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美术说课稿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美术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美术说课稿1一、说教材
教材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纽带,所以对教材的正确理解有助于更好的开展实际教学。我所说课的内容选自人美版高中美术绘画第4课。这节课的第一标题主要讲什么是素描、素描的表现手法以及基本的几种构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素描的基本技法写生一幅素描作品,同时能够感受到素描的魅力,以此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
二、说学情
合理的把握好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课面对的是高中的学生,他们具有更强的探究精神,思维比较活跃,见解独到,在美术学习中也希望了解更多本质性的、美术理论方面的知识。同时高中生之前已经接触了各种类型的绘画作品,为本节课学习素描这种绘画形式奠定了基础。因此我将利用展示素描作品的方式,引导学生赏析大师的素描作品,感受素描这种绘画形式的魅力。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我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对于学生实际情况的掌握,本节课的三维目标我将设计如下:
知识与技能:了解素描的表现手法和基本构图,并运用素描的基本技法表现一幅造型准确的素描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等活动,掌握素描的表现技法,表现一幅构图合理、造型准确的素描作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写生素描作品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力、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教学目标的设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立如下:
重点:了解素描的表现手法和基本构图,学会运用素描的基本技法写生素描作品。
难点:把握描绘对象的结构和透视,并准确的表现一幅构图合理造、型准确的素描作品。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践行新课标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我将采用多媒体辅助法、小组讨论法和示范教学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六、说教学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做了如下的准备:多媒体课件、石膏静物、铅笔、橡皮等。
七、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是教学过程,也是说课的核心环节。针对学生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出示作品,导入新课
在多媒体上出示丢勒的一系列代表画作,让学生感受素描的魅力。提问:丢勒的作品特点是什么?学生回答出造型精准、质感强烈、神态自然。我将进行补充:丢勒是德国的一位画家,被称为“素描之神”。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探索素描的魅力,从而引出课题《素描》。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出示图片和互动提问的导入方式,营造活泼的课堂气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并引起他们的探索欲望。
环节二:观看作品,总结概念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本环节我将借助多媒体出示素描作品,引导学生观察素描作品,并顺势提问素描中常见的构图有哪些?学生观察得出:素描中常见的构图有“△”形构图、“C”形构图、“S”形构图和“○”形构图。
接着,在多媒体上展示中外素描作品:吴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卷》、伦勃朗的《风景》、吴冠中的《冬天的树》,让学生畅所欲言,谈一谈他们理解的素描是什么?同学们回答完之后,我将进行总结:素描是一种单色的绘画形式,可以通过线条、明暗的变化和空间关系,把物体塑造的具有立体感。
之后,引导学生深入赏析,思考这些素描作品给你什么感觉?造成不同感觉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八十七神仙卷》看起来很纯粹,画面主要以线为主。伦勃朗的《风景》和吴冠中的《冬天的树》看起来比较厚重,画面以面为主,有明暗的变化。我会与学生共同总结出中国绘画多以线造型为主,西方绘画多以面造型为主,利用明暗和色调塑造物体的形态、空间和质感。
随后,我会在讲台展示一组静物和相应的不同类型的素描作品,问问学生了解这两种类型的素描吗?
请学生以美术小组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我会进行巡视指导。当学生讨论得出答案,我进行总结:全因素素描就是调子素描,主要研究物体受光后产生的光影变化,根据明暗关系来塑造形体。结构素描强调对物体特征的表现,舍弃或减弱附着于物象上的光影变化,直接表现事物的本质和构造。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环环相扣的问答,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素描的魅力。同时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养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
环节三:播放视频,讲解技法
为了凸显美术课堂的直观性,我将在多媒体上播放全因素素描写生视频和结构素描写生视频。并根据提前摆放好的静物,示范素描基本技法及步骤,演示如何运用硬铅和软铅,如何排线条。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索绘画的方法,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使学生的思维之间发生碰撞,激发更多的探究性思考,养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让学生明确如何呈现出一幅素描作品,为接下来的实践环节打基础。
环节四:学生实践,作品展评
接着我会组织学生选取其中一种表现手法,运用素描的基本技法表现一幅造型准确的素描作品。在学生创作的过程中,我将进行巡视辅导,提示学生注意线条及构图,注意保持课堂纪律。
在学生完成作品之后,我会组织素描展览会,鼓励学生展示作品。并引导学生从线条、造型等多方面评价作业。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体现了新课标中教学评价对象和方式多元化的要求,利用自评、互评和师评的方式能够检验本节课的教学成果,激发学生向更高目标努力的积极性。
活动五:课堂总结,开放作业
课程最后,我会请学生主动汇报本堂课的收获和体会,总结本课知识框架并进行情感升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素描这种表现形式的运用,发现生活中的美。最后留一个开放性的作业,课后搜集更多素描大师的作品,下节课与同学们互相交流分享。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请学生主动分享收获,从学生的角度检验本堂课的教学设置和教学效果。最后的搜集资料的作业是为了让学生以课堂为中心进行知识的延伸拓展,使美术知识与其他知识形成沟通,不断提高美术素养。
八、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一堂课的精华所在,我的板书清晰明了、重难点突出:
高中美术说课稿2课程名称:《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
一、教材分析
(一)本课的教学内容分四个大问题层层递进。而引言给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以下四个问题做了铺垫。通过介绍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了解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欣赏课文图板中优秀的民 ……此处隐藏34734个字……及瓷器实物,请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并分组讨论:彩陶作品与瓷器作品有什么不同?我会和学生一起总结出彩陶作品与瓷器作品在造型、制作技法上的不同。
通过这样看一看、摸一摸等直观的方式,了解到彩陶作品与瓷器作品在造型、纹饰、技法上的不同,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
环节四:总结解释,交流评价
通过以上对于陶瓷作品的欣赏、分析,我与学生共同总结得出可以从造型、装饰、技法等方面对陶瓷艺术作品进行赏析。
接下来我将展示彩陶作品《漩涡纹尖底瓶》及《青花瓷鸳鸯莲纹盘》,鼓励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件作品进行交流讨论。
我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交流感想。其他同学可以从造型、装饰、技法等多方面加以补充评价。
这一过程体现了美术课程同时具有实践性,在实践中提高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在此期间我会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注意从造型、装饰、技法等多角度进行分析。通过这种对比欣赏不同类型美术作品的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还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环节五:课堂总结,开放作业
课程最后,我会请学生主动汇报本堂课的收获和体会,总结本课知识框架并进行情感升华,让学生认识到工艺美术种类丰富,成就辉煌,涉及到我们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不仅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对丰富和改善世界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结完课程内容后,我会趁热打铁请学生课后了解更多关于中国陶瓷艺术的作品,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分享。
这一环节请学生主动分享收获,从学生的角度检验本堂课的教学设置和教学效果,最后的搜集资料的作业能够更好的将课堂进行延伸,达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
八、说板书设计
为充分体现课程内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清晰、直观、明了,重难点突出。
高中美术说课稿15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3课《走进具象艺术》。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通过对具象艺术的特点、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及社会功能的学习,使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具象艺术的语言、形象特征,并能初步掌握辨识具象艺术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具象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2、怎样鉴赏具象艺术
3、主题性作品的塑造与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的关系?
