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验科应急预案14篇【集合】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有时会面对自然灾害、重特大事故、环境公害及人为破坏等突发事件,为了控制事故的发展,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编制应急预案。怎样写应急预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检验科应急预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检验科应急预案1为规范和提高科室在突发火灾事故时的灭火疏散应急处置能力,同时也给未来可能发生的火灾危机提供一个处理的规范并能有效应对火灾危机,现结合科室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科灭火疏散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以维护医院的安全稳定,保障正常医疗秩序,保护员工、患者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一旦发生火情,能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准备的应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科室消防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副组长:
成员:
报警组:
灭火组:
引导组:
疏散组:
救援组:
三、职责
(1)组长、副组长职责:
1、贯彻执行消防法规、保障科室消防消防安全符合规定,掌握本科室消防安全情况,督导检查科室安全生产工作。
2、督促病房工作人员遵守消防安全制度,落实对病员的'入院安全教育和经常性防火巡查工作任务。
3、发生火灾时,及时组织在场工作人员开展灭火自救和组织伤病员安全疏散,确保病员生命和财产安全。
4、加强消防管理、熟悉本科室情况、会操作消防设备器材,了解消防检查和隐患整改、火灾扑救、定期进行消防宣传教育等。
(2)报警组职责:
拨打火警1
19、本院消防监控室电话,关闭氧气阀门和本科电源,通知相邻科室疏散。
(3)灭火组职责:
1、熟悉掌握本单位的消防道路、消防设施、器材的位置并达到熟练使用。
2、加强平时的灭火技术训练,掌握灭火方法
3、在较短时间内到达火警地点,迅速有效扑灭火灾或援助消防队控制火势和扑灭火灾以减少火灾的损失。
(4)引导员职责:
1、熟知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及走向、本楼层疏散预案。
2、发生火灾时,组织人员就近引导疏散,始终坚守岗位。
3、防止疏散过程中病员及家属出现惊恐和骚乱,确保快速安全疏散。
4、提醒被困人员,利用毛巾、衣物等捂口鼻低姿快行(
5)疏散组职责:
1、针对楼层的人员情况对人员、物资进行疏散。
2、明确安全出口位置、疏散标志,根据火灾发生的不同部位组织不同的疏散路线。
3、疏散引导人员要明确任务,合理分工落实具体的疏散措施(先生命后物资),转运危重患者科室要有具体的方法和措施。
(6)疏散救援组职责:
1、对疏散、转运的危重患者进行救治,要保证患者的生命体征,转运到安全地带患者如需吸氧、吸痰和心脏骤停等症状救援组要有具体的应对方法和措施,将疏散转移出来的患者送往相应的科室。
(7)本组完成任务后积极支援其他小组的救援工作。
四、发生火灾具体处理办法:
1、发现或接到患者及家属报告有火情时,应立即按下手动报警按钮,通知消防监控室人员,迅速汇报科主任或护士长,同时用就近的灭火器器材尽可能扑灭初期火灾。
2、科主任或护士长接到报告后,立即调动全科人员,组织灭火组人员灭火及疏散病员,疏散组进行疏散工作,派专人对起火房间进行搜索。并将情况向上级部门反映,同时负责全科指挥工作
3、在保卫科人员(即义务消防队人员)到达火灾地点后,科主任或护士长介绍火灾现场情况,并安排灭火组人员把灭火工作交给保卫科人员,全力疏散病员。
五、火灾扑灭后:
⑴应保护火灾现场。公安消防机构划定的警戒范围是火灾现场保护范围;尚未划定时,应将火灾过火范围以及与发生火灾有关的部位划定为火灾现场保护范围;
⑵未经公安消防机构允许,任何人不得擅自进入火灾现场保护范围内,不得擅自移动火场中的任何物品;
⑶未经公安消防机构同意,任何人不得擅自清理火灾现场;
⑷接受事故调查,如实提供火灾事故情况,查找有关人员,协助火灾调查;
⑸做好火灾伤亡人员及其亲属的安排、善后事宜;
⑹火灾调查结束后,总结火灾事故教训,改进消防安全管理。
