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师教学心得【荐】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师教学心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师教学心得1一、浅析目前高中语文教师阅读现状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想要教出好学生,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先广泛地阅读,只有教师本身深有所得,那么才有货倾囊而授。如果只是一味地指导学生阅读,而自己却不去阅读,那么效果会大打折扣。阅读的重要性,每一位语文教师都知道,但是真正坐下来静心阅读的教师却少之又少。
高中的语文教师有备不完的课还有改不完的各种作业,特别是在高考这座大山的压力下,学校和教育部门的眼光更多地停留在考试分数上。与之相对应的任课老师,有着很大的升学压力,想要静下心来阅读,可能更多的教师会静下心来想方设法地提高成绩。其实,从宏观角度去看待考试与阅读的关系,会发现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师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学生成绩的最佳方法。
曾经有人调查发现:在中学教师这个群体中,他们大部分时间都被批改作业、备课、阅卷、和学生谈话等占据。
阅读课外书的教师数量不多,而这为数不多的教师中,去图书馆次数最少的竟然是我们语文教师。这样的数据让很多人觉得匪夷所思,语文教师不是最需要阅读的群体吗?事实却让大家大失所望。
当下,高中语文教师工作压力大,阅读量小,阅读范围狭窄,阅读的品味也有所欠缺。正因为如此,面对知识面越来越广、求知欲越来越旺盛的学生,不少高中语文老师感到底气不足、有着捉襟见肘的感觉。
在近两年,当地教育局组织的高三教师与学生考同样的试卷,并将试卷混在学生卷里同时批改,出现了不少语文教师的考试成绩落后于学生的情况,这是令人感到非常尴尬的局面,这也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
二、阅读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
高中语文学科有着内容丰富、知识面广博的特点。上至盘古开辟天地,下至风土人情,从天文地理历史到古今中外名人传记,无所不含。因此,教师只有宽泛的视野、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够驾驭得了语文课堂教学。苏霍姆林斯基则建议教师:读书,读书,再读书!只有持之以恒、广泛地阅读,才能够得到专业的发展和素养的提升,也只有书本能带给教师丰富的营养和广博的世界。
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生活范围狭窄,接触人群和事物单一,知识面相对比较狭隘。若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专家或者一个满腹经纶的语文教师,只有努力追求,不断成长。纵观一些起点普通的语文特级教师、语文界的领头羊,他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表现得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并且形成独有的教学理念和思想。
细细探究他们的专业成长过程,发现他们一直都在进行着广泛的阅读,常年与书结伴而行,在课外阅读中与古今中外的名家进行着思想交流和思维的'碰撞,他们的知识面比普通教师要广、思维更开阔、视野更宽广、底蕴更加丰厚,自然而然地教学能力更强。
三、阅读方法与内容的选择
构建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是一个异常复杂的过程。书籍品种之繁多,内容之广泛,即使穷极一身,也不可能读完。因此,选好书、读好书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是汉语言文学类书籍的阅读。语文教师首先要精通语文专业方面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从宏观角度掌控课堂,引导学生在语文的天空中自在地翱翔,发挥语文特有的育人功能。
其次是广涉自然、科学、社会等方面的阅读。要满足学生日益旺盛的求知,必须有广泛深厚的知识作为支撑。语文学科是其它所有学科的基础,同时也涵盖其它学科的内容。
由诸子百家到天文地理,均需阅读并且汲取,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形成涵盖社会、科学、生命等广泛领域的独特教学风格。教师以高的专业素养教授出出色的学生。
再次是要钻研教育发展类的书籍。教师有着教书育人的伟大使命,光有丰富的知识结构还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只有在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下,配合以渊博的知识,才能够出色的履行教师的职责。一个教师是否优秀,除了知识储备以外,他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也不可或缺。
语文教师教学心得2这是20xx年4月7日,我在我校滑县四间房一完小新教育开放日活动上的发言稿,为了这次发言,学校领导与同事们兄弟姐妹们都为我付出了很多关心,特此感谢。我的发言并不完美,感觉有愧于大家的支持,现记录下来以警示自我,回顾发言失误,也是用于明确平台的创建初衷。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新教育同行们,大家好,我是一完小的语文老师贺晓红,非常感谢大家给我这次发言的机会。我将对大生活小作文的创建思路与工作开展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汇报。
一、微作文
微作文是我和几位同事正在进行的一个课题,写微作文就是写片段,一百多字的小文章。我们的微作文是从细节描写入手的,比如:描写动物动作,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神态等。把这些细节描写分类进行,每节课只重点训练一种细节。
为什么要这样训练呢?因为我通过十多年来教学观察,通过批改学生作文,发现他们的文章缺少的就是细节描写,没有细节描写的作文就是流水账。并且学生从三年级一开始写习作,就得写三百多字,感觉学写作起步台阶有点高了,对于没有写作基础的孩子来说,写三百多字挺难的!所以,从写一百多字开始训练,降低难度,孩子们就不那么怕了。
我们的微作文课堂,从去年九月开始的,每次上一节课都会写出教案、反思,与上课照片一并发到平台上。我们去年使用的是多媒体微课视频引入写作的。采用公式化,素材现场化的教学方法,使用例文,引导学生写作。学生写作所用的素材,都呈现在现场,所以也可以说这是一种现场作文。大家可以看看我们的视频。
(描写树叶的教学视频与报告会上所放视频有所不同)
我现在教的二年级,我发现从低年级就开始引导学生多多阅读,再由阅读引导学生写作,再由写作引导学生说话训练,是培养读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一条龙。我有个不成熟的作文教学思路,低年级引导学生写亲子日记,写绘本故事,中年级开始微作文训练,高年级就进行微作文与大作文的融合教学,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把例文画成线性的思维图,再模仿例文写话题作文。我目前已经做的是前两项,正在思考的是如何用思维导图上微作文和大作文课。
优秀微作文,微作文比赛的获奖照片都会发布在平台。目前总结了一句话写作教学理念:生活处处有文章,留心观察皆成文。就是让学生从小就知道看到什么写什么。当然不仅仅是看,还有听,闻,触摸,联想等。像我们在低年级和高年级都进行过的,写美食的微作文课,充分调动学生五觉,感受写作素材。
二、平台除了发布小孩子作文,同时吸收成年人写的文章。
比如校内来稿,我们学校的袁校长和李校长、徐主任,以及我们学校很多老师的文章都有在平台发表 ……此处隐藏12051个字……反复翻阅新课标,领会其中的真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我都积极参加。
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之外,我们还需要结合个人情况及教学环境和特色来很好的贯彻和应用它们,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除了需要不断客观的看待“过去的我”,我们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热情,一份对教育、对学生、对社会的神圣信仰与追求!
