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循环小数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1教材分析
循环小数是五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一个新的知识点,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有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课标》指出:“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参与,自主探索,才能转化为学自己的知识”。所以本节课我主要通过让学生观察计算,想一想,在观察、比较、讨论中获得循环小数的概念。然后放手让学生合作探究“两个小数相除,如果不能的.到整数的商,会有哪些情况呢?”得到有限小数与无限小数的概念。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基础较差,对于小数计算掌握不是很熟练,因而在教学时可能在进行小数的计算时浪费的时间比较多,根据教学的重点,少一点计算,多一些对小数的观察,从而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与无限小数的概念。在教学中让学生多观察、勤思考,获得新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求商,使学生感受到循环小数的特点,从而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了解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理解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扩展数的范围。
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敢于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掌握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教学难点:循环小数与无限小数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介绍生活中的循环现象,进而看看数学中有没有这种现象呢?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看课件。
师:观察竖式,你发现了什么?(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
预设:
1、余数总是“25”。
2、继续除下去,永远也除不完。
3、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
师:对你们的发现你有什么问题吗?
预设:
(1)、为什么余数总是重复出现25?
(2)、为什么继续除下去会永远除不完?
(3)、为什么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
师:由于商的小数部分总也除不完,并且依次不断、重复出现数字“3”,所以我们通常把它写作“5.33…”。
师:你对这种写法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2、探索规律
(1)、师:刚才我们通过计算、观察、思考、交流得出商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3”那是不是只有这一道题的商具有这样的循环现象呢?这种循环现象有没有什么规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
出示:28÷18 78.6÷11
3、让学生发表看法:
4、请同学们判断下面哪些是循环小数?
(1)0.2929 (5)3.212121
(2)1.5353··· (6)3.333···
(3)3.141592··· (7)4.061061
(4)8.4666··· (8)0.475475···
师:对这道题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5、介绍简便记法
如5.333…还可以写作5.3,7.14545还可以写作7.145,请学生把前面判断题中的循环小数用简便记法写一写。(请学生板演),同座互相检查,大家交流订正,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质疑。
6、理解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意义。
师:想一想,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的商会有哪些情况?
学生在小组内计算、讨论、汇报。
预设: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商可能是有限小数,可能是无限小数。
师:你对回答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什么叫有限小数?什么叫无限小数?
适时引出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
师:我们现在学习的小数范围比以前有扩大了,有增加了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就是一种无限小数。
三、巩固应用,分层测试:
【基本练习】
1、写一写:你能根据下列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写出它们的一般写法吗?
2、对对碰:连线。
【综合练习】
1、求一求下面循环小数的近似数(保留三位小数位数)。
1.29090…≈ 0.0183≈
0.4444 … ≈ 7.275 ≈
2、比较小数的大小
3、把下面三个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拓展练习】
循环小数1.360360…小数部分第50位上是数字几?
四、分层评价,反思提升:
五、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
六、布置作业:P30第3、4、5、6题。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2教材分析
循环小数是个新知识。这部分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教材通过例8,先让学生做除法。通过实际计算,发现这些除法无论除到小数点后面多少位,都除不尽。然后,教材中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商有什么特点,并想一想这是为什么。根据学生计算出的除法竖式,引导学生发现商和余数的关系。由于余数重复出现,商也重复出现,而且这样的重复是循环不断的。从而,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接着,教材通过两个数相除时商的两种情况,介绍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以前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仅限于有限小数。到学习了循环小数以后,小数概念的内涵进一步扩展了,学生认识到除了有限小数以外,还有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就是一种无限小数。最后,介绍循环节、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等概念,这些都是选学内容。介绍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说明当两个数相除不能除尽时,可以用循环小数表示商,小数的循环部分可以只写出第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数字上面各记一个圆点。
学情分析
我们班的学生思维活跃,上课时还能够专心听讲,积极主动发言,善于提问。学生在生活中已感受过循环、重复的现象,也经历过将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的活动,具备了初步的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能力,为今天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以前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仅限于有限小数,到学习了循环小数以后,小数概念的内涵进一步扩展了,学生认识到除了有限小数以外,还有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就是一种无限小数。 ……此处隐藏6793个字……甸甸的,想着每一个环节是否恰当,想着学生接受理解的程度,想着学生是否在全程参与,想着自己是不是还没有走到高效上来……,虽然备课时竭尽所能,但实际与想象总会千差万别。
今天第一节是我们组内的研讨课,教学《循环小数》,这是许多名师许多公开课教师经常上的一节课,虽然不能与他们相提并论,但作为一节研讨课,我也是动了一番脑筋的。但在教学完之后,我感觉有以下不足:
