文的欢腾。同学们刚刚还是静寂的草原,顿时间热闹了,欢腾了,是谁让草原欢腾的呢?请同学们大声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课件)
师:同学们读的声音真洪亮!是谁让草原欢腾的呢?生:动物和小牧民
师:动物们和牧民让草原欢腾了,想看看草原是怎么欢腾的吗?(课件)
师:感受到草原的欢腾了吗?同学们现在我们就是草原上活泼可爱的动物和牧民,你们能通过朗读把草原的欢腾表现出来吗?自己读读试试?一会老师可要进行采访啊。
师:假如你是在草原上飞翔的雄鹰,你想怎么飞翔?读出你的自由吧。
师:那儿有成群的牛羊在吃草。我来采访一下:小牛,你这么安闲的吃草,心情怎么样?师:那读出你的.心情来。
师:小马驹儿,你在干嘛呢?带着你的感受,读读文中的句子吧!
师:动物们在自由的生活,你这个小牧民在做什么呢?
师:读得真棒!动物和牧民让草原欢腾了,我们这些小游客也让草原再次欢腾起来好吗?有信心吗?(齐读最后一段)放歌曲读课文。(播放歌曲)
四、升华感情,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仅看到了草原广阔美丽的景色,还感受到草原的欢腾,在这旅游即将结束之际,你最想说些什么?
师:大家对草原的喜爱溢于言表,如果想对草原有更多了解,老师推荐你们读读《草原的早晨》和老舍先生的《草原》,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还可以把你的收获写下来。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首先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视频展现草原的美丽,再通过深入阅读理解找出草原的特点,使学生切实感受草原的广阔、美丽与欢腾,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在理解感受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背诵进行表达,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创新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学习野草这部分内容时,学生们通过抓住“满眼绿色”想到草很多,我问:“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此时我们已来到美丽的大草原上,草就在我们的脚下,我们兴奋地向前奔跑着,向前,向前,再向前。你的眼前是什么?”让学生体会到草原的广阔。而在教“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这句话时,我让学生站起来,用手比一比,想象一下,草原上的草到底有多高,在里面捉迷藏是不是很有趣。指导学生读出对草原的喜爱之情。
在学习湖水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感受到湖水的神奇是难点。学生通过读句子了解了湖水的清透干净,湖水很多,但并没有感受到湖水的神奇。于是,我引导学生想象那清亮的湖水还能映出什么呢?学生们说:“映出了圆圆的蒙古包”、“映出了青青的野草”、“映出了五颜六色的野花” ……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草原湖水的神奇美丽,又突破了难点,发展了学生的语言。
静下心来慢慢回顾这一堂课,感觉到整堂课很成功,课堂气氛活跃而井然有序,充满着探究的意境,尤其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我让学生先找到描写人和动物动作的词,并问孩子们,你们从这些动词中体会到了什么。接着,我再让学生看视频,在《赛马》中让学生都跟这感受草原上骑马的快乐,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学生本位”。在充分感受到草原的广阔、美丽与欢腾后,我问学生:“我们即将要离开草原了,你想用什么方式表达你对草原的喜爱之情?”学生说到:“我想用《敕勒歌》这首诗表达我对草原的喜爱之情。”“我想把这美丽的景色画下来。”“我想用照相机把这美丽的景色照下来。”……句句发自肺腑的语言道出了孩子们对草原美景的真挚感受,这样的方法让他们如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了锡林郭勒大草原不仅是美丽、广阔的,更是充满生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