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名言

时间:2025-08-28 07:11:05
书法名言

书法名言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常常会遇到需要使用名言的情形吧,名言具有概括自然有力,言简意赅的特点。你知道什么样的名言才能算得上是优秀的名言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书法名言,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书法名言1

1、龙威虎振,剑拔弩张。——袁昂

2、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3、工夫深,结体自稳;天姿好,落笔便超。

4、行书之体,略同于真。“游丝断而能续,皆契以天真......”。虞世南《笔髓论》

5、学书如穷径,先宜博涉,而后反约。不博约于何反?清.梁献《学书论》

6、士于书法必先学正书者,以八法皆备,不相附丽。若楷法既到,则肆笔行草间,自然于二法臻极,焕手妙体,了无阙轶。反是则流于尘俗,不入识者指目矣。北宋.赵构《翰墨志》

7、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于心手。——张彦远《法书要录》

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9、多行不义必自毙。

10、手与神运,艺从心得。其志一于书,轩冕不能移,贫贱不能屈,浩然自得,以终其身。——朱文长《续书断》

11、字无百日功。

12、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清.刘熙载《艺概》

13、夫书禀乎人性,疾者不可使之令徐:徐者不可使之令疾。——蔡邕《石室神授笔势》

14、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既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清.松年《颐园画论》

15、虫篆既繁,草藁近伪,适之中庸,莫尚于隶。规矩有则,用之简易。随便适宜,亦有施张,操笔假墨,抵押毫芒。彪焕缧硌,形体抑扬,芬葩连属,分间罗行。烂若天文之布曜,蔚若锦绣之有章。西晋.成公绥《隶书体》

16、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17、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李嗣真

1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9、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刘熙载《艺概》

20、字不可重笔,话不可乱传。

21、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远。

22、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张彦远

23、规矩入巧,乃明神化,出没不穷。本领精熟,则心意自能变化。清.冯班《钝书吟要》

24、书法励志名句经典

25、一言而兴邦,一言而丧邦。

26、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米芾

27、古人草书,空白少而神远,空白多而神密,俗书反是。清.刘熙载《艺概》

28、拳要打,字要练。

29、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30、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31、一画之间,变欺起伏于峰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况云积其点画,乃成其字。唐.孙过庭《书谱》

32、字须飞动,无凝滞之势,是得法。唐.张怀灌《玉堂禁经》

33、登泰山而小天下。

34、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既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松年《颐园画论》

35、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36、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张怀声

37、学楷宜由唐而晋,隶则非汉不可。

38、笔须凌空,固也。然学者误会斯语,每走入空滑一路去。必曰气空笔实,方能无弊。

39、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平齐,便不是书法,但得其点画耳。——东晋书法家王羲之《题卫夫人》

40、真书以平正为善,此世俗之论,唐人之失也。古今真书之神妙,无出钟元常,其次则王逸少。今观二家之书,皆萧洒纵横,何拘平正?南宋.姜夔《续书谱》

41、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4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3、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44、书贵熟,熟则乐。书忌熟,熟则俗。未能画平竖直而遽求神妙,是犹离规矩以求巧,非吾所敢知也。

45、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4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47、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闲圣道也。——项穆《书法雅言》

48、云鹤游天,群鸿戏海。

49、用笔需要活泼泼地,随形取象,在有意无意间,画成自然,机趣天然。方是功夫到境。秦祖永《桐阴画诀》

50、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5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52、挥毫落笔如云烟。——杜甫

53、写字如画狗,越描越丑。

54、每书欲十迟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方可谓书。晋.王羲之《书论》

55、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56、甜熟不是自然,佻巧不是工致,卤莽不是苍老,拙恶不是高古,丑怪不是神奇。清.方薰《山静居论画》

57、古人论书云: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是书之法,学者习之,故当熟之于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于身。德而熟之于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书法三味》

58、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俗书非务为妍美,则故诧丑拙。美丑不同,其为为人之见一也。清.刘熙载《艺概》

59、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张怀谨

60、览天地之心,推圣人之情,折疑论之中,理俗儒之诤。——赵壹《非草书》

61、逆笔起,最得势。褚河南书,都逆起,隶法也。

62、书法亦就佛法,始于戒律,精于定慧,证于心源,妙于了悟,至于极也,亦非口手可传焉。

63、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64、小楷难,小草犹难。楷以法胜,草以神胜。法可勉强合,神非绝迹无行地,不能超脱八法之外,游行九宫之中。清.朱和羹《临池心解》

65、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项穆《书法雅言》

66、欲知后笔起,意在前笔止,明乎此,则笔笔呼应,字字接贯,前后左右,自能一气相生矣。

67、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68、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王妤

69、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70、古之善书者多寿,心定故也。人能定其心,何事不可为。

71、握笔之法,虚掌实指。指聚则实,指实则掌自然虚

72、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

73、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南朝梁皇帝萧衍

74、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75、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 ……此处隐藏15410个字……

128、造物之前,必先造人。

129、秋月春风。

130、书肇于自然(汉·蔡邕)。

131、字无百日功。

132、拳要打,字要练。

133、婉若银钩,源若惊鸾(晋·索靖)。

134、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135、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136、造物之前,必先造人。

