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形的运动一》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图形的运动一》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图形的运动一》教案1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情境激趣。
(课件出示教材92页情境图)说一说图中三个少先队员剪出的图案、设计的图案和制作的板报花边各采用了什么运动方法。(生回答,师板书)
2.导入揭题。
这节课,我们首先来复习图形运动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相关知识。
⊙回顾与整理
1.平移。
(1)什么是平移?(把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移动一定距离的过程叫做平移)
(2)判断平移后图形的位置,关键有几点?
(判断平移后图形的位置,关键有两点:一是平移的方向,二是平移的距离)
(3)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常见的平移现象。
(电梯的上下运动、抽屉的推拉等)
2.旋转。
(1)什么是旋转?(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固定点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一定角度的过程叫做旋转)
(2)旋转的`三要素是什么?
(旋转的三要素:一是旋转中心,二是旋转方向,三是旋转角度)
(3)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常见的旋转现象。
(电风扇扇叶的转动、汽车行驶时车轮的转动等)
3.轴对称。
(1)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叫对称轴?
(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2)我们学过的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
预设
生1: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腰梯形、圆等都是轴对称图形。
生2:线段也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一条对称轴。
生3:等腰三角形有一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
生4: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一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典型例题解析
课件出示典型例题。
先把三角形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再向右平移6格。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旋转、平移知识的掌握及运用能力。
画图前要先找准规定的旋转中心,即点C,画出线段CA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后的对应线段CA′,CB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后的对应线段CB′,然后连接A′B′,得到三角形A′B′C,三角形A′B′C即为三角形ABC按要求旋转后的图形。最后把三角形A′B′C的每个顶点分别向右平移6格,得到点A″、B″、C′,然后顺次连接这三个顶点,得到平移后的三角形A″B″C′,如下图。
解答
⊙探究活动
1.出示探究题目。
有5个同样大小的圆片,用其中4个摆成右边的形状,剩下的一个圆片摆在什么位置能使5个圆片组成轴对称图形呢?
2.小组合作试一试。
3.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摆的。
预设
生1:要使原图形再摆上一个圆片后成为轴对称图形,首先要确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然后横着、竖着和斜着试一试,最后根据对称轴找到另一个圆片的位置。
生2:摆法一:
生3:摆法二:
生4:摆法三:
(加阴影的圆片表示后摆放的圆片)
《图形的运动一》教案2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并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准确地判断出轴对称图形,并尝试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经历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体验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生活中的对称美。
学情分析
1.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生能比较容易的接受本节的知识。
2.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理解掌握轴对称图形,并能通过折叠寻找对称点,会对所给图形作出正确地判断。观察——操作——归纳——判断。
3.对称轴和对称点的寻找。
重点难点
重点:
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建立轴对称图形的表象。
2.经历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体验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难点: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并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准确地判断出轴对称图形,并尝试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游戏引入
教师活动:
帮暖羊羊找角
观察图片找出问题,确定角的位置。初步建立轴对称图形的表象。
学生活动:
学生参与游戏,帮暖羊羊找角。
活动2【讲授】分类
教师活动:
1、根据轴对称图形的表象来给学具袋里的图形来分类,并汇报分类的'理由。
引出轴对称图形。
(板书课题)
学生活动:
动手分类将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分成一类,将不能完全重合的分成一类。汇报发现
活动3【活动】学习轴对称图形
2、动手制作一个轴对称图。教师示范,边示范边说制作方法。引导学生创作一个轴对称图形。
(学生操作,制作一个轴对称图形。集体展示创造出来的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3、摸一摸折痕看有什么感觉
引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指导画对称轴,教师示范画的方法,强调易错点。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轴对称图形,并独立画出它的对称轴。
(摸折痕。选择自己喜欢的轴对称图形,并独立画出它的对称轴,同桌互相检查纠正不准确的画法。)
4、在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后,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发现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活动4【导入】练一练,“巩固”对称
(1)练习1
同学们,老师想考一考你们,引导学生完成书上P68做一做。先明确题目要求,再动手完成
(读出题目要求,找到题目中两个具体要求,按照题目要求独立完成,同桌互查。再集体汇报。)
(2)练习2
同学们,请你拿出2号学具袋中的图形,折一折,画一画,看看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
(自己独立先折一折,再画一画,能够发现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活动5【讲授】总结
同学们你们可 ……此处隐藏19870个字……
师小结:对折后再剪出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我们手中的图形,谁能说说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引导说出:对折后,两边能够完全重合(板书)
师:再次轻轻打开手中的图形,你看见了什么?