4、具象艺术的功能。
教学重点:
因为本课的目的是使学生对具象艺术有进一步的了解,所以重点讲解具象艺术的特点及鉴赏方法,并让学生了解具象艺术的功能及意义。
教学难点:
主要在于分辨具象艺术的能动性,即具象艺术以其对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处理——对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的塑造而区别于摄影。正因为这样,具象艺术不是被动的模拟现实,而是对现实的能动反映。
二、教学方法:
新课标倡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那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提问教学法,采用分层次,分目标地选择学生来回答问题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鼓励所有同学积极参与,教师给予启发和引导,形成互动探究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学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分组讨论,运用所学鉴赏方法来赏析,判断,作出正确的评价。在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增加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首先展示几幅具象艺术作品让学生品评,然后再以古希腊画家宙克斯和帕尔哈西奥斯之间的比赛为例,说明具象艺术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人类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类型,并由此引出具象艺术的特点。
(二)、新授:
第一环节:以五代时期黄荃的一幅中国画《写生珍禽图》为例鉴赏引出具象艺术的第一个特点:视觉的真实性或客观性。重点以宋代张择端的中国画《清明上河图》分析,这幅画的内容结构大体分为三段,开首为郊野景象,中段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及两岸船车运输、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等紧张忙碌的活动,后段为市区街道纵横交错、店铺鳞次栉比、人流、车水马龙的繁华场面。作者根据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理解,从反映当时的社会动态和人民生活状况的主题出发,选择那些具有形象性又具有时代性特点的事物及情节加以表现。整个画面有静场,有高潮,跌宕有序。
《清明上河图》在整个画面的构图方面显示了卓越的艺术才能。中国绘画传统的“散点透视”得到天才的运用,画面组织讲究内在联系,严密紧凑,如同一气呵成,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在世界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由此得出具象艺术是以客观世界为表现对象,并且把对象表现的就象我们所看到的一样真实。
第二个特点: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即具象是通过典型的艺术形象的创造来表达艺术家的个人情感和观念的.。那么请同学们鉴赏作品: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凯兹的作品《教皇英诺森十世像》分析其典型形象的塑造。
第三个特点:情节性或叙事性,即具象艺术中往往蕴含者一个或多个故事情节,它可以用文字语言直接来讲述和描述。如作品:《货郎图》、《血衣》。
由于具象艺术的这些特点,因此除艺术所共同的审美功能外,它还具有记录的功能和社会干预的功能。同学们可以通过一部分作品来加深了解具象艺术的三个特点及其功能。
环节二:
“怎样鉴赏具象艺术”在这一环节中运用第一课所学的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和过程,又特别兼及了对具象艺术的鉴赏特征,在这节中,从肖像性作品和主题性作品两大类分别说明对具象艺术的鉴赏方法。
在这一环节当中重点讲解典型形象与典型环境的关系,在主题性作品中,主题的表达只有通过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才能做到,或者说,它所塑造的形象和环境越鲜明、越典型,对主题的表达就越深刻,也就越能激发观众的共鸣和联想从而产生广泛的影响。具体以作品《血衣》、《田横五百士》、《拿破伦一世加冕》为例赏析、讨论加深理解典型形象与典型环境的关系。
环节三:
如何评价具象艺术的意义?(其意义与它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我们如何才能判定一件作品的意义呢?具象艺术的记录功能和社会干预功能这两个主要功能就为我们认识和分析它的形象和主题(内容)奠定了基础。具象艺术的意义首先表现在它的记录功能上,它是我们
认识当时社会各方面的最重要的形象依据。使我们可以认识当时的社会和艺术的思想与观念。另一方面,具象艺术又以真实、生动而具有个性的艺术形象直接作用于我们的视觉,并由这些形象构成的故事、情节或主题影响我们的价值判断,从而产生认识和教育意义。
四、课堂小结:
把这一节课所学的知识点作一总结,重点强调在具象艺术作品中的典型形象与典型环境的塑造问题。
五、板书设计:
通过多媒体直接展示,首先展示本课课题,然后分别展示具象艺术的特点,肖像性作品和主题性作品的分类(其中的典型形象与典型环境的塑造),评价具象艺术的意义三个分支环节,并穿插部分美术品图片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