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我介绍教学设计
当进入一个陌生环境,我们就有可能用到自我介绍,自我介绍可以给陌生人留下一个好的印象。那么自我介绍应该包括什么内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自我介绍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自我介绍教学设计1【活动目标】
1、相互认识,从小培养幼儿对小朋友、家人、老师有礼貌的好习惯。
2、让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名字,培养幼儿的自我识及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小熊布绒玩具一个。
【活动过程】
一、集中活动
宝宝们把你们的'小手伸出来和老师一起来拍拍手
二、活动流程介绍:
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做五个亲子游戏,社会活动《自我介绍》,语言几款《两只小象》,音乐活动《好孩子》,美术活动《月亮姐姐的女朋友》体能活动《小兔拔萝卜》。
1、导入活动。
拿出玩具小熊和小朋友打招呼:“大家好,我是小熊豆豆,今年2岁半,愿和大家做朋友,小朋友你人想交朋友吗?也来和大家打个招呼认识一下吧”。
2、展开活动。
请这位小朋友过来介绍自己(介绍过程),ⅩⅩ很棒,妈妈们鼓励下,ⅩⅩ欢迎你,(依次介绍到最后)
小朋友都相互知道了名字,下面请妈妈带自己的孩子相互认识一下,握个手交个朋友(认识过程,老师巡回指导)
3、结束活动。
现在请妈妈和小朋友回到自己的位子上,我们的这个社会活动主要是教小朋友要有礼貌,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三、活动延伸。
妈妈在以后带小朋友出入公共场所时,要多鼓励自己的孩子多交朋友,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四、活动评析。
自我介绍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引导,产生写作的兴趣;
2.通过教师观察指导,能够按一定顺序将熊猫的外形特点说一说,写一写;
3.能够感受到熊猫的可爱,并且喜欢上熊猫。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熊猫的外形,能有顺序地写下来;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将观察所得进行规范具体的写和说。
一、谜语导入,激发情趣
1.大家都喜欢猜谜语吧?今天我们来猜一个谜语,谜底是一种小动物。
我有一对大耳朵,一双大眼睛,一张小嘴巴,一条短尾巴。
2.它是什么?(指名答)哦,你确定吗?你觉得还可能是——仓鼠、小猪、大象
3.大家都不确定呀,看来很难猜。那是因为这个谜语没有把动物最主要的——特点(板书)写出来。
4.看这则谜语,你能猜出来了吗?请自己快速读一读,想想从哪里猜出来的。
二、比较学习,了解方法
我的身体雪白雪白的,从远处看就像一个小雪球。大家都叫我“顺风耳”,因为我有一对又尖又长的耳朵,一有风吹草动我的耳朵就会竖起来。与众不同的是我的眼睛,一双大眼睛又大又圆,闪闪发光,就像两颗红宝石。小巧玲珑的鼻子下面长着一张弯弯的小嘴,犹如三瓣嘴。我的小尾巴最不起眼,短小的尾巴活像一个小绒球粘在屁股上,我一跑步,小绒球就一跳一跳的,可爱极了。 师:齐答:它是什么?(兔子)
师:从哪里猜出来的?指答
生:一对又尖又长的耳朵——说出了耳朵的形状(板书:形状)
眼睛像两颗红宝石——把眼睛比作了红宝石,还写出了眼睛的颜色(板书:颜色) ——还有其他小动物的眼睛是红色的吗?(没有)所以小白兔在介绍的时候用了一个词——与众不同,这说明小白兔把自己最有特点的部位说清楚了。
弯弯的小嘴犹如三瓣嘴——一下子就让我们想到了兔子的三瓣嘴
短小的尾巴像小绒球——把尾巴比作小绒球,我们好像真的看到了兔子小小的尾巴。 师小结:是呀,只要我们抓住动物的特点,再运用拟人、比喻等方法,就能让别人一下子猜出谜底是什么。
三、模仿顺序,学写外形
(一)明确描写顺序
师:那小白兔抓住了自己哪些部位的特点呢?请自己读一读,并在纸上圈出来。 生反馈说;第一句讲了什么?谁能按照顺序来说。师ppt出示
身体
耳朵
眼睛
各部位鼻子
嘴
尾巴
师小结:原来我们介绍动物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先介绍——身体,因为这是一个整体,再介绍各部位。而介绍各部位时也要按照——从上到下,从头到尾的顺序。
(二)你言我语说特点
今天我们也要来介绍一种小动物,看看他是谁?
