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教案

时间:2025-08-19 09:23:03
初中的教案

初中的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的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的教案1

一、小组团队的成立

1、介绍学校深入课堂改革的教学情况。

2、班级小组团队成立的原则:自愿的基础上,班主任牵头任课教师根据成绩、常规表现安排小组一、二、三、四号成员。(班主任事先根据成绩单划分出一、二、三、四号群,主要为了实现学习过程中的`互帮互助。)

3、选定组长,要求品学双优。

4、组长和副组长自由结对,确定组号。

5、三、四号组员实行双向选择,过程中注意男女搭配。

6、如有违反班规现象,班主任指定座位。

7、每组起一个个姓名,做一个个性牌。

8、介绍班级每两周的评比项目:最佳表现奖,最佳口才奖;及评比依据、过程和奖励方法。

二、班委会的成立

1、自我申报结合学生推选。

2、打印出临时班委会的名单,每组一份小组民主评议。

3、教师考核后试用。

4、另安排第一次临时班委会会议,培训新班委,要求树立服务意识,明确分工,融洽合作。并有记录。

三、班级文化建设

1、小组讨论:

请同学们想出金点子:如何让初三(2)班成为你最喜欢的班级?

2、小组代表发言。

3、班主任采纳并补充,罗列在黑板上。

4、落实人员和事项,尽快到位。

初中的教案2

第一课形式美及其法则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对于艺术创作非常重要的八对形式美的法则,即重复与交错、节奏与韵律、对比与调和、比例与适度、变异与秩序、虚实与留白、变化与统一,并能合理地进行初步的运用,以适应不同设计的需求,为今后的造型打下良好的基础。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讨论、归纳等程序,教给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通过讲练结合,借助多种教学媒体,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求变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八对形式美的法则,即重复与交错、节奏与韵律、对比与调和、比例与适度、变异与秩序、虚实与留白、变化与统一。

主要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引导教学、分组讨论、课题训练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1.构成的概念?2.构成的分类?3.平面构成的概念?

2、导入课题:

现代化的大厦,电视铁塔,工厂的烟囱,高高的白桦林,它的结构轮廓都地高耸的垂直线。而垂直线在艺术上给人带来的印象是向上,高大,威严等感受,当我们看到了草原,大海,地平线,又会产生开阔,徐缓,平静的等形式感,再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已正三角形给人以稳定,安全,坚固

的感受,而倒立的三角形就会有相反的感觉。这些源于生活积累的共识,使我们逐渐发现了形式美的诸要素。

课后小结,布置作业(15分钟)

八对形式美的'法则是艺术创作中通用的美的规律,是贯穿艺术创作始终的重要原则,因此,真正领会这些法则的实质性内涵并能灵活加以运用,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

3、形式美法则训练(作业)

训练目的:使学生掌握形式美的法则

内容与要求:形式美法则体现明确,画面具有形式美感。要求每张突出表现

一种形式美法则,工具、图形语言不限。

第二课线条的艺术表现力

一、教材分析:

线条作为一种基本的造型语言,存在于现实生活和美术作品中。本课作为“造型、表现”领

域的教学内容,重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美术欣赏来感受线条作为一种造型语言的基本特性和功能,从中受到启发,进而在美术实践中去表达自己想要的线条,以线条来表达个人情感。

作为造型语言,线条具有表现性、含蓄性、象征性和抽象性,如何把这些特性以简

单易行的方式传达给学生,使其能够在轻松愉悦氛围下获得启发,发挥想象,表达感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不追求“形”的酷似,而表现“线”的生动有趣。

二、教学目标:

1、用生活中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线条的基本特征。

2、在赏析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中,引导学生学会用词语表达对音乐风格的理解,并通过画线体验进一步认识线条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3、在美术作品赏析中学习线条的表现力和形式美感。

4、在美术实践中交流创作思路,体验线条造型的乐趣,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在艺术赏析中感受线条、认识线条;在美术实践中体验表达方式,学会“线表达”。

2、教学难点:在赏析中进行愉悦的线条创作体验,在体验中教授创作方法,从中受到启发和感悟,进而进行生动有趣的线条表达。

四、教学准备:

生活图片;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片段;中西方绘画大师的美术作品、书法作品;线造型的美

术作品

五、教学方法:

启发、体验、交流

六、教学过程:

1、看生活、认线条

体会线条在生活中带给我们的美感。

第三课速写练习

一、教材分析

速写是指迅速描绘对象的临场习作,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使用简单的绘画工具,简练的线条扼要地画出对象的形体特征、动势和神态。这一课分别介绍了动物速写、景物速写和人物速写,我的这节课重点放在人物速写上。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明白速写的基本概念和要求。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运用铅笔或者其他工具进行速写练习。在练习中,能够关注对象的基本特征、比例、动态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验到速写的乐趣,敢于创新与表现,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三、教学重点

速写的基本知识:比例、动态。

四、教学难点

掌握速写的要素要求,使学生能把握住物象的比例和形态特征。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多媒体播放杨丽萍舞蹈视频。并引导:这么优美的舞蹈,这么飘逸的舞姿,如果能保留住该多好啊!出示素描舞蹈演员作品。

2、探索发现、学习新知识

幻灯片出示油画蒙娜丽莎和喻红的大卫,分小组讨论与书中15页的绘画有什么不同。总结速写的概念、作用、分类。通过示意图,讲解人物速写的动态、比例关系。

3、分组实践

以组为单位,每组选一个 ……此处隐藏16940个字……验,让同学思考一个最简单的电路都至少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3.进行新课

(1)电路的.组成

①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等元件组成的电流路径叫电路.一个正确的电路,无论多么复杂,也无论多么简单,都是由这几部分组成的,缺少其中的任一部分,电路都不会处于正常工作的状态.

