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教学设计

时间:2025-08-08 22:35:03
《三国演义》教学设计

《三国演义》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国演义》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国演义》教学设计1

一、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学会带着意识阅读《三国演义》;

2、 指导学生掌握一些阅读《三国演义》的技巧和方法;

二、 教学重难点:

1、 把握人物刻画技巧,了解作者着力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

2、 领会《三国演义》的进步思想。

三、 教学设想:

1、 借《三国演义》著名片断《失街亭》管中窥豹,感受《三国演义》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设置重点问题让学生自学,力求在合作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有意识地掌握一些阅读名著的技巧和方法。

四、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每次听到《滚滚长江东逝水》这首歌曲,我总有一种血脉贲张的感觉,仿佛自己又回到那个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 今天,让我们一起出征街亭,会晤英雄。

(二) 问题探究:

探究一、复述故事情节思考:《失街亭》的战争描写亮点纷呈。你关注到了吗?结合导读中相关战争描写的阐述找出本文的一些片断来讨论交流一下。

《三国演义》著名的战争描写有没有类似的特点呢: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伏击战:乌林、葫芦口、华容道,三笑,三惊)

彝陵之战 ……

结论:铺垫伏笔,构思严谨,情节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有张有弛,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明确:读《三国演义》,一要读扣人心弦的战争场面。

(我们读《三国演义》,精彩纷呈的战斗场面令人应接不暇,带给人以欲罢不能的阅读快感,是我们读三国最不能错过的精彩)

探究二:小小街亭,为何如此重要?如此重要的街亭为什么会失守?

课文中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街亭的重要战略位置,请大家寻找一下。“今司马懿出关,必取街亭,断吾咽喉之路”。

结论:马谡麻痹轻敌,孔明用人不当 客观原因,司马懿老谋深算,实力不俗

作者是怎样刻画马谡和孔明这两个人物形象的?

结论:三笑 三哭。

主要通过语言和神态的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突出人物的典型性格,使得人物形象非常鲜明。

《三国演义》人物的典型形象表现在毛宗岗说的“三绝”:曹操的奸绝、关羽的义绝,孔明的智绝。

大家能举一两个相关人物奸(阴险、虚伪、狡诈)、智、义(正当、合理)的事例吗?

明确:读《三国演义》,二要读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我们今天去读《三国演义》中个性鲜明的人物的意义在于我们可以借此去探究人性的真、善、美和假、恶、丑——虽然时代不同了,场景不一样了,衣服也换掉了,但人性却是可以穿越时空的。)

探究三:马谡该不该斩?这一情节中的孔明留给你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明确:不斩的理由

1两人情同手足 2杀人才叫亲者痛,仇者快

3处理败将有各种办法 4疑人不用,孔明要为此买单,不能马谡一个人承担责任

必斩的理由:

1马谡立了军令状,执法必严。 2后果情节十分严重,必须死刑。

3一意孤行,不听建议,咎由自取。

4、不斩全家已属网开一面,再不斩马谡军心涣散,众怒难平,难以服众

结论:我们不是当事人,站着说话不腰疼。但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应该能体会到孔明内心情感与理智激烈的矛盾冲突。

从个人情感上讲,不忍心;从大局上从理性上讲,必须斩。所以孔明万般无奈,只得挥泪执法。什么是仁?仁者爱人,是不忍心;什么是义?公正、合理,应当做的就是义。仁和义在这里发生了矛盾,而挥泪执法,将仁义统一在了一起。

挥泪这一细节集中展示了他仁义的一面。

讨论:

有一个问题老师特别好奇:如果可能,你愿意做曹操还是刘备?为什么?

结论:想做曹操,多是功利心作怪。我们做事情不能什么都利字当头啊!

功利心太重,容忘记做人做事的底线。

如果要交朋友,你愿意交曹操这样的朋友还是刘备这样的朋友?为什么?

