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应急预案【合集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难免会有事故发生,为了降低事故后果,可能需要提前进行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我们应该怎么编制应急预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网络应急预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网络应急预案1为及时处置校园网信息网络安全事件,保障校园网作用的正常发挥,特制定本预案。
一、校园网络安全事件定义
1、校园网内网站主页被恶意纂改、交互式栏目里发表反政府、分裂国家和色情内容的信息及损害国家、学校声誉的谣言。
2、校园网内网络被非法入侵,应用服务器上的数据被非法拷贝、修改、删除。
3、在网站上发布的内容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侵犯知识版权,已经造成严重后果。
二、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理机构及职责
1、设立信息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理小组,负责信息网络安全事件的组织指挥和应急处置工作。组长由学校主要负责人担任,成员由分管领导、网络中心等负责人组成。具体承办有关工作组织协调、调查取证、应急处理和对外信息发布等工作。
2、领导机构
学校负责人兼网络安全管理中心组长:焉永红
分管领导兼网络安全管理中心副组长:吕倩
网络安全管理中心组员:吕倩、隋文静、张文欣
三、网络安全事件报告与处置
事件发生并得到确认后,网络中心或相关科室人员应立即将情况报告有关领导,由领导(组长)决定是否启动该预案,一旦启动该预案,并报有关部门。对来往电子邮件及网络下载文件用防病毒软件软件过滤,确保不被木马类黑客病毒侵入并在无意中协助传播病毒。管理员对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转情况,做好设备维护记录,保证设备高效稳定的运行。一旦主服务出现硬件设备故障,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启用备份服务器,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并对原服务器进行及时的检修,在修复后将替换备份服务器继续运行,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凡是上网人员,都能通过防火墙记录在日志里,日志的保留时间为3个月。关闭一些反动、不健康的`网站,保障了校园网文化的干净。信息中心对服务器重要信息定时做好备份,提高信息存储安全应急响应能力。并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转情况,做好设备维护记录,保证设备高效稳定的运行。
网络应急预案2网络舆情管理作为各级政府管理工作的重要项目,组织开展网络舆情分析研判工作已经变成网络舆情管理的主要内容。然而,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相关人员没有深入理解社会“网络舆情研判”的含义,简单的认为是地方政府紧急处理社会网络舆情的一种方法。文章主要从导致网上舆情分析研判受到瓶颈的原因出发,对构建网上舆情分析研判体系的核心技术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完善。
【关键词】网上舆情研判体系构建量化指标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互联网技术已经成为思想、信息和文化等社会舆论的容器,同时也是世界各国治国理政和了解社会民情的一个平台。但由于计算机网络信息的传播和交流具有自由性、便捷性和无国界性的特点,人们能够随时随地查阅相关的信息资料和信息,使得信息源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形式。加上网络舆情极易受“匿名身份”的“网络非理性”影响,让人们容易出现非理性情绪与判断。如果各地政府缺少正确的疏导,极易让消息传播偏离正确的方向,从而加大社会风险的治理成本。因此,必须正确管理网上舆情,达到实时监控和引导网络舆论的目的。
1导致网上舆情分析研判受到瓶颈的原因分析
1、1数据挖掘技术欠缺
随着互联网信息时代的来临,各级政府在网上舆情的管理上,需要准确分析、正确引导和认真管理民意,深入挖掘数据信息技术的优势。然而,在数据挖掘技术上,我国起步相对较晚,技术欠缺,加上我国高端的数据外挖掘人才不足,对保障大数据实时检索和准确分析,已经成为网络舆情分析研判体系构建急需解决的问题。
1、2缺少相应的量化指标体系
面对网络上的海量信息,如果对信息数据的真伪进行区分,对信息的影响程度进行判断,可有效了解掌握信息数据的社会正负效应,但相关信息技术管理缺少相应的量化指标体系,从而给计算机技术实时分析、评判网络舆情形成的技术性带来影响。
1、3应急以及引导系统不完善
相关人员通过对网络舆情信息源进行分析后,发现网络舆情的信息源,并加以正确引导,但由于网络舆情应急处理和引导系统不完善,不能及时对网络舆情的处理进行响应,一旦出现非理性舆情信息源,势必会给社会稳定秩序带来影响。