生答中间有折痕
师:这条折痕就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板书:对称轴)
师:我们认识了对称轴,现在就请大家画出你手中图形的对称轴,同桌互看,想一想要注意些什么呢?
小结:画在中间、画直、画虚线
三、巩固练习,能力提升
师:同学们画的很用心,学的很认真。现在,老师要给你们一个任务,有信心完成吗?我们一起去轴对称图形博物馆看看吧。
1、判断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1)简单的图形,生说说判断的理由
(2)数字
(3)小组合作说说字母和汉字
(4)平面图形
2、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四、总结收获
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我们的课即将要结束了,你想和老师说什么吗?
老师非常开心能和大家一起上课!
五、图片欣赏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轴对称是一种美,是数学美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最后,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生活中更多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课件出示图片
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
对称轴
《图形的运动一》教案15【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9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认识对称轴。
2、能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在一组图形中辨认出轴对称图形。
3、使学生感受到图形的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会辨认轴对称图形。
难点: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实物图片
学生:剪刀、彩纸、尺子、记号笔
【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请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字?你是怎么猜到这个字的呢?
生:对称的。
师:对称图形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天我们就走进对称的世界,和大家一起认识美丽的轴对称图形。(板书题目,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猜字游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这样,在教学平移、旋转课程时,学生就可以自然地联系到生活中的这些现象,在一个轻松、熟悉的氛围中学习。)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一)动手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
1、认识对称现象。
谈话:我们先欣赏几张图片,并且请你将这些图片分成两类,该怎么分呢?
预设:按照是否对称进行分类。
2、明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师:这些物体,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老师想现场给大家剪一个轴对称图形,好吗?
请你仔细观察老师是怎么剪的,它有什么特征?
生:(折叠后)两边能够完全重合。
师: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板书)
3、验证课堂开始欣赏的图片,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图片已下发到每个同桌的手中)。怎么验证呢?
生:对折。
4、即时练习
(1)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物体,你能说一说吗?
(2)课件出示练习题。
(设计意图:先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在脑海中初步形成轴对称图形的印象,然后通过老师剪图形的过程明确轴对称图形的准确概念,最后通过学生亲自对折课堂开始欣赏的图片,验证自己的判断,加深对轴对称图形概念的理解与记忆。)
(二)动手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师:你想不想自己剪出一些轴对称图形呢?开始吧。
1、生动手剪出自己喜欢的轴对称图形。
2、学生展示自己小组的作品,并在全班说一说自己的制作过程。
3、观察自己的作品,你有什么发现?
观察:把这些图形放在一起打开观察,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预设:都是对称的',中间有一条折痕。
4、明确对称轴的概念。(板书)
我们把中间的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一般用虚线画对称轴。
5、学生在自己的图形上画出该图形的对称轴。
师:我们把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一般用虚线表示。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自己剪出轴对称图形,目的是巩固前面所学的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为本环节对称轴的认识做好铺垫。因为在剪图形的过程中,学生首先要经历对折的过程,其实这就是与对称轴的初步接触,等到学生自己观察得出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其实就是对称轴这一结论时,就可以很好地理解对称轴的概念了。最后经历亲自画一画的过程,不仅可以提升动手操作能力,也是对对称轴又一层次的理解。另外,这一环节在本单元的作用也至关重要,如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都为第三课时的实践活动打下了基础。)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判一判: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2、猜一猜:出示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猜出它是什么图形。
3、折一折、画一画、数一数: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各有几条对称轴。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一般用虚线画对称轴。
【知识扩展】
思考:长方形、正方形、圆各有多少条对称轴?
【作业布置】
欣赏轴对称图形的美丽
【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我用猜字游戏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氛围。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图片,了解对称图形;折一折,验证自己对轴对称图形判断的正确与否,加深理解;合作学习,剪出轴对称图形;探究发现,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这四个环节,逐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完成本节课的学习。通过这样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学生虽然能快速的判断出轴对称图形,但不能准确地找出对称轴,证明对对称轴的理解只是表象。
再次设计本课时,我会在教学“对称轴”的环节,加入一个反向练习。如找一个不是轴对称的图形,沿各个方向对折都不能重合,经过这样的比较,学生对对称轴就会有更清晰的认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