结论:想交刘备这样的。不会吃亏,还可能占便宜。还是或多或少有功利的因素

《三国演义》,都觉得曹操好厉害,刘备太窝囊。两人都有野心。关键是在实现野心的.方式上,曹操是无底线,无节操,无所不用其极;而刘备无论环境多么艰苦,条件多么恶劣,他都守底线、知敬畏,这就是仁德爱民,绝不滥杀无辜。

刘备要恢复重振的,不仅是汉室,更是世道人心。

我们读《三国演义》要知道,良禽择木而栖。孔明选择刘备,绝不仅仅是报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更在于刘备的人品契合了孔明的理想。

所以,我们读孔明,要读他的宅心仁厚,读他的有仁有义。

导读中特别谈到了《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拥刘反曹。实质是拥护德政,反对暴政

而德政的基础便是为政者有一颗仁爱之心。

我由此有一个感悟:一个人有没有价值,一个家庭能不能兴旺,一个国家是不是强盛,关键只在一个“德”字。品德高尚,这个人就有价值。一家人品德良好,这一家庭必然兴旺。国民重视品德修养,这个国家自然强盛。《三国演义》的重大启示,即在有仁有义远比权贵名利更值得尊敬。我们读《三国演义》,如果不能提高自己的品德,促进家人的品德修养,就等于白读。

我知道大家读了《失街亭》后,也写了很多的人生感悟,下面的时间我留给大家作展示

(学生展示)

明确:读《三国演义》,要读高尚人品和人生智慧。

(四)、结语:

必须要指出,《三国演义》还是一部宣扬权谋的书,民间有“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的说法。一个“三国气”重的人,往往心理阴暗,中国人要阳光,要坦荡,不能承袭这种阴晦的“三国气”。我们要有拿来主义的眼光。一堂课讲三国,难免挂一漏万,让我们借今天学习《失街亭》的东风,把握《导读》的精髓,一起走进这部经典,去发现更多的精彩!

(五)板书设计 :

从《失街亭》看《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导读

读战争 艺术性

读人物 (交相辉映)

读人品和智慧 思想性

《三国演义》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三国演义》片段的阅读指导,来指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原著的方 ……此处隐藏20051个字……请选择印象深刻的一个故事讲一讲,讲完后试着评价诸葛亮。

②关于诸葛亮的一生,有人用了一副对联,这样评价:

收二川,摆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平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诸葛一生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令人敬佩。

③诸葛亮是智绝,讲忠义,但是诸葛亮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吗?说说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4、走近刘备

①诸葛亮为了报答刘备,鞠躬尽瘁,关羽为了追随刘备,拒绝了曹操的深情厚谊。你感觉刘备让他们誓死追随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结合书中的相关内容说一说。

②赏读“刘备摔阿斗”的片段:

……赵云)追上刘备,交还其子。刘备接子,掷之于地,愠而骂之:“为了你这个孺子,差点损失了我一员大将!”赵云抱起阿斗,连连泣拜:“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

如果也给刘备封个“绝”,你会封什么绝?

5、读鲁迅先生的评价,谈看法。

“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①试着理解这句话。

②你同意鲁迅先生的看法吗?

③罗贯中为什么要如此夸张地写刘备和诸葛亮,好像都失真了呢?

6、走近曹操

①了解了罗贯中的写作立场,就能明白对曹操的描写了,曹操被说成是“奸绝”,你想到了哪些事情能表现他“奸诈”的特点呢?

②赏读“许攸投曹操”的内容:

攸曰:“公今军粮尚有几何?”

操曰:“可支一年。”

攸笑曰:“恐未必。”

操曰:有半年耳。”

攸拂袖而起,趋步出帐曰:“吾以诚相投,而公见欺如是,岂吾所望哉!”操挽留曰:“子远勿嗔,尚容实诉:军中粮实可支三月耳。”

攸笑曰:“世人皆言孟德奸雄,今果然也。”

操亦笑曰:“岂不闻兵不厌诈!”遂附耳低言曰:“军中止有此月之粮。”

攸大声曰:“休瞒我!粮已尽矣!”