那我们先来介绍熊猫的什么呢?(身体)
身体:哦,(出示熊猫图片)你想用个什么词来形容形容身体的形状呢?(胖乎乎) 那看着这张图(出示足球图片),再观察观察(预设:胖乎乎、滚圆滚圆、圆滚滚、像球一样、傻里傻气)板书)
你能从颜色上说说看吗?(黑白相间)——像穿着一件大棉袄。
那你能试着用上这些词把自己身体的特点说清楚吗?
接下来,请你挑各部位中自己喜欢的部位来做介绍,说给你的同桌听。注意要把特点从形状和颜色上说清楚。(生自由说)
1.接下来该介绍哪一部份?(耳朵)哪位熊猫先生来介绍自己的耳朵?(出示耳朵放大图)(我的耳朵像两个黑色的小绒球)
你真厉害,不仅说出了耳朵的颜色,而且还说出了他的形状。
哇,谁能用完整的句子介绍一下?(两只耳朵像两个黑色的小绒球,粘在我圆圆的脑袋上。)(板书:黑色、小绒球、圆脑袋)
2.谁喜欢熊猫的眼睛呀?出示熊猫眼睛放大图
预设:圆溜溜的黑眼睛
我们仔细观察,每种动物的眼睛都和熊猫的一样吗?不一样在哪里?
是呀,熊猫的眼睛是最与众不同的,你们看他的眼睛像什么?
(1)出示带墨镜的男子图片(我一天到晚带着一副墨镜),带着墨镜的样子——可威风啦!连起来可以说——看我,一天到晚带着墨镜,样子帅呆了,威风极了;
(2)出示睡眠不足的`熊猫眼图片(我好像总是睡眠不足的样子)——睡眠不足,眼睛就会有——黑眼圈,所以可以说——别人总说我昨晚没睡好,因为——我的眼睛周围有着很深的黑眼圈。(板书:墨镜;黑眼圈)
师小结:原来大熊猫最有特色的是他的眼睛呀!你能用“有的人说有的人说”把这两个特点都说清吗?
4.看,熊猫的鼻子像什么?(三角形)而且是——倒着的三角形,我们简称为“倒三角”。我们常说哪种动物的鼻子是很灵敏的?(狗)没错,其中又数警犬最厉害。可是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熊猫的鼻子比警犬的鼻子还要灵敏,500米以外的竹子味道都能闻到呢!
(我倒三角的鼻子可灵敏啦,比警犬的鼻子都厉害呢!)(板书:倒三角;警犬)
5.倒三角 ……此处隐藏14236个字……。但他们都很想介绍自己让大家认识,很想了解别的同学。
设计理念:
一、创设交际的情景
言语交际离不开具体的交际情境。这次口语交际邀创设一个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感兴趣、又能让学生大胆把自己介绍给大家的言语环境。
二、营造和谐的人际氛围,进行对话交流
平等融洽和谐的.人际氛围,是学生乐说、爱说、形成表达自信心的基础。在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感觉,多鼓励,让学生在民主宽松的交流环境氛围中各抒己见,真实的介绍自己;在师生、生生间开展团结合作、平等对话交流,让学生体验到交际的快乐,乐于与人交流。
三、多种形式的交流,学生得到发展
口语交际市双向、共同发展的过程。通过教师介绍、问答、同桌练说、小组交流、语言等多种形式提供学生实践的机会,在听、说、评中进行师生互动发展。
教学目标:
1、根据题目提示的主要内容,回答问题。
2、用几句连贯的话,把自己的有关情况告诉别人。
3、上台介绍举止大方,语音适中,话要清楚完整、通顺,不重复、不结巴。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师生互动中学会清楚地介绍自己。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1、教师自我介绍创境
同学们刚才听了老师的介绍对老师有所了解,这就是自我介绍。
2、看小朋友也来了,他是怎么自我介绍呢?(出示挂图)
3、根据提示内容回答问题。(要求说话大声清楚)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自我介绍,激起学生了解他人的兴趣,产生介绍自我的愿望。让学生看图回答问题,明确自我介绍要说些什么,从那些方面说。)
二、交流体会
1、同学们学会了自我介绍,就让我们彼此了解吧!
