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豹》教案最新

时间:2025-08-29 20:23:04
《西门豹》教案最新

《西门豹》教案最新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西门豹》教案最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西门豹》教案最新 篇1

教材分析

《西门豹治邺》讲述了西门豹初到邺地,发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通过调查,了解散到那里的豪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为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繁荣起来的故事。文章刻画了西门豹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与民作主,为民除害的形象。描写了西门豹如何将计就计,惩除邪恶,除害兴利,重点记叙了西门豹破除迷信的经过。文章在写作上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教学这篇课文时,要帮助学生理解西门豹和老大爷的对话,弄清河伯娶媳妇的来龙去脉。

学情分析

对于封建迷信活动,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了科学地认识和了解,在阅读中能揣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本节课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平,学生能在领悟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生活,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学习,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生活并宣传破除迷信活动,有意识的丰富自己的见闻,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学目标

1、运用工具书、联系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读写“荒芜、巫婆、打扮、磕头、求饶、渠道、灌溉”等词语。

2、理清课文顺序,知道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的事迹,知道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敢于破除迷信,为民办实事的好官。

教学重点

重点理解“荒芜”、“官绅”、“收成”“提心吊胆”等词语。

了解西门豹是怎样为民除害、破除迷信的。

教学难点

西门豹破除“为河伯娶媳妇”这一迷信的办法妙在哪里。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距今20xx多年的战国时期,有一位地方官名叫西门豹(板书,并注意“豹”字的写法),西门豹,姓“西门”是个复姓,名“豹”,是战国时期魏国人。他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立下赫赫战功,同时,他又是一个无神论者。在他为官期间,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虽然他官职很小,却一直被人称颂。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通过课文学习来寻找答案吧!

[点评:课堂学习伊始,为学生创设一个平等、轻松的交际空间,通过课题引出课文的主人公,并做一简单介绍。设置悬念,拉近学生与文本间的距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感知引疑

师:请同学们自由课文,读完后仔细思考:课文讲了怎样的一件事?

(课文讲述了西门豹初到邺地,发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通过调查,了解到那里的豪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为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繁荣起来的故事。)

[点评:学生与教材初步对话后,教给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了解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培养学生概述的能力,为下文的学习做铺垫。]

三、合作探究、美读课文

(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西门豹初到邺这个地方,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面对这样的景象,他立即展开调查。

1、小声读1-9自然段

(1)画一画:西门豹几次问话的内容。

(2)读一读:老大爷是怎样回答的。

2、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为:

(1)巫婆官绅给河伯娶媳妇

(2)年年闹旱灾

[点评:“读、写、思”相结合,强调学生参与的过程,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真正做到动眼、动手、动耳、动口。将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潜能释放的自主性学习。]

(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师:西门豹已经知道了原因,但是他却故意说——(生读:“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

西门豹到底有何打算呢?那么他此行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1、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看一看西门豹是如何设计破除迷信的?你认为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方法巧妙吗?妙在哪里?

2、小组讨论、交流。

3、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适当引导,重点研读四个重点句,品析词句,边读边体会西门豹的将计就计。

A、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说完,他叫卫士抱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

巧妙之一:安排周密。西门豹先是以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为由,救出了新娘,同时又派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这样做既保护了新娘,又惩办了巫婆。(板书:救出新娘、惩治巫婆)

B、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那个人投进漳河。

巧妙之二:不动声色。西门豹假装客气,“麻烦”那些恶人去跟河伯“说一声”,在不动声色中坚决地将他们扔进漳河。(板书:惩治官绅)

C、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这些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

巧妙之三:假戏真做。西门豹自始至终严肃认真地演好“送送新娘”这场戏。西门豹很客气地“请”官绅们去催巫婆和官绅头子回来时,官绅们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磕头求饶”。西门豹等了很长时间才让他们回去,目的是要吓唬那些官绅们,警告他们不许再为非作歹。(板书:破除迷信)