操愕然曰:“何以知之?”

攸乃出操与荀彧之书以示之曰:“此书何人所写?”

①曹操之“奸”表现在哪里?

②分角色读好对话。

③加上动作试演这一小片段。

④相较于刘备、诸葛的失真,曹操反而写得就显得正常了一些。人无完人,人也非全部是缺点。说说曹操有没有值得你欣赏的地方?请结合故事中的相关内容来说。

小结:《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众多,性格也是丰富多彩的,要评价一个人,要联系他的生平事迹,从不同角度来看,不能只看到优点或缺点,这样才能全面地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其实,生活中,我们评价一个人物也是如此。

任务七:迁移练笔,论说英雄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中英雄众多,你最欣赏的是哪一个,又对哪一个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看法呢?

1、试着以《我眼中的_》为题,写一写自己眼中的三国英雄。

小提示:可以引用他人对文中的评价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或进行反驳。

图片

2、交流分享自己眼中的“三国英雄”。

3、评选最受欢迎的“三国英雄”,并说说理由。

任务八:改编剧本,班级展演

课后选择《三国演义》中的精彩的故事,改编成课本剧,进行班级展演。

《三国演义》教学设计14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在充分阅读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基础上,熟知三国故事,有关人物的成语、歇后语,汲取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丰富优美的语言营养。

2、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能力、表达能力;培养他们表演方面的才能以及客观地分析人物的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自豪感及对三国人物雄才韬略的崇敬之怀。

4、进一步让学生知道课外阅读的方法,并能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外书的阅读,学会查阅资料,认真做笔记。

课前准备:

1、学生自主阅读《三国演义》

2、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断。

(赤壁之战、三顾茅庐)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提到《三国演义》,我想大家都熟悉,它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最为优秀的古典小说,深受人们喜爱。尤其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诸葛亮,一定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今天这节课外阅读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三国演义》。

二、小组探究

1、《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它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还有三大名著及其作者你知道吗。

2、“三国”指哪三国。各国的主要人物是谁。

3、简述作品的主要内容。小组交流,汇报,评价。

三、欣赏、品味作品

(课件)在众多的人物中,谁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请评头论足。

1、学生寻找自己的阅读伙伴,组成阅读小组,在小组内用“抓精彩语段,用情去读,用心品味”的学习方法去品读最喜爱的`作品。并请推荐同学,参加集体汇报。

2、自主合作,集体赏析。

(1)引导学生按自己的阅读兴趣自行分组朗读、品味。

(2)自主合作,集体赏析。

请各小组将交流成果向全班同学展示,我们共同来品味作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按自己的阅读兴趣自行分组朗读、品味。通过各种朗读形式展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促使学生以更大的热情主动投入整理、赏析同类作品。

让学生充分谈出自己的品味理由,展示学生自己阅读、感悟过程。

四、推荐名句段

1、学生用情去读,用心品味作品中的名段。

2、老师推荐名段。

(课件展示)通过配乐朗诵、调动学生头脑中贮存的知识积累,激活学生思维。

五、课堂检测

1、下列歇后语的来历你们知道吗。不知道的课后还要继续阅读。

张飞穿针_______粗中有细、大眼瞪小眼

曹操败走华荣道______不出所料、不幸中的万幸

诸葛亮大摆空城计_______化险为夷、有惊无险

关羽走麦城______骄兵必败、最后一着

徐庶进曹营______一言不发、身在曹营心在汉

刘备摔孩子______假仁假义

2、请说一说来自三国的成语,并说出主人公。

六、畅谈感受

1、谈谈读书的意义

2、你会想到哪些名言。

3、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并且还写了自己的读书感言,在此交流一下,请在记忆库中快速搜索一下,也可即兴创作一句。

4、老师也谈谈自己的读书感受,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5、教师小结:

(1)提倡多读好书

(2)读书得讲究方法

(3)在读书时,要动脑筋认真思考,并养成读书记笔记的好习惯。

七、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结束课堂。

《《三国演义》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