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艺表演解说词经典(15篇)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各种解说词频频出现,解说词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关键,不能游离解说的主题。解说词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茶艺表演解说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茶艺表演解说词11.嗅茶主人取来上好的茶叶,介绍该品种的特点、风味,依次传递欣赏嗅品一番。
2.温壶未放置茶叶之前,先将开水冲入空壶,谓之“温壶”,温壶之水倒进茶船——即茶盘,一种紫砂浅盆。
3.装茶应备有茶匙、漏斗,不宜用手抓茶置放,以免手气、杂味混入,通常将茶叶装至茶壶的2/3,甚至满溢,数量之多令人咂舌。
4.润茶沸水冲入壶中,至满,使竹筷刮去壶面茶沫,当即倾于茶船或茶海——一种较大的茶杯。
5.冲泡再冲入开水,但不要沸滚的,这便是第一泡茶。
6.浇壶盖上茶盖浇之开水,使壶内壶外温度一致。
7.温杯等候茶水泡好的当儿,用刚才温壶及润茶的`茶水,就在茶船中清洗茶杯——这是一种比酒盅略小的小茶盅(便是茶壶本身也不过一个拳头大小)。
8.运壶在泡好第一泡茶时,提壶沿茶船边沿运行数周,俗称“游山玩水”,为的是不让壶底水滴入茶杯串味。
9.倒茶将温洗好的小茶盅一字排开,依次来回浇注,又称“巡河”,或将壶中茶水先倒入茶海再注入杯中,切忌倒茶时一杯倒满再倒第二杯,免得浓淡不均,这是一般饮者容易犯的错误。
10.敬茶尊老爱幼、互相谦让,这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尤以敬第一杯茶最为重要,受之者必在座“首席”。
11.品茶工夫茶全套步骤中最讲究的一环,从欣赏茶色、茶味、茶香到嗅、啜并举,玩味再三,确如白居易诗云:“盛来有佳色,咽罢余芳香。”苏东坡也说:“从来佳茗似佳人。”可见个中之味,余味无穷。特别看见那些个精于此道,须发皆白的老“茶迷”,3个指捏1枚四螺般大拇指大小的袖珍小茶盅,腾挪于鼻唇之间,或嗅或啜随心所欲。且双目微闭,如痴如醉,仿佛打坐的道人,外界万物全然不觉,让人不能不惊讶名茗的神奇功效。
此外,泡制工夫茶,茶壶讲究用宜兴的紫砂茶壶;茶杯最好是景德镇产小瓷杯;水须山泉,最差的也要井水,自来水是万万不入流的。用水也有名堂,最好是用橄榄核烧火,次为蔗渣,最次是炭火,蜂窝煤乃大忌。
茶艺表演解说词2客来敬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泡茶可修身养性,品茶如品味人生。”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夫。今天,我们为大家表演的是,玻杯茶的茶艺表演。
第一道:点香。焚香除妄念
俗话说:“泡茶可修身养性,品茶如品味人生。”古今品茶都讲究要平心静气。“焚香除妄念”就是通过点燃这支香,来营造一个安静、祥和、温馨的气氛。
第二道:洗杯。冰心去凡尘
茶,致清致洁,是天涵地育的灵物,泡茶要求所用的器皿也必须至清至洁。“冰心去凡尘”就是用开水再烫一遍本来就干净的玻璃杯,做到茶杯冰清玉洁,一尘不染。