D、西门豹说:“好吧,再等一会儿。”过了一会儿,他才说:“起来吧。看样子是河伯把他们留下了。你们都回去吧。”老百姓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骗人的。

巧妙之四:用事实来惩治首恶,教育百姓(板书:教育百姓)

[点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从西门豹的言行中去研究。以上文本能体现人物巧妙的句子很多,但学生最能感悟到的,感悟最深又最具文本特点的就是西门豹的语言,对巫婆、官绅头子、官绅的四次语言,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淋漓尽致地展现西门豹计谋的巧妙,把握这一条主线,大胆地删枝去叶,使学生、教师、文本之间有充分的时间、充足的空间展开对话。]

总结:西门豹将计就计,不动声色,假戏真做。设想一下,如果不用这种办法,按照常理下禁令,抓巫婆,对官绅头子治罪,相比较哪种方法更好、更有效?

(这个故事发生在2000多年前,当时的科学不发达,许多人都非常迷信,使人们自然而然地破除了迷信,比劝说、命令不知好多少倍!)

5、指名分角 ……此处隐藏8062个字……上西门豹此时早已识破巫婆、官绅愚弄百姓、骗取钱财的那一套,并且想好了将计就计、揭穿骗局的一整套方案。这足以说明西门豹智慧过人。如果有时间,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讲西门豹罢官的故事,增加对西门豹的了解。又比如,为什么西门豹知道巫婆和官绅的骗局,不直接把他们抓起来杀掉,而去参加河伯的婚礼呢?这个问题,是课文难点所在。因为当时老百姓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巫婆官绅的真面目,西门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广大百姓利用河伯娶媳妇的现场受到深刻的教育,从迷雾中觉悟起来。为以后兴修水利打下坚实基础。

4课后思考练习第二题,应在重点理解课文的第二部分的基础上完成。这一部分生动地记叙了西门豹是怎样一步步地实施揭穿骗局、惩治巫婆和官绅头子的策略的。巧妙之一,安排周密。西门豹说“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这样一方面可以以姑娘不漂亮、河伯不满意为由先救下姑娘。巧妙之二,不动声色。西门豹假装客气,以“麻烦”巫婆向河伯通报情况为借口,将巫婆投进漳河。巧妙之三,假戏真做。西门豹以巫婆久久不归、麻烦官绅头子催一催为借口,将官绅头子投进漳河;以巫婆和官绅很久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为借口,又要把官绅们扔下漳河;官绅们跪下磕头求饶,西门豹并没有立刻放过他们,而是说“再等一会儿”(这“一会儿”对官绅们的震慑可想而知);过了一会儿,西门豹才让官绅们起来,并让他们回去。(这时西门豹知道官绅们是彻底被制服了,达到了破除迷信,教育老百姓的目的。)巧妙之四,讲究策略,区别对待。在这一连串的过程中,西门豹胸有成竹、不露声色地实施了惩治恶人、教育百姓、破除迷信的预定计划,表现了他的过人的智慧和谋略。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媳妇”的迷信、惩治巫婆、官绅头子的办法很巧妙,但是不是唯一的办法。你还能想出其他的办法吗?这样,可以引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5进行角色表演。课文第二部分故事性强,情节吸引人,适宜进行角色表演。

表演要以熟读课文为基础,注意层次性。首先,基本上按照课文的描写表演。可以让学生先分小组练习表演,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其次,可以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为课文中没有描写语言的其他人物(官绅等)加上语言,再进行表演。表演时还要注意加上恰当的表情,适当准备一些道具。

  《西门豹》教案最新 篇8

【教学目标】

1、在读通、读顺课文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会概括并借此理清课文思路。

2、在畅谈阅读感受、畅想现实体验中激发大部分学生内在的情感,在印象中逐渐建立起一个善于为民除害的西门豹形象。

【教学准备】课前预习:读通课文,独立学会本课生字,并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荒芜、提心吊胆、面如土色、眼睁睁”和三个“闹”。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感知复姓

1、谈话:我姓王,名军明,你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名字吗?

