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教学设计

时间:2025-08-08 20:23:02
人之初教学设计(通用8篇)

人之初教学设计(通用8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之初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之初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教学重点:

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响。

教学难点: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启发大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

教具准备:

三字经有关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们的

二、诵读新句子:

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三、讲解句子,阐释概念:

1、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讨论: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根据同学的回答,进一步启发思考]

教师小结:引出,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接下我们,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

2、性相近,习相远。“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3、教之道,贵以专。“教”教育,学习;“贵”重要的,好的方面;“专”专一这句地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4、讲解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1)提问,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一般是谁?父亲应该对教育孩子负什么责任?在孩子的成长之中,父亲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讲了岳飞教育儿子的故事教育当然是父母的职责,但是人终究要走进社会,要离开父母,进入学校去接受更完备的教育。不严格地进行教育,是老师的过错。

四、复习

诵读新学的句子,齐诵已学的所有句子

五、总结

每个人出生时都是一样的,不管是善还是恶,我们都有完全一样的开始。后天的生活环境,每个人受到的教育,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专心程度,使我们渐渐差别越来越大。有人经过努力成为了自己理想中的人,也有人编成了大家都不喜欢的人。我们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应该从现在开始,专心学习,和善良的好的人交朋友,听父母的话。

人之初教学设计2

教科书分析:

1.课文选自《三字经》中的四句话,分为两个小节,分别阐述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2.虽然本课是一年级下学期的课文,但是“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这一个课标要求没有变,而且一年级的课文是识字的文本,因此,要注意教学时间、精力等的合理分配,要突出“识字与写字”这个教学重点。

3.一年级下学期,会写字的学习已经进入以写合体字为主的学习阶段,记认字形,尤其是记认字形的细部是保证会写字掌握的关键,因此,一下在写字指导环节,要设计字形学习的步骤,通过学生记字方法的运用,引导进行形近字比较,音形义结合,认记会写的字。

4.教科书采用知识能力点和主题内容双线索结构单元,因此,教学该课文要注意主题内容线索,树立单元整体观念,有利于学生对课文主题内容的感悟。

学情分析:

虽然经过一个学期多的学习,课堂常规、课堂纪律已经形成,但是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特点,要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及学习是困难的,因此仍有必要将学习过程融入一定的激励、激趣活动中,例如“比比谁的红花多”(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奖励一朵小红花,课堂教学结束后统计并给予奖励)“闯关”“登高峰”(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就闯过一关或登上一坡,完成所有学习,就闯关成功或登上高峰)寓学于玩中,以唤起注意,维持学习兴趣。(注:这类激励、激趣活动应根据教师教学风格、习惯不同而选择设置,并成为常态,故教学设计无需呈现这类活动的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字经》是我国蒙学读物之一,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3.能正确认读“之”等13个生字新词,正确读记“初始”等8个词语。

4.能正确读写“之”等7个生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朗读课文。

2.能正确认读“之”等13个生字新词,正确读记“初始”等8个词语,正确读写“之”等7个生字。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字经》是我国蒙学读物之一,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教学准备:

教师:“太”等13个会认读字字卡,“太”等7个会写字的田字格字卡;课文图画PPT。

学生:每人一套“太”等13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的)。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导入,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一)复习会写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词。

1.导语:在学习新的课文之前,我们先复习这一课要求会写的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自由朗读这些词语。

PPT出示有关字词:相遇远方近处

2.反馈指导:指名读,相机正音。齐读。

3.小结:这些红色字体的字,我们学习完课文,就要求能正确写了。

(二)复习激趣导入,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导语:小朋友们,我们上学用的课本有语文书、数学书等,那你知道古代的小朋友 ……此处隐藏12495个字……

(2)导学:多媒体出示第一句,抓关键词,引导理解意思。

①在这一句中,请你找出一组反义词。(幼和老)

②教师导学:“幼不学,老何为”的意思就是小时候不好好学习,长大以后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没有知识,能有什么用?小朋友们能结合老师的解释把这一句完整地解释一下吗?