第三道:凉汤。玉壶养太和
绿茶属于芽茶类,因为茶叶细嫩,若用滚烫的开水直接冲泡,会破坏茶芽中的维生素并造成熟汤失味。只宜用80摄氏度的开水。“玉壶养太和”是把开水壶中的水预先倒入瓷壶中养一会儿,使水温降至80度左右。
第四道:投茶。清宫迎佳人
苏东坡有诗云:“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清宫迎佳人”就是用茶匙把茶叶投放到冰清玉洁的玻璃杯中。
第五道:润茶。甘露润莲心
好的绿茶外观如莲心,乾隆皇帝把茶叶称为“润心莲”。“甘露润莲心”就是在开泡前先向杯中注入少许热水,起到润茶的作用。
第六道:冲水。凤凰三点头
冲泡绿茶时也讲究高冲水,在冲水时水壶有节奏地三起三落,好比是凤凰向客人点头致意。
第七道:泡茶。碧玉沉清江
冲入热水后,茶先是浮在水面上,而后慢慢沉入杯底,我们称之为“碧玉沉清江”。
第八道:奉茶。观音捧玉瓶
佛教传说中观音娘娘常捧着一个白玉净瓶,净瓶中的甘露可消灾祛病,救苦救难。茶艺小姐把泡好的茶敬奉给客人,我们称之为“观音捧玉瓶”,意在祝福好人们一生平安。
第九道:赏茶。春波展旗枪
这道程序是绿茶茶艺的特色程序。杯中的热水如春波荡漾,在热水的浸泡下,茶芽慢慢地舒展开来,尖尖的叶芽如枪,展开的叶片如旗。一芽一叶的称为旗枪,一芽两叶的称为“雀舌”。在品绿茶之前先观赏在清碧澄净的茶水中,千姿百态的茶芽在玻璃杯中随波晃动,好像生命的绿精灵在舞蹈十分生动有趣。
第十道:闻茶。慧心悟茶香
品绿茶要一看、二闻、三品味,在欣赏“春波展旗枪”之后,要闻一闻茶香。绿茶与花茶、乌龙茶不同,它的茶香更加清幽淡雅,必须用心灵去感悟,才能够闻到那春天的`气息,以及清醇悠远、难以言传的生命之香。
第十一道:品茶。淡中品致味
绿茶的茶汤清纯甘鲜,淡而有味,它虽然不像红茶那样浓艳醇厚,也不像乌龙茶那样岩韵醉人,但是只要你用心去品,就一定能从淡淡的绿茶香中品出天地间至清、至醇、至真、至美的韵味来。
第十二道:谢茶。自斟乐无穷
品茶有三乐,
一曰:独品得神,一个人面对青山绿水或高雅的茶室,通过品茗,心驰宏宇,神交自然,物我两忘,此一乐也;
二曰:对品得趣。两个知心朋友相对品茗,或无须多言即心有灵犀一点通,或推心置腹述衷肠,此亦一乐也;
三曰:众品得慧。孔子曰:“三人行有我师”众人相聚品茶,互相沟通,相互启迪,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道德知识,这同样是一大乐事。在品了头道茶后,请嘉宾自己泡茶,以便通过实践,从茶事活动中去感受修身养性、品味人生的无穷乐趣。
茶艺表演解说词3(一)茶具组合
紫檀木茶盘一个、宜兴紫砂壶一对、白瓷品茗杯若干、紫檀茶道一套、茶巾二条、电随手泡一个、茶叶罐一个、香炉一个、香一支、玻璃水洗一个。
(二)解说词
各位嘉宾大家好!很荣幸能为您表演功夫茶艺。在表演之前首先做个自我介绍,我叫xxx,下面就请大家静下心来与我共享茶艺的温馨与愉悦。
现在给大家表演的是中国茶王——大红袍茶艺。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的武夷山,不仅是风景名山,文化名山,而且是茶叶名山,更是名扬天下的中国茶王——大红袍的故乡。武夷大红袍是清代贡茶中的极品,现在就请各位嘉宾“当回皇帝过把瘾,品饮茶王大红袍。
第一道:焚香静气
茶须静品,香可通灵,冲泡品饮茶王,更要营造一个祥和肃穆的气氛,我们焚香一敬天地;二敬祖先,三敬茶神。
第二道:涤静心源