②各部分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

电源--维持电路中有持续电流,为电路提供电能,是电路中的供电装置.

导线--连接各电路元件的导体,是电流的通道.

用电器--利用电流来工作的设备,在用电器工作时,将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开关--控制电路通、断的装置.

③电路的通路、开路和短路

继续刚才实验的演示,重做图4-6的实验,闭合开关,小灯泡发光.这种处处连通的电路叫通路.断开开关,或将电路中的某一部分断开,小灯泡都不会发光,说明电路中没有电流.这种因某一处断开而使电路中没有电流的电路叫开路.

将小灯泡取下,用导线直接把电源的正、负极连接起来,过一会儿手摸导线会感觉到导线发热.这种电路中没有用电器,直接用导线将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路叫短路.短路是非常危险的,可能把电源烧坏,是不允许的.

观察:观察手电筒电路.看看这个电路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可让学生自带手电筒).

思考:手电筒电路的开关与我们演示实验中所用的开关是否相同?你在家里和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与此不同的开关?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是否相同?

(2)电路中各元件的符号

在设计、安装、修理各种实际电路的时候,常常需要画出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为了简便,通常不画实物图,而用国家统一规定的符号来代表电路中的各种元件.出示示教板或画有各电路元件符号的投影片,并作说明.

(3)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叫电路图.

①示范:画出图4-6的电路图.

②让同学画出用电铃做实验时的电路图.让同学说明电路中的电流方向.

③变换一下图4-6实验中元件的位置,再让同学们练习画出电路图.注意纠正错误的画法.

④根据同学们画电路图的情况,进行小结,提出画电路图应注意的问题.元件位置安排要适当,分布要均匀,元件不要画在拐角处.整个电路图最好呈长方形,有棱有角,导线横平竖直.

4.小结(略)

探究活动

一个实际电路中的用电器往往不只一个,有时有许多个.例如实验1中的小灯泡和电铃要同时在一个电路里工作,用同一个开关来控制.这个电路应怎样连接?你有几种方法?请试着画出电路图.

质量 —— 初中物理第三册教案

课题

第七章第一节质量

执教

教学

目标

1.知道什么是物体的质量。

2.知道质量的主单位和常用单位;能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3.知道实验室测量质量的仪器是天平;知道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重点

质量单位及单位间换算,天平使用方法

难点

质量的概念,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教具

演示

铁钉、铁锤、木桌、木凳、托盘天平、彩色挂图等

学生

主要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

问:自行车是用哪些材料制成?

答:钢、铁、橡胶等材料制成的,教师接着说明:一般我们把自行车称为物体,钢、铁、橡胶等称为物质。这样我们可以说:自行车这个物体是由钢、铁、橡胶等物质构成的,其它物体如:铁钉、铁锤、桌子、凳子等也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学生回答

二教学过程设计

1.质量

(1)对实物的观察,引入质量的概念

铁钉和铁锤含有铁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桌子和凳子含有木这种物质我多少不同,物理学里为了表示这性质就引入的质量这个物理量,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用符号:“m”表示。

(2)举例说明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2.质量的单位

(1)国际单位:千克(kg)

(2)其他单位:吨(t);克(g);毫克(mg)。

(3)进率: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

看P103表中一些物体的质量。

3.质量的测量——天平

(1)介绍常用测质量的器具:案称;杆称;台称;电子称;天平

(2)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构造:底座;横梁;托盘;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游码;标尺

(3)天平的使用

A.盘天平的调节: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观察实物

回顾小学学的重量单位

查看表中一些物体的质量

观察天平构造,对照书本,指出每一组成部分

教学过程设计

B.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C.这时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和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教师强调:1、调节平衡螺累母按:指针左偏就向右调;右偏向左调。

2、天平调节平衡后,左右盘不能对调,平衡螺母不能再动。

3、取砝码时一定要用镊子。

4、往盘里加砝码应先估计被测物的质量,再从大到小加砝

码,当加到最小一个砝码时太重了,则应改用移游码。

5、游码的读数是读游码的左边所对标尺的刻度值。

(4)天平使用注意事项:

A.不能超过称量(天平的称量=所配砝码总质量+游砝最大读数)。

B.取砝码要用镊子,并轻拿轻放。

C.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小结:(在板书中小结)

三.思考与作业

如何用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

四板书

第七章第一节质量

一.质量

1.什么叫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千克(kg)

其他单位:吨(t);克(g);毫克(mg)

进率:1000进

二.质量测量

1.实验室测量质量工具:天平

2.天平的使用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2)调节横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3)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并调节游码,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4)物体质量=砝码总质量+游码读数

三.使用天平注意事项:P103:1;2

五说明

《初中的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