2构建网上舆情分析研判体系的核心技术
2、1构建完善的数据库,并形成管理机制
相关人员在构建网络舆情分析研判体系的过程中,必须按照网络舆情发展的快速聚集和迅速响应的特点,明确锁定网络舆情信息源,对非理性的网络舆情进行处理,加快正确引导网络舆情的`扩散速度。然后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实时监控互联网数据传输的数据流量,分析比较数据库中储存的信息数据,从而形成数据库的频度分析。此外,还应按照频度分析整理网络舆情,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舆情动态化系统,从而建立相应的网络舆情数据库对收集信息进行储存。例如相关负责人应加快完善舆情队伍建设脚步,培育吸纳优秀的团队,争取领袖意见,和人们团结起来,构建一个舆情工作队伍。同时,建立一个“上下左右”合纵连横的联动体系,优化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部门、各省与各部门之间的舆情工作格局,建立舆情研究机制,加大舆情社会环境的治理力度,对网络舆情的传播行为加以规范,从而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2、2建立完善的在线研判体系
相应人员在建立网络舆情的在线研判体系的过程中,必须按照网络舆情收集、整理机制而建立的网络舆情数据库,充分考虑网络舆情的集中度、舆情传播手段、信息频度、舆情信息影响的人群范围、响应的网络客户量及舆情信息分布地理范围,构建一个完整的网络舆情研判量化指标机制,通过对网络舆情的信息可信度进行分析比对,跟踪网络舆情的信息源,在线研判网络舆情的真伪,并将这些舆情传播程序和舆情公信度反馈给相关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当中,为负责人决策提供有利依据。
2、3制定有效的引导系统及应对预案
相关人员在制定有效的引导系统及应急预案前,应详细分析计算机网络技术传播的特点,从计算机信息传播的基本原理、传播方式和网络舆情传播的特点着手,充分考虑我国法律法规、相关政策、地区与部门特点及具体管理措施,完善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预案,同时按照网络舆情研判所收集的网络舆情、传播速度和公信度反馈给相关部门,以此响应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预案,正确引导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实现网络正面舆情引导,化解负面舆情的目标。例如建立一个全面365天,每天24小时的舆情监测机制,建立完善“人工+技术”的立体化监测预案体系,并编制针对重点对象、重点领域和重点舆论区域的不间断重点巡查制度,通过风险评估机制与突发事 ……此处隐藏28963个字……便有章可循、对症下药。
2、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保持对事态的第一时间获知权,加强监测力度。
3、及时传递和沟通信息,即与舆论危机涉及的政府相关部门保持紧密沟通,并建立和运用这种信息沟通机制。
(三)网络舆情应对
1、针对网上出现虚假不实报道,由引导处置领导小组及相关科室(单位)及时采取措施,与刊登不实消息的相关网络媒体进行沟通,积极主动消除不利消息。
2、针对突发事件产生的网络舆情,及时汇集、整理、分析,及时与相关科室(单位)会商解决对策,及时做好与相关网络媒体沟通工作,在第一时间内发出官方声音,有效引导舆论,最大限度缩小突发事件产生的不良影响。
3、根据网络舆情反映事件的程度,必要时及时组织新闻发布会,由引导处置领导小组领导上报区委、区政府、区金融监管局指定专人对外发布权威消息,向公众澄清事实,积极加强正面引导,消除不利影响。
六、后期处置
(一)善后工作
网络舆情引导处置结束后,引导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相关科室(单位)负责关注网络上相关事件的舆情趋势。
(二)总结评估
网络舆情应急处置结束后,引导处置领导小组组织有关科室(必要时可邀请相关专家),对引导处置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估。对参与引导处置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责任考评,表彰先进,追究因工作不力、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的相关领导和个人的责任。针对应急处置工作中的成功经验以及暴露出来的问题,进一步修改完善有关工作方案。
七、应急保障
1、通信保障。引导处置领导小组应在全公司建立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队伍,公司各科室均有专人负责,确保网络舆情工作队伍之间的联络畅通及时。
2、人力和技术保障。由引导处置领导小组负责协调,组织全公司网络舆情工作队伍,不间断对重点网站、重点论坛进行监控。
3、培训保障。定期组织全公司网络舆情队伍开展培训,不断提高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人员政治上的敏感性和业务上的娴熟能力。