在冲泡大红袍之前先要用净水洗手,洗掉的不仅是手上的灰尘,而且洗净了心中的 ……此处隐藏14295个字……无异味。
第十一道:三龙护鼎、初品奇茗。
三龙护鼎是请客人用拇指、食指托杯,用中指托住杯底。这样拿杯既稳当又雅观。三根手指头喻为三龙,茶杯如鼎,故这样的端杯姿势称为三龙护鼎。
初品奇茗是武夷山品茶三品中的头一品。茶汤入口后不要马上咽下,而是吸气,使茶汤在口腔中翻滚流动,使茶汤与舌根、舌尖、舌侧的味蕾都充分接触,以便能更精确地悟出奇妙的茶味。初品奇茗主要是品这泡茶的火功水平,看有没有“老火”或“生青”。
第十二道:再斟流霞、二探兰芷。
再斟流霞,是指为客人斟第二道茶。
宋代范仲淹有诗云:干茶味兮轻醍醐,干茶香兮薄兰芷。
兰花之香是世人公认的王者之香。二探兰芷,是请客人第二次闻香,请客人细细地对比,看看这清幽、淡雅、甜润、悠远、捉摸不定的茶香是否比单纯的兰花之香更胜一筹。
第十三道:二品云腴、喉底留甘。
“云腴”是宋代书法家黄庭坚对茶叶的美称。“二品云腴”即请客人品第二道茶。二品主要品茶汤的滋味,看茶汤过喉是否鲜爽、甘醇,还是生涩、平淡。
第十四道:三斟石乳、荡气回肠。
“石乳”是元代武夷山贡茶中的珍品,后人常用来代替武夷茶。三斟石乳,即斟第三道茶。荡气回肠,是第三次闻香。品啜武夷岩茶,闻香讲究"三口气",即不仅用鼻子闻,而且可用口大口地吸入茶香,然后从鼻腔呼出,连续三次,这样可全身心感受茶香,更细腻地辨别茶叶的香型特征。茶人们称这种闻香的方法为"荡气回肠"。第三次闻香还在于鉴定茶香的持久性。
第十五道:含英咀华、领悟岩韵。
含英咀华,是品第三道茶。清代大才子袁枚在品饮武夷岩茶时说"品茶应含英咀华并徐徐咀嚼而体贴之。"其中的英和华都是花的意思。含英咀华即在品茶时像是在嘴里含着一朵小兰花一样,慢慢地咀嚼,细细地玩味,只有这样才能领悟到武夷山岩茶特有的“香、清、甘、活”无比美妙的韵味。
第十六道:君子之交、水清味美。
古人讲"君子之交淡如水",而那淡中
之味恰似在品了三道浓茶之后,再喝一口白开水。喝这口白开水千万不可急急地咽下去,应当像含英咀华一样细细玩味,直到含不住时再吞下去。咽下白开水后,再张口吸一口气,这时您一定会感到满口生津,回味甘甜,无比舒畅。多数人都会有"此时无茶胜有茶"的感觉。这道程序反应了人生的一个哲理:平平淡淡总是真。
第十七道:名茶探趣、游龙戏水。
好的武夷岩茶七泡有余香,九泡仍不失茶真味。名茶探趣,是请客人自己动手泡茶。看一看壶中的茶泡到第几泡还能保持茶的色、香、味。
游龙戏水,是把泡后的茶叶放到清水杯中,让客人观赏泡后的茶叶,行话称为"看叶底"。武夷岩茶是半发酵茶,叶底三分红、七分绿。叶片的周边呈暗红色,叶片的内部呈绿色,称之为"绿叶红镶边"。在茶艺表演时,由于乌龙茶的叶片在清水中晃动很像龙在玩水,故名"游龙戏水"。
第十八道:宾主起立、尽杯谢茶。
孙中山先生曾倡导以茶为国饮。鲁迅先生曾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饮茶之乐,其乐无穷。"自古以来,人们视茶为健身的良药、生活的享受、修身的途径、友谊的纽带,在茶艺表演结束时,请宾主起立,同干了杯中的茶,以相互祝福来结束这次茶会
茶艺表演解说词15各位来宾:
大家好,欢迎光临七子茶庄。我是茶艺师xx很高兴有缘为大家泡茶。
中国是茶的故乡,来客敬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普洱茶是后发酵茶,是我国云南特有的茶类。它是光阴对细节的耐心雕琢,贮藏了时间的能量,具有独特的陈香陈韵。
