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乡下人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
《乡下人家》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通过描绘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教学这篇文章,一是要引导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二是要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善于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
[教学目标]
⒈能在随文阅读中认识生字,在朗读感悟中积累词语。
⒉感受乡下人家房前屋后独特、迷人的风光,品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⒊学习作者对动物悠闲生活的描写手法,想象仿写,感受乡下人家人景合一的美好境界。
[教学过程]
课前:
同学们,上课之前,先请大家欣赏几幅画面,这是哪里的风光?对,这就是我们熟悉的乡下风光。有想过把我们生活的地方写下来吗,该怎样去写?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陈醉云先生的“乡下人家”,去感受乡下生活的和谐和美好。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来描述这样自然亲切、优美恬静的乡村风光的呢?让我们读读课文。
2.自由读文:注意生字词,课文中写到了哪些景物?圈出来。
3.学生反馈
4.是啊,乡村风景真是太美了!文中有一段直接写了作者对乡下田园风光农家生活的感受。你能找到吗?
出示: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过渡: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来描述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的呢?让我们先走到乡下人家那小小的房屋前看看吧!
二、再读课文,感受乡村风景的独特和迷人
长藤绿叶彩瓜
1.出示词语:瓜藤叶装饰
(1)请生读,注意“装饰”
2.出示短语: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别有风趣的装饰
(1)老师问,学生答读:怎样的瓜?怎样的藤和叶?怎样的装饰?读着,相比刚才如何?
(2)可惜这还不是一个句子,仅是短语。
3.出示句子: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
(1)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成了谁的装饰?(房屋)
(2)请生读第一、二句。
(3)理解:别有风趣——有别于其他风味、情趣。有别于什么呢?
4.出示具体的长句子: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1)有别于什么?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这样的装饰我们一般在城市里,高楼大厦前看的到,让你有什么感觉?(威严、庄重)。如果放在农家小院,行吗?为什么?(不协调,不自然),是啊,所以作者说——(学生齐读)
(2)板书:长藤绿叶彩瓜
(3)出示齐读:长藤、绿叶、彩瓜,真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鲜花嫩笋鸡鸭
1.过渡:乡下人家,不但种瓜,还种花。你们看!
2.出示: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
(1)“芍”“冠”读音正音。
(2)看花图片。
(3)好看吗?你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学生说后,老师出示:姹紫嫣红花繁叶茂傲然怒放花团锦簇暗香浮动争奇斗艳)
(4)选两个摘录在第二自然段上面。
(5)课文怎样写这些花儿的?
3.出示:
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1)这句话里,有什么地方不明白的吗?(引导学生提疑)
(2)关注“依着时令,顺序开放”
(3)了解各种花的花期。
(4)师带读:三月,芍药花傲然怒放——(生接读)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六月,漂亮的.凤仙花花团锦簇——(生接读)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七月,火红的鸡冠花也来争奇斗艳——(生接读)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八月,大丽菊姹紫嫣红,——(生接读)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你看,这就是“依着时令,顺序开放”。这样谢了,那样又开了,多美啊!
(5)这句话中还有一对反义词,能找出来吗?(朴素——华丽)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引导学生提问:反义词为何会放在一起?这些花本是平常的,并不是什么奇花异草,可开出来,却是夺人眼球,在农家小院特别惹眼。)
(6)齐读此句。
(7)板书:鲜花
(8)过渡:门前开满了鲜花,那屋后呢?
4.嫩笋
(1)板书:嫩笋
(2)小结:你看作者先写门前,再写屋后,这就叫做“有顺序的观察”。
(3)乡下人家,美吗?美在哪?——出示读:门前鲜花开放,屋后嫩笋探芽,真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5.鸡鸭
(1)美是美啊,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少了点什么呢?(鸡、鸭)鸡一定会有吗?
(2)出示: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
A、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一定会有“鸡”?(照例、总要)
B、变换句式: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鸡的。
C、有何不同?(文中强调出了鸡,表示了它的重要性。)
(3)作者是怎样写鸡和鸭的呢?自由读读三、四自然段,你觉得哪里特别有意思的,就多读几遍。
(4)请生说一说:这是一只(群)怎样的鸡(鸭)?你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悠然自得、骄傲、快乐、从容、无忧无虑)
(5)有了鸡和鸭,乡下人家马上生动起来了,的确——鸡觅食,鸭游戏,真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6)可是,乡下人家只养鸡和鸭吗?还会养些什么呢?
(7)出示图片:猪、牛、狗、羊
(8)它们又会给乡下人家构成一道怎样独特的风景呢?请生选一种写一写。
出示作业纸:
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鸡的。
(9)反馈
归鸟晚风红霞
1、出示词语: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归巢的鸟儿月明人静的夜里
天高地阔甜甜蜜蜜吃起来唱 ……此处隐藏25501个字……夜虫鸣。
①、秋天的乡下人家,纺织娘唱歌使劳动一天的人们进入梦乡
②、应该怎么读?(读出催眠的特点)
5、重点朗读院落晚餐
①、如果要你来画一画这幅田园风景画,你会画什么?