(预设:小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老了就会不懂道理,也没有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3)多媒体出示第二句,结合图片理解意思。

①教师出示玉石和玉器的图片,解释:玉不经过打磨雕琢,是不能成为精美的玉器。

②引学:人也和玉一样,要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请你和同桌一起说说这一句的完整意思。

四、明确要领,指导书写

1.强调书写姿势:书写时要做到哪“三个一”?(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2.课件出示所有要写的生字宝宝:之、近、远、义、相、习、玉。(喜欢哪个生字宝宝就学写哪个字。)

3.师指导书写本课生字。

(1)观察例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语文书中的书写范例,看一看每一个笔画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2)教师范写,学生边观察边书空。

(3)学生完成书中写字练习,先描红,重点看清难点笔画的写法,再练习书写。(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4)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

(5)利用投影仪进行书写展评,鼓励学生多观察,掌握“、”“辶”的写法。

4.教师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聪明的小朋友们回家给爸爸妈妈背诵这篇课文吧!比一比谁背诵的《三字经》最多。

五、作业

背熟课文,书写生字。

人之初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运用熟字加减等方法,结合语境认识“之、初、性”等13个生字;会写“之、相、近”等7个生字。

2、认读“初始、初夏、性格、个性”等8个词语,复习“不”的变调规律。联系生活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字、写字。背诵课文。

难点:联系生活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谈话导入

1、《三字经》是中国众多传统儿童启蒙读物中最著名、最典型的一种。宋朝之后的读书人基本上由此启蒙。《三字经》让我们懂得了许多礼仪之道,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学习《三字经》中的一部分。

2、教师播放小学生《三字经》舞蹈表演视频和朗读视频。(学生观看)

3、观看了视频,你们是不是也想自己来表演?不急,我们先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领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读准字音。

3、自学检查,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

4、出示拼音,自我检查哪些字读错了。教师重点指导正音。

(1)翘舌音的字:之、初、善、专。

(2)多音字:教,jiāo(教书);jiào(教师)。

5、小组比赛读生字。

三、朗读课文,熟悉文本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桌互相帮助。

3、小组比赛读课文,看看谁读得最流利。

4、师生拍手读。

四、学习第1小节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地方。

2、师生交流不懂的地方。

3、教师讲解重点词的含义。(苟:如果,假如;乃:就;迁:改变、变化。)

4、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理解文意。

(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善良的,天性虽然相近,但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环境、教育不一样,因此所形成的习性、习惯也就相差很远。

(2)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教育最重要的方法就是专心致志、坚持不懈。

5、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第1小节。

6、读一读,连一连。

人之初贵以专苟不教性本善教之道性乃迁

五、写字指导“之”“远”“近”

1、观察占格、结构。

2、教师讲解,范写。(重点是“之”和走之旁的书写,平捺要舒展。)

3、学生口述笔顺书空。

4、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导入

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认读,比赛读。

二、研读课文,学习第2小节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懂的词。

2、教师答疑解惑,师生交流。(宜:适宜,合适;琢:雕刻;义:道理。)

3、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理解文意。

4、教师讲解,学生体会文意。

(1)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译文:小孩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译文:玉石不加打磨雕琢,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不学习,就不会懂得道理,不能成才。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

(1)师:你们认为哪句话对你们的启示最大?为什么?

(2)师:要想将来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你们小时候就应该怎么样?(学生自由回答)

三、再读课文,尝试背诵

1、接龙读。男生读一段,女生接一段。(四句为一段)

2、学生赛读。师生齐读。

3、自由背诵。自己小声背或和同桌一起背一背。

4、师生互动,考考你。

(1)教师考学生。教师说上句,学生接下句。

(2)学生考教师。学生说上句,教师接下句。

5、全班拍手背诵全文。

6、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好。(过关者画上红旗)

四、写字指导,读记词语

1、出示带音节的生字,认读。

2、出示生字卡片,用自己的方法记住字形。

3、说说你认为最好记的字是什么。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呢?

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义:起笔是一点,要在一撇一捺交叉的中线位置。

5、认读课后“读一读,记一记”中的词语。

[教学反思]

本课所学内容是《三字经》的一部分,主要是从教育和学习两个方面来讲的。本文内容虽然读起来比较容易,但是理解起来较难。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课伊始,我播放了生动活泼的舞蹈视频和朗读视频。通过直观的感受,学生们很快就进入学习的氛围中。

《人之初教学设计(通用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