1、学生板演的较少。如在分组计算完1÷2、1÷3、1÷4……之后,应该让学生将两数相除的结果自己板演在黑板上,这样不仅更充分的体现了学生的作用,而且更能看到学生在自学之后,对于循环小数的两种表示方法是否理解和掌握,省去了教师之后的专门将简写作为一个知识进行教学的局面。更能看到学生的学习成果。在之后的另一个班的上课中,我及时的纠正了这一环节,让学生去写,结果学生两种简写的形式都写出来了,学生是能自己学会的,老师还是有点想象不周。
2、学生的举例。自学指导的设计中包括了学生举例的这一要求,也是为了让学生在初步看书理解的基础上先尝试举例,在学习中利用这些例子形成更多的表象,为概念的形成打好基础。但由于时间关系,只是利用现有的`计算结果中的一些小数做了归纳概括,这样就显得有点“证据不足”“感染力不深”的感觉,就此来总结,有点略为仓促。
3、练习量的多少。由于本课涉及的概念较多,也较抽象,所以给理解带来一定的难度,理解需要时间,计算也需要时间,区分概括更需要时间,所以留给练习的时间就很有限了(这在备课时就感觉到了),但我觉得让学生学会一点知识是重要的,系统而深刻地把握知识更为重要。
基于以上三点,我觉得离高效仍有一定的距离,理论上的理解如何演变为教学中真正的高效,我们还需不懈的努力探求。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12《循环小数》这课的概念多,很抽象,我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我从讲台上走下来和学困生一起计算交流,与学生融为一体。让学生 “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合作交流”学习,亲身体验数学过程,给予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以及足够活动的机会,让学生畅所欲言。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初步认识“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循环小数”,让每个合作小组的学生在通过讨论后,把自己组的发现写下来,到讲台上进行交流,然后在学生提出循环小数的书写太麻烦的前提下,让他们每人设计一种循环小数的`简便书写形式,结果他们的想法很多,也都不相同,让我大开眼界。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原来我也让学生四人一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上围坐在一起,进行简单的讨论,比较流于形式。通过这节课我认识到合作学习是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比如要确立小组长、汇报员,如有些内容要动手操作的就得有操作员等,分工明确才能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达到教学预设效果。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13一、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数学课堂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必须具有积极的学习状态。在上《循环小数》这节课时,以一个学生们都很熟悉的简短诙谐的故事导入新课,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非常自然地进入了新课。同时,我提出问题:生活中还有像这样依次不断重复出现,无穷无尽的现象吗?你能举例吗?通过学生举生活中有关循环现象的.例子,不仅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也让学生感知什么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谁在循环?这样,有效地分解了教学难点。
二、大胆尝试、自主性的发展
在以往的教学程序上主张先教后学,这种教学方法容易造成学生被动地学,不利于学生自觉能动性的发展,于是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我把学习内容设计为前置性研究:你能对下面的分数进行分类吗?你的分类依据是什么?你有什么发现?
这样不仅让学生用已学的知识进行分类,也能让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发现新知,弄清知识的前后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自学的能力,养成自己解决新问题的好习惯。
三、灵活处理教材
教学时,我从学生功能的思维特点出发,先让学生进行课前研究,知道有关循环小数的一些概念,再按循环小数的概念判断循环节写法竖式计算,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逐步加深对循环小数的认识,并注意让学生在应用新知的过程中,加深对新知的理解。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141.教学时,我从学生功能的思维特点出发,设计复习旧知得出循环小数,再从循环小数的概念——判断——循环节——写法——分类,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逐步加深对循环小数的认识,并注意让学生在应用“新知”的过程中,加深对“新知”的理解。
2.以往的教学程序上主张“先教后学”,这种教学方法容易造成学生被动地学,不利于学生自觉能动性的发展。我的教学设计能让学生在复习旧知的过程中发现新知,弄清知识的前后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自学的能力,养成自己解决新问题的好习惯,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课堂上在小组里面交流、探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述和反省,也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做出适当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真正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3.练习的设计,我是花了较多的心思。这些练习是有很强的针对性的。一是能针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做进一步思考,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循环小数的认识;二是注意了结合数学内容训练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而不是满足于学生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这样就能培养学生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和“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地回答问题或叙述理由的能力,进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15《循环小数》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循环小数》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循环小数、无限小数、有限小数的意义,能用简便方法读写循环小数。难点是会用循环小数表示除法的商。这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一个数除以小数之后进行的,教学中学生可以把小数除法的知识迁移到循环小数中,只是在写商的时候要学会用循环小数的写法。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是按照太谷三代导学案的做法进行教学的,首先给学生5分钟时间让学生小组交流自学导读单的学习情况,解决因为粗心等原因做错的题,对自学导读单上小组讨论交流后还不会的题在接下来的分层训练过程中认真听讲和自学导读单类似的题的解题过程,教学反思《《循环小数》教学反思》。第二步重点对学生进行分层训练,在分层训练的`过程中按照单双列同学分别做不同的题,并且挑两个同学在黑板上展示。由于本节课知识难度不是太大,所以在训练过程中学生展示的效果比较好。
本节课遇到的一个困惑是在给学生讲“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无限小数就是循环小数”这一道判断题的时候,由于害怕讲的太深,学生不但听不懂而且越听越混,还担心在这道题上耽误的时间太长而影响整节课,处理的时候比较模糊。这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是要避免的。
总之,本节课认真按照太谷三代导学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较好的把握了教和学的关系,使学生轻松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内容,并且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