检验科应急预案2一.检验科实验室人员应熟悉并严格贯彻执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并根据传染病预警分级做好相应准备。
二.当检验科工作人员接到相关科室发现重大传染病的疑似病例电话通知后,立即报告科主任,同时指定专人严格按相应预警着装(戴口罩、眼罩、穿防护服、脚套、戴乳胶手套),并从指定消毒通道进入隔离观察室采样。
三.将检验结果电话通知相关科室。
四.当相关科室根据实验室检验及其他相关检验结果,排除疑似病例后,负责采样和检验的实验室工作人员方可按要求脱去防护着装。
五.当相关科室根据实验室检验及其他相关检验结果,不能排除疑似病例,则按我院传染病疫情网直报系统,将疫情上报医务科、主管业务院长和西城区疾病控制中心。
六.经有关专家组会诊,仍不排除疑似病例或可做出确定诊断后,则按有关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就地隔离,检验科严格进行终未消毒。
检验科应急预案3患者发生输血反应时的应急程序
1、患者发生输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换输生理盐水。
2、报告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及护士长,并保留未输完的血袋,以备检验。
3、对发生输血反应的.患者,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根据病情给予患者相应救治处理。
4、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安慰患者,减轻患者的焦虑、紧张。
5、按要求填写输血不良反应记录表,上报血库。
6、怀疑溶血等严重反应时,将保留血袋及抽取患者血样一起送输血科。
7、加强病情观察,做好抢救记录。
检验科安全事故处理预案
一、火灾:
1、及时处理火源。生化室、细菌室、库房常备干粉灭火器各一个。
2、切断电源,同时报告总值班。火警119。
3、疏散人员。
4、转移贵重仪器,如生化分析仪、血球仪、易燃易爆物品。
二、高致病性微生物感染或泄漏:
1、发现一类传染病源体,先封闭实验室或可能造成微生物扩散的场所,封闭标本。
2、及时报告院感科、总值班或医务科。 ……此处隐藏15658个字……通知相关维修人员;(6)仪器设备在供电后运行正常情况下,对影响检验报告时限的项目应再次通知临床。
检验科应急预案141.核心仪器设备故障应急预案:
实验室突发仪器故障,立即报告科室主任并确认异常情况的性质,观察有无错误操作。
偶发现象或确属不能立即排除的故障。用明显标示牌标示故障仪器,以防被错误使用。
小型仪器填写【仪器设备故障和维修记录】,维修记录存放于仪器档案盒内。
有满足要求的替用设备的,启用替用设备【准用仪器】。 大型贵重仪器关闭电源开关,取下电源插头,用相应防尘罩遮蔽仪修记器,及时与供应商或厂商会同解决。填写【仪器设备故障和维录】
仪器维修好后取下故障标示。
维修的仪器必须经验收合格并供需双方签字后才能重新启用。当仪器故障无法修复时,由科主任联系医院器械科,负责仪器善后处理,并上报医院主管部门。
实验室该仪器负责人需定期检查并随时跟踪仪器运作状态。 对未能及时排除故障时,必须及时上报科主任,批准后,应积极联系附近医院的其他实验室,以满足病人和临床需求。
2.检验科危重病人处理应急预案:
对在检验科内即将抽血检验的危重病人,检验人员要提供便捷通道,优先采血。
血样采集过程中,病人病情突发加重,负责抽血的检验人员应立即停止血样采集,辅助病人陪同人员尽快将病人送递对应科室。 对已不方便移动的病人,检验科应立即与相关科室值班医师联系,并疏通病人周围的人群,为抢救营造足够的场地和时间。 接受危重病人标本时,应优先检测,出现危急值时应第一时间将检测结果通知病人经治医师,检测结果审核无误后须尽快发出。 科室人员交接班时,应该全面了解危重患者的检验结果情况,做好交接工作。
值班人员遇有疑难问题时,应请主任或副主任协助处理。
3.医疗纠纷应急预案:
在有发生医疗纠纷的征兆或已发生医疗纠纷时,工作人员要耐心听取患者及其家属的意见和要求,保持克制,避免多言,同时做好记录。
情况紧急时工作人员要迅速报告科室主任,必要时直接向医教科汇报。
科室主任听取工作人员与患者各自陈述纠纷性质和程度同时,做好医患双方损失评估与事件后果的预测,为纠纷处理掌握好第一手资料。
科室方面有错,主动安抚患者,对于患者提出不过分的要求科室能办到的尽可能解决。
对个别无理取闹的患者,由主任向医院医教科及主管院长汇报,使其在第一时间获取全面准确的信息,并取得支持。
医疗纠纷处理结束后,科室内部以事实为依据,对导致本次医疗纠纷的直接责任人按照科室规章制度进行处理,并对工作中发现的`不足及时改进,做好防范措施。