137、没有平日的失败,就没有最终的成功。重要的是分析失败原因并吸取教训。

138、道法自然。

139、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唐·李嗣真)。

140、用笔须手腕轻虚。太缓而无筋,太急而无骨。唐.虞世南《笔髓论》。

141、书法在用笔,用笔在用锋。清.周星莲〈临池管见〉。

142、字有藏锋出锋之异,粲然盈褚,欲其手尾相应,上下相接为佳。宋.姜夔《续书谱》。

143、所谓千古不易者,指笔之肌理言之,非指笔之面目言之也。清.周星莲《临池管见》。

144、学有规矩,字有体法;不然则笔意不精,字亦失乎格度矣。

145、所谓神品,于吾神所著故也。明.懂其昌《画禅随笔》。

146、学术通于学仙,钟神最上,钟气此之,钟形又此之。

147、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宋.沈括《梦溪笔谈》。

148、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庄子》。

149、然智者无涯,法不固定,且以风神骨气者居上,妍美工用者居下。唐.张怀灌《书艺》。

150、书之大局,以气为主;字字有骨肉筋血,以气充之,精神乃出。姚配中。

151、提要之要,以己之神,取人之神也。清.丁皋《写真密诀》。

152、意,先天,书之本也;象,后天,书之用也。清.刘熙栽《艺概》。

153、作字要手熟则气神完实而有余韵,于静中自是一乐事。宋苏轼《东坡题跋》。

154、书要力实而气空,然求空心于其实,未有不透纸而能离纸者也。

155、书要心思微,魄力大。微者条理与字中,大者磅礴乎字外。清.刘熙栽《艺概》。

156、笔墨一道,用意为上。清.王原矜。

157、阳气明而华壁立,阴气大而风神生。晋.王羲之《述天台紫真传授笔法》。

158、书之神韵,虽得于心,然法度必讲资学。沈括《梦溪笔谈》。

159、今书之美字钟,王,其功在执笔用笔。元.解缙《春雨杂述》。

160、执笔之法,实指虚拳。运笔之法,意在笔先。清.冯武《书法正传》。

161、大凡学书指欲实,掌欲虚,管欲直,心欲圆。元.陈绎曾《翰林要诀》。

162、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献酎之丽。东汉.蔡邕《石室神授笔势》。

163、书重用笔,用之存乎其人。故善书者用笔,不善书者为笔所用。

164、笔心,帅也,副毫,卒徒也。清.刘熙载《艺概》。

165、大字运上腕,小子运下腕,不使肉衬于纸,则运笔如飞。明.丰坊《书诀》。

166、执笔低则沉着,执笔高则飘逸。清.梁献《执笔论》。

167、孔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

168、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

169、孔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170、孔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171、养成教育应当是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都应掌握的教育艺术。——徐惟诚。

172、孔子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

173、在所有一切有益于人类的事业中,首要的一件是教育人的事业。——卢梭。

174、孔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75、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

176、孔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孔子。

177、教育是什么?就单方面讲,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叶圣陶。

178、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孔子。

179、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陶行知。

180、孔子曰: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

181、用笔须手腕轻虚。太缓而无筋,太急而无骨。唐.虞世南《笔髓论》。

182、书法在用笔,用笔在用锋。清.周星莲〈临池管见〉。

183、字有藏锋出锋之异,粲然盈褚,欲其手尾相应,上下相接为佳。宋.姜夔《续书谱》。

184、所谓千古不易者,指笔之肌理言之,非指笔之面目言之也。清.周星莲《临池管见》。

185、学有规矩,字有体法;不然则笔意不精,字亦失乎格度矣。

186、古人作书,落笔一圆便圆到底,落笔一方便方到底,各成一种章法。《兰亭》用圆,《圣教》用方,二贴为百代书法楷模,所谓规矩方圆之至也。

187、起有分合缓急,收有虚实顺逆,对有反正平串,接有远近曲直。清.刘熙载《艺概》。

188、用笔要沉着,沉着则笔不浮;又要虚灵,虚灵则笔不板。解此用笔,自有逐渐改观之效。

书法名言15

1)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

2)字不可重笔,话不可乱传。

3)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唐·张怀谨)

4)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

5)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南北朝·萧衍)

6)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唐·张怀声)

7)云鹤游天,群鸿戏海。(南北朝·萧衍)

8)厚德载物。

9)笔下龙蛇似有神。(唐·张怀谨)

10)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唐·张怀谨)

11)古之善书者多寿,心定故也。人能定其心,何事不可为。

12)书法亦就佛法,始于戒律,精于定慧,证于心源,妙于了悟,至于极也,亦非口手可传焉。

13)内典《金经》云:“非法非非法。”书家悟得此诀,何患食古不化。

14)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唐代诗人杜甫《饮中八仙歌》

15)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16)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唐代书法家张怀瓘

17)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米芾

18)学术经论,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项穆《书法雅言》

19)意在笔前,然后作字。——东晋书法家王羲之《题卫夫人》

20)书肇于自然。——蔡邕

《书法名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