2、你最想了解谁?(同桌、班长、其他同学)
3、同桌互相介绍自己。
4、小组同学互相介绍。(小组互评)
5、学习汇报:你了解了几位同学?先让其中以为介绍给大家。
自我介绍教学设计15教学内容: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介绍我自己》
教学目标:
1.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学会抓住自己的特点,把自己的特点描写清楚。
2.根据习作要求,调动学生生活积累、范文引路,拓宽思路,选取合适的角度来表现真实的自己,使每个学生都有的写,乐于表达。
3.在习作过程中让学生明白介绍自己也是交朋友的一种方法。
教学重点:
在规定时间内,使大部分学生都乐于动笔,有的写;指导学生如何向别人来介绍自己。
教学难点:
学生能用用通顺的语言,具体的事例来说明自己的特点。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本课时目标:
完成外貌描写片段的训练。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初步接触习作,正处于由二年级段的训练向篇的训练过渡。对于初学者要掌握的写作技能便是言之有序,所以对三年级的大多数学生来说,拿到一个习作主题,最难的`是不知如何下笔,该分几个自然段写,每个自然段写什么?针对这一特点和问题,我的课堂模式定位为“学一点、练一点”,以分段的教学为主,然后由段连成篇。不贪多得,只求一课一得。
设计理念:新课标对第二学段提出的习作要求中这样写到: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所以整节课我以“与远方的朋友比一比、交朋友”为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消除写作恐惧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突破重难点,适当运用“范文对比来修改”“词语超市来帮忙”“模式引路来写作”“同桌互评来完美”等方法,努力使每一个学生能写出自己的心里话。为了与口语交际课有明显的区别,课堂上的作文味道会比较浓厚。
课前反思:我们都知道要想让学生的习作水平有所提高,功在平时。接触三年级的语文教学时间不长,研究也不够深刻,尤其是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平时相对比较薄弱的课型,如何让学生爱上写作,敢与写,有话写一直是我不断追求的目标。很多时候自己也是在尝试,不断改进。面对三年级的学生,课前最为纠结的地方便是如何在尊重个性化发挥与面向大多数学生的写法指导上找到平衡点。
教学过程:
一、兄弟对比,知特点(课前热身)
1.出示动画片《熊出没》中熊大和熊二的图片,让学生观察。
2.说出二者的区别——引出特点。(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特点?)
3.教师语言描述寻人启事介绍自己,引入本课——抓住特点介绍自己。
【设计意图】“特点”是我们作文教学中经常提到的一个专有名词,写景、写人都要求学生抓住特点来写,但是什么是“特点”,学生不一定明白,所以这一环节就是让学生知道特点就是自己特有的,与别人不同的。教师的自我介绍既是下水文也是一种一种范文引导。
二、情境引入,写自己
1.范文引路,知结构
(1)谈话引入与远方同学比赛写作和交朋友的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2)出示范文,总体把握作文结构。
【设计意图】孩子们接触写作时间不长,很多学生“谈作色变”。我抓住三年级学生喜欢挑战和交友的特点,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同时整体文章的出现既是范文的引导,也让学生对一篇完整的习作有一个整体的感知。
2.多管齐下,抓特点。
(1)简单引导写开头。(万事开头难,所以从头做起)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处理比较自然,难度不大。学生应该都能动笔完成。教师适当的评价,能让让学生消除写作恐惧感,增强习作自信心。
(2)指导观察写外貌。
指导哪些内容可以写进外貌描写?
找到自己的特点,同桌做镜子,说说彼此外貌的特点是什么?(互相补充)
两人台前做示范,教师引导学生要按顺序、抓特点来说。
例文对比,指导写法。
词语超市来帮忙,学生动笔写作。
展示写作,集体评改。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文章的重点内容。指导时我遵循由大到小、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着眼于大处,着笔与细微,一步步引导学生抓住特点、按照顺序,用流畅生动的语言写出自己的外貌。
(3)具体事例写特点。(第二课时)
出示范文,引出方法。
模式引路,动手写作。 1.中心句+具体事例
2、选择最能表现自己特点的写一写
同桌互评,修改习作。
(4)添尾加题写完整。
三、首尾呼应,做拓展
1、完成的习作课堂修改,没有完成的课后继续修改。
2、将远方同学的自我介绍留下让学生课外阅读,拓宽思路。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与开头首尾呼应,同时也可拓宽学生思路,激发课后阅读兴趣
四、儿歌作尾,结写法。
附上儿歌一首,总结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