4.科室人员缺员应急预案:
如因工作繁忙而人员不足,或当班人员因意外情况不能坚持完成工作时,由科主任协调其他有资质的操作人员替代完成。
若替换操作人员没有能力或经验完成该设备操作,需及时向科主任报告,并请求派相应的熟练操作人员替代。
节假日:当遇到人员不足,或当班人员因故不能坚持完成工作时,由当班人员负责联系并报告科主任。如主任认定有必要增加工作人员,由主任负责联系其他人员紧急到岗,做好人员分派。 如科室人员全员尚不能满足工作所需,可由主任报告医院总值班或院领导,请求予以协调解决。
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发生以下情况者,可视为疑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
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
发生重大火灾,水灾,特大爆炸,车祸及其它重大伤害事件; 突发事件发生后,科室主任应该迅速初步判断事件的类型,并立即向医院医教科、院感科、预防保健科及分管院长、院长及时汇报。 突发事件发生时,尤其是疑似疫情突发,立即对科室其他病人进行疏散。
在未得到医院准许情况下,不公布涉及该突发事件的所有检测结果。
通知参加应急事件处理的所有人员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并在医院直接领导下进行工作。
6.检验科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化学污染职业暴露:
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被污染部位。
立即到急诊室就诊,根据造成污染的化学物质的不同性质用药。 在发生事件后的48小时内向医院医教科汇报,并报告院感科。
针 刺伤
被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或其他锐器刺伤后,应立即用力捏住受伤部位,向离心方向挤出伤口的血液,不可来回挤压,同时用流动水冲洗伤口;
用75%酒精或安尔碘消毒伤口,并用防水敷料覆盖;
意外受伤后必须在48小时内报告医院医教科,并报告院感科、领取并填写《医疗锐器伤登记表》,须在72小时内作 HIV、HBV等的基础水平检查;
可疑被HBV感染的锐器刺伤时,应尽快注射抗乙肝病毒高效价抗体和乙肝疫苗;
可疑被HCV感染的锐器刺伤时,应尽快于被刺伤后做HCV抗体检查,并于4-6周后检测HCV的RNA;
可疑被HIV感染的锐器刺伤时,应及时找相关专家就诊,根据专家意见预防性用药,并尽快检测HIV抗体,然后根据专科医生建议行周期性复查(如 6周、12周、6个月等)。
皮肤、粘膜、角膜被污染
皮肤若意外接触到血液或体液或其他化学物质时,应立即用肥皂和流动水冲洗;
若患者的血液、体液意外进入眼睛、口腔,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及时到急诊室就诊,请专科医生诊治;48小时内向医院医教科报告,并报告院感科领取并填写相关登记表。
灼伤
碱类灼伤:
皮肤: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至碱性物质基本消失为止, 再用1%~2%醋酸或3%硼酸溶液进一步冲洗。
眼睛:被碱灼伤时应先用大量流水冲洗,再选择适当的中和药物如2%~3%硼酸溶液大量冲洗,特别要注意穹窿部要冲洗彻底。 酸类灼伤:
一般酸灼伤:皮肤被一般酸灼伤后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彻底冲洗后可用2~5%的碳酸氢钠溶液、淡石灰水或肥皂水进行中和,切忌未经大量流水彻底冲洗就用碱性药物在皮肤上直接中和,这样会加重皮肤的损伤。
浓硫酸灼伤:皮肤被浓硫酸沾污时切忌先用水冲洗,以免硫酸水合时强烈放热而加重伤势,应先用干抹布吸去浓硫酸,然后再用清水冲洗。
强酸灼伤:强酸溅入眼内,用眼喷淋器冲洗时应,冲洗时应拉开上下眼睑,使酸不至于留存眼内和下穹窿中,立即送眼科治疗。
标本污染
棉质工作服、衣物有明显污染时,可随时用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60分钟,然后冲洗干净。
各种表面若被明显污染,用1000-2000mg/l有效氯溶液撒于污染表面,并使消毒液浸过污染表面,保持30-60分钟,再擦除,拖把或抹布用后浸于上述消毒液内1小时。
仪器污染应考虑消毒方法对仪器的损伤,和对检测项目的影响,选用适当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