2、发现:你发现刚才介绍的名字姓数都是几个字的?(单姓)但是中国人还有姓两个字的叫复姓,今天咱们就来学习这样一个人物

3、揭题:西门豹

4、争议:你还知道别的复姓吗?(上官、司马、柳佳……)姓西门的你还知道有谁(西门庆──是个坏蛋,后来叫武松给杀了)

5、延伸:今天咱们学习的'西门豹可是战国时期一个深受百姓尊敬和爱戴的地方官。(怀着崇敬的心情读课题)

二、读通课文,感知内容

1、检查词语预习:

(投影1)(自读、指名读、齐读)

荒芜巫婆官绅磕头求饶

苇席绸褂跪下提心吊胆

开凿娶媳妇灌溉面如土色

引语:课前读过课文没有?读过几遍了,还想读吗?

2、尝试读通课文:

(遇到朗读困难可随时主动请教)

引语:大家读书的劲头很高,也十分珍惜学习的机会,又读了一遍对课文有印象了吗?

3、交流汇报,引导概括:

西门豹去了邺这个地方他做了几件事?

摸清底细──查因、摸底。

为民除害──惩恶(预──把巫婆和官绅投进了漳河──他们都是坏蛋,凶恶不凶恶,按这样的思路想下去可以说惩什么?)

兴修水利──治水(预──大禹治水)

4、分段说理。

三、细读课文,激发情感

引语:又读了一遍还想读吗?(表扬:真了不起,那么爱读书)

1、各自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

可朗读带表情,可与他人共读,可遇到好句多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2、引导学生畅谈阅读感受:

⑴读了两遍课文,你内心深处激起了哪些感情?产生了哪些感受?

重点预案:

痛快:

找官绅极其害怕的句子、练读、找关键词:

“提心吊胆”“面如土色”“磕头求饶”分别是说。

官绅什么的?(心理、神态、动作)

小结齐读。

敬佩:

“我也去送送新娘”你对句中的“送”是怎么理解的?

(见书:行动前以胸有成竹)

⑵引读把巫婆和官绅头子投进漳河的借口:

说说:

这些借口有什么好处?(见书)

引读13节首句。(巧妙地实施惩治计划)

⑶引读兴修水利句。(既除人祸又灭天灾)

备用引语:

①看到他们这样胡作非为,每一个有正义感的同学都会由衷的气愤,还有让你特别气愤的地方吗?

②你正是一个充满同情心的好孩子,课文中还有让你值得同情的地方吗?

③跟他一样有痛快(敬佩、气愤、同情)感觉的同学请举手:

真可谓“一举三得”不是简单地惩治恶人,而是这样巧妙地实施惩治计划,让我们对西门豹不由的产生由衷的敬佩行动前以胸有成竹让我们对西门豹不由的产生由衷的敬佩。

⑷西门豹“装着送新娘”对老百姓起了什么作用(原先老百姓很迷信,以为巫婆是真的给河伯娶媳妇,现在使他们不在相信有河神,也就不在迷信了,揭了他们的老底)

引语:

读了几遍课文,就让我们的内心深处涌动起那么多的情感,书上说,这一天漳河边上站满了人,设想一下,那些身临其境的人们目睹了事情的经过会说些什么?

3、引导学生叙写感受:

(投影2)

把自己假想成其中的一个人(官绅、乡里的书生、老百姓、小孩、被救的姑娘……),目睹此过程后猜猜会说些什么,然后写下来,你可以写一个,也可以写两个,可以写一句,也可以写多句。

4、选择性交流小结:

大家说得是同一个意思,都是在赞扬西门豹,只不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

(投影3:提供有关西门豹的有关背景资料)

怀着对西门豹的深深敬意和永久的怀念读课题。

四、质疑问难,延伸课后

课文读到这里,交流到这里,你还有什么新的疑惑?

【板书设计】

西门豹

事:查因──惩恶──治水

情:痛快、敬佩、愤恨、同情……

《《西门豹》教案最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