②、拓展:乡下人家吃晚餐时会说什么?
③、师范读生想象画面。
④、课件欣赏画面。
⑤、指导朗读——背诵。
6、课件出示句子,说说现在对这句的理解,不论什么时候指:白天、傍晚、夜里,不论什么季节是指春、夏、秋
我们发现,作者从房前屋后写到小河里,从春天、夏天写到秋天,从白天傍晚写到深夜,从植物、动物写到人物,真是——(引读最后一段)
师引读,生读后半句,读出自已对乡下人家的喜爱
四、联系实际,拓展画面
师:是呀!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想象一下,在冬天;可能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给同座听一听(如:院子,温暖的阳光下有一对对的人在下象棋、阳光下的早晨院子里一群老人在跳健身操等),课件提示:乡下人家冬天的画面。
小结:这些都是以前的乡下人家,近两年来,农村由于新农村建设也发生了许许多多的.变化,热爱生活的乡下人家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每天都在建设自己的家园,你发现了什么变化?(生自由说)
课件提示:农村变化
五、小结全文,抒乡间诗情
欣赏完了乡下人家这些独特、迷人的画面后我们也慢慢喜欢上了这些热爱生活的乡下人家,让我们一起写写诗表达心中的喜爱吧!
我爱乡下人家,我爱长藤瓜架;我爱一幅幅、的田园风景画。
六、作业:
诗作完了,其实我们还可以用画画来表达对乡下人家的喜爱之情,今天的作业:我会变:我会把文中的风景变为一幅幅画。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15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培养语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在读中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与和谐,获得美的享受。
3、体会感受乡村生活,培养学生热爱乡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目标1、2
教学难点:
目标3
教学准备:
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搜集有关农村生活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初步了解“天高地阔、依着时令”等词语的意思。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
教学重点:
目标1、2、3
教学过程:
一、对比导入
1.出示城市和乡村风光的图片,对比,欣赏。
2.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所了解到的乡下生活是怎样的。
3.出示课题并指名读题。
二、自学生字、新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按要求自读课文。
2、检察自读情况
(1)指名认读生字、新词。
(2)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相机正音。
(3)交流自学所得,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大意,初步了解“依着时令、天高地阔”等词语的意思。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完成板书 瓜架 鲜花竹林
鸡鸭 吃晚饭
3、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先写植物再写家禽最后写吃晚饭的情景以及秋收
三、全班齐读最后一节,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
板书: 乡下人家
瓜架
鲜花
独特、迷人 竹林
鸡鸭
吃晚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感悟到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
3、在读中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与和谐,获得美的享受。培养学生热爱乡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目标1、2
教学难点:
目标3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说说乡下人家留给你的总体印象?根据学生回答指名读、齐读最后一段。
二、创设情境,品味语言
1、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它的独特、迷人?学生默读课文,圈画有关语句。
2、引导交流:
△瓜架。出示自读。
(1)引导学生抓住“青、红”的瓜,“绿绿的叶”感受瓜架的色彩美,通过朗读体会它的迷人。
(2)抓住“一个个”体会瓜果的多,欣赏图片,朗读感受果实累累的丰收场景。
(3)想想我们常常在城市中看到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再来看看我们眼前的瓜架,你又想说什么?引导学生从“别有风趣、可爱”中感受这份独特、迷人。
(4)这不仅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还给乡下人家带来了丰收的喜悦,引读第1句,感受“总爱搭瓜架”的缘由。
△鲜花
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出示相关语句,自读。
(1)引导学生抓住“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品味出这些鲜花是农村中最常见的,却开得如此旺盛,
(2)从“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感悟农家小院一年四季都有鲜花陪伴的迷人。
(3) 欣赏图片,读出这份独特的农家风光。
△竹林
出示语句,自读,你看到了什么?重点引导学生从“许多”、“成群地”、“探”等字词感受生机勃勃的雨后春笋图,并指导朗读。
△鸡鸭
(1)鸡(出示段落)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母鸡、公鸡的.神态中感受这一家子的温馨。
(2)鸭(出示段落)读一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游戏、觅食”中感受鸭群的快乐。
3、创设情境,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出示第五自然段,自读
交流:“你坐在哪里吃晚饭呀?”“你看到了什么呀?”
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方位顺序来观察。
从“天边的红霞,归巢的鸟儿,场地上的鲜花、屋后的竹林”等感受农民们在如此优美环境中吃晚饭心情的舒畅,
从“屋前的瓜架”感受农民们满怀丰收的喜悦,
从“鸡鸭”中感受那份悠闲、那份热闹。
其间,穿插进行朗读指导。
师小结:此时,人、物、景汇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能说不独特、不迷人吗?
(2)秋天到了,如果住在乡下人家,你还能听到什么呢?农民们可能会梦见什么?
小结:怪不得,辛苦一天的人们,连他们的梦也如此甜蜜,这纺织娘的歌声,分明是一曲丰收之歌。
三、总结课文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