今天为大家冲泡的是七子茶庄的结缘普洱,我们七子人愿借这款茶广结天下有缘人。
首先为大家介绍茶具。
随手泡:用于加热水温
因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则茶亦十分,故我们选用的是优质矿泉水。
茶盘又称茶船:上为盘,下为舱,盘是用来呈放闻品杯组以及紫砂壶等泡茶用具,舱则用来呈放废水。紫砂壶又称孟臣壶:惠孟臣是明代天启年代的制壶大师,后人为了纪念他便将烧制上好的紫砂壶称为孟臣壶。因其透气性好,保温效果好,是泡制普洱茶的上好用具。
公道杯又称茶海:用来均匀茶汤。
过滤网:用来过滤茶渣
闻香杯:高的是闻香杯,因其造型独特,拢香效果好,用来闻取茶叶的香气,矮的是品茗杯,用来品茶及鉴赏汤色。
杯托:用来呈放闻品杯组。
茶巾:用来保持整个茶式过程中的清洁。
茶道组:外为茶筒,茶针用来疏通壶嘴,茶漏用来扩大壶口面积,防止干茶外漏,茶则用来量取茶叶,茶匙用来拨茶入壶,茶夹用来夹洗闻品杯组。
佳茗共赏:苏东坡曾有诗云:“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请欣赏茶叶的外形及闻取茶叶的'干香。孟臣尽心
高山流水
普洱入宫
芳草回春
分承香露:因此泡茶只有茶之香气并无茶之真味,故用来烫杯起到高温洁具的作用。
悬壶高冲:冲茶讲究高冲低斟,高冲水让茶叶随浪翻滚,使茶内的各种物质外溶于水。
春风拂面:用壶盖轻轻刮去浮于表面的泡沫以示清洁。
涤尽凡尘
内外养身:给壶身加温,使壶内外温度一致,使茶香充分散发。
若琛听泉:若琛是古代的制杯大师,他善于制作大小如胡桃样的品茗杯,故后人将此类小杯称为若琛杯。游山玩水
关公巡城:中国有名俗话:茶倒七分满,留下三分是情意。我们将这份真挚的情意和淡淡的茶香送给在坐的每一位,愿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韩信点兵:壶内最后几滴茶汁乃精华部分,均匀地滴到各杯中,以达到浓淡均匀,香醇一致。敬奉香茗
(手势:请品茶)
(接下来是一个需要大家跟我一起做的闻香和品茗的过程)
乾坤旋转
高屋建瓴
斗转星移(大家可以试着做,觉得有难度的话我可以帮大家做)
我们将闻香杯轻轻提起,沿品茗杯口绕一圈以收拢茶香,雅称花好月圆。
再用手轻轻搓揉闻香杯,一股沁人心脾的茶香扑鼻而来,浮现在我们眼前的仿佛是云南的山与水。这样还可以促进手部的血液循环,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三龙护鼎:我们用食指母指夹杯身,中指托杯底,女士可以翘起兰花指(后两指)以示优雅。男士则收起
后两指以示稳重。
口嗓甘霖:中国的“品”字由三口组成,一口为尝,二口为回,三口方为品,茶汤入口后,使其在舌根处,齿缝间稍作停留再慢慢咽下,这时您便能体味到茶的六种真味即:酸甜苦涩甘香。
自有公道
普降秋雨:一阵秋雨一陈凉,天凉了,请大家多喝普洱茶暖胃养身。
鲁迅先生曾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尊敬的各位宾客,今天有缘在此茶饮一壶上好的茶汤,希望博大的茶文化能为您洗去都市的尘埃,洗去生活的烦恼。好茶自有好滋味,请您慢慢品饮。愿我们再续茶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