语文教师教学心得14结合学科特点演绎生命真谛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我们每天都要跟成长中的孩子打交道,面对着一个个鲜活单纯的生命,如何帮助他们探索与认识生命的意义,珍惜生命的可贵,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实现每个人独特的生命价值。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优势,在教学中加强生命教育的渗透。
一、立足课堂求领悟。
1、理解生命的意义,体会生命价值。
当看到一颗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幼苗时,我们应该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顽强,一颗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五彩斑斓的彩蝶。增进孩子们对于生命价值的理解和感悟,使这种强烈的生命意识真正内化为孩子们精神世界的一部分,教育他们热爱生命,欣赏生命,努力实现生命的价值。因为,生命本身就是奇迹。只有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生命的来之不易,才能让他们体会到生命的价值。当那个叫“安静”的盲童小女孩在春天充满花香的早晨竟然捉住了一只蝴蝶又把它放飞的时候,让他们知道无论是否拥有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体魄,都有享受生活的权利,应该得到人们的尊重。在这个世界上,谁都有热爱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生命的价值是因为存在,但珍爱生命并不是吝异生命,在是非善恶面前我们要有明确的态度。就如同“有的人”那样,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向于谦那样“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感受生命的美好,热爱珍惜生命。
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还要引导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借助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去感受生命的可贵,感受人类甚至是自然界生物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小草凭借那稚嫩的身体,也要顽强的钻破土层的束缚来迎接春风,阳光和雨露的洗礼。学生们从自然界中的生命的力量,从生生不息的自然界中获得感悟,认识到生命的意义,欣赏自己,欣赏他人,欣赏世间的万物。读《永生的'眼睛》,看到“我”由当年对父亲捐献母亲角膜的不理解,到成年后亲自捐献父亲的角膜,认识到热爱生命不仅是自己的生命,也要热爱他人的生命。让孩子们从课文讲述的故事中,进一步感悟生命的美好,体验人性的真善美,树立对器官捐献的正确观念,认识到人生最有意义的事就是能够帮助他人。
3、领悟生命的内涵,尊重敬畏生命。
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还应教育学生要尊重生命,培养他们去欣赏生命。当战象嘎梭围着寨子走三圈的时候,它站在打洛江边仰天长啸,领悟它对帮助过它的人的感激,对战友的怀念,对辉煌岁月的渴望和执着的追求,它在百象冢边为自己掘坟墓,它不像一头等待死亡的垂暮老象,而像一个坦然向死神走去的英雄。
二、课外阅读求拓展。
语文教学有着极大的拓展空间,我们可以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适当地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让学生去感悟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不懈追求;让学生在诵读“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感受保尔那坚定的信念;让学生在贝多芬“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的话语中理解他那坚强的意志。
三、综合学习求渗透。
选择有关生命问题的内容进行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如紧密结合教材,要求学生选择教材中有所接触的作家、作品中的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设计活动方案。还可以指导学生结合学习这些文章的体会和感悟对生命的实质进行探究,使得学生能对生命有更清楚、更全面、更准确、更理性地认识。
泰戈尔曾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的确,教育就是要用生命来影响生命。我们只有关注孩子生命发展的根本理念,建构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才能让课堂体现出生命价值。
语文教师教学心得15虽然我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只有短短两年的时间,但是我却深深的感受到语文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了,这时每位语文老师都需要仔细思索的,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设计好教学导语。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要培养学生发现美的意识。米开朗基罗在被视为平常的大理石中发现“大卫”,牛顿在苹果落地后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卞和在执著信念中发现和氏璧。要想让学生能发现美,除非培养他们善于观察的眼睛。“一花一世界,一鸟一天堂”,运用自己眼睛感知生活中真善美。这里有母亲的呵护,朋友的问候,老师的关心,一丝一缕中都寓含浓浓深情。要从身边琐碎生活小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知美。从花的香、草的绿中体味自然,从阳光的明媚感受到生活的快活,从绚丽多彩中感受到生命的丰富。
培养学生深刻思考意识。感觉于世界丰富多彩,体会生活绚丽缤纷,要能学会思考。创造人的是自然,启迪和教育人的却是社会。要能感动于社会中事、物、人,并且能激荡内心的扬善溢美的思想情感。学会因事悟理、由情至理,上升到对生命意义感悟,对生活哲理思考,提升人文精神的深刻思考,探究生活的真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