网络应急预案15为确保发生网络安全问题时各项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根据互联网网络安全相关条例及教育局网络管理安全会议精神,结合我校校园网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应急处置工作意义
从讲政治、讲大局,保证国家安全的高度,充分认识确保网络与信息安全的重要意义。要对xxx组织及其它境外敌对势力利用网络信息进行煽动和破坏活动以及进行有组织的网上大规模“黑客”与病毒攻击保持高度警惕,消除麻痹大意和侥幸思想,继续深入开展互联网有害信息的清理整治,组织实施本校园网有害信息的安全防范及应急处置工作,进一步明确责任,落实工作措施,确保校园网络信息安全。
二、应急处置工作的目标
在最短时限内,及时、果断处理在本校园网范围内传播的有害信息,遏制有害信息在校园网中扩散,最大限度减轻社会危害,并搜集掌握犯罪线索,打击网上违法犯罪活动,维护校园信息安全和政治稳定。
三、校园网应急处置工作包含的主要内容
(一)有害信息内容:
1、攻击党和国家领导人;
2、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
3、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
4、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
5、捏造或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恶意攻击党、政领导同志,严重扰乱社会政治、经济秩序;
6、宣传xxx、色情、暴力、凶杀,教唆犯罪;
7、歪曲报道我区重大政治、经济、文化事件;
8、其他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的信息;
9、一切对青少年成长可能产生不良影响的信息。
(二)严重违法犯罪活动:
1、利用互联网、校园网大规模进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国家统一,煽动民族仇恨,破坏民族团结活动。
2、利用互联网、校园网组党结社,进行xxx勾联、xxx活动。
3、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大规模破坏社会稳定,扰乱金融秩序的.活动。
4、利用互联网、校园网大规模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非法入侵,致使计算机系统及通信网络遭受重大损失的活动。
四、组织领导
成立信息安全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简称信息安全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学校网络信息安全应急处置工作。
组长:z z
成员:zz
各班级班主任
五、职责与任务
(一)信息安全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开展对校园网进行信息监控和巡查,删除、过滤有害信息,采取技术措施封堵有害信息的传播途径,控制有害信息在校园网扩散,及时上报学生动态。
(二)接入互联网的科室教师和学生,要主动与有关部门做好网络与信息安全的衔接工作,做到权责明确,应急处置渠道畅通。要根据师生使用公共网络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有害信息通过公共网络在校内扩散。
(三)进一步加强对视频节目的监管,校园网视频不得采用通过盗版等非法途径接收、下载、录制、播放,在校园网里点播或直播的视频节目应健康向上,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促进学校教育教学事业发展。
具体职责分工:
z(通讯联络)
发生网络安全事故时迅速与学校领导、各相关处室、班主任以及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引导人员和设施进入事件地;联络有关部门、个人,组织调遣人员;负责对上、对外联系及报告工作。
(1)对学校重大事件(如艺术节直播、检查评估等对网络安全有特别要求的事件)进行评估、确定所需的网络设备及环境。
(2)关闭其它与该网络相连,有可能对该网络造成不利影响的一切网络设备及计算机设备,保
障该网络的畅通。
(3)对重要网络设备提供备份,出现问题需尽快更换设备。
(4)对外网连接进行监控,清除非法连接,出现重大问题立刻向电信部门求救。
(5)事先应向学校领导汇报本次事件中所需用到的设备、环境,以及可能出现的事故及影响,
在事件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应立刻向学校分管领导汇报。
z(网络恶意攻击事故处理)
(1)若校园网出现网络恶意攻击,立刻确定该攻击来自校内还是校外;受攻击的设备有哪些;影响范围有多大。并迅速推断出此次攻击的最坏结果,判断是否需要紧急切断校园网的服务器及公网的网络连接,以保护重要数据及信息;
(2)如果攻击来自校外,立刻从路由器中查出对方IP地址并过滤,同时对路由器设置对此类攻击的过滤,并视情况严重程度决定是否报警。
(3)如果攻击来自校内,立刻确定攻击源,查出该攻击出自哪台交换机,出自哪台电脑,出自哪位教师或学生。接着立刻赶到现场,关闭该计算机网络连接,并立刻对该计算机进行分析处理,确定攻击出于无意、有意还是被利用。暂时扣留该电脑。
(4)重新启动该电脑所连接的网络设备,直至完全恢复网络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