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州园林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苏州园林的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苏州园林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按照园林建筑的内在条理组织材料,围绕中心,从几个方面有条不紊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2、学习本课使用的说明方法,体作文吧会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3、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作者笔下的画意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按照园林建筑的内在条理组织材料,围绕中心,从几个方面有条不紊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课前准备:
1、要求学生通过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2、课前了解作者,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江苏有这样一句俗话: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究竟有多美,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苏州园林》,了解苏州园林的美。说到园林,你们应该都不知道吧,我来告诉大家:园林,就是利用并改造天然的山水地貌或人为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玩或居住的环境。你们想像一下你心中的园林是什么样子的?
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我们今天一起来走近美丽的苏州,真实的感受一下苏州园林之美。
请大家欣赏苏州园林图片资料。苏州城历史悠久,苏州有的'园林距今2600多年,经过历代修建,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为苏州赢得了“园林之城”的称号。现存名园十余处,闻名遐尔的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狮园、怡园等。1997年12月,苏州古典园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首先让我们走近作者。
二、作者简介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
三、字词处理
1、生字
2、生词
四、朗读欣赏并纠正字词读音。
1、学生朗读展示一下他们的自学情况。同时为了让他们的阅读不枯燥乏味。老师给他们配了一首很好听的古筝曲,哪些同学愿意上来读。别的同学仔细看书看他们哪些地方读得不好,哪些地方值得学习。(读后师生共同点评)
2、接着请大家自由大声朗读读。按照“抓特征—理结构—找方法—品语言”的步骤朗读。
五、课文讲解
(一)段落层次划分
根据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可以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你们来概括下每部分的内容。
讨论明确:
第一段(第1、2节),说明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和作用;概括说明苏州园林总的特点。
第二段(第3——9节),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其中,第3—6节是第一层,围绕四个”讲究”分别加以具体说明;第7——9节是第二层,从园林角落、门窗图案、屋室装饰等方面说明也没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第三段(第10节),总说苏州园林该说的还有许多。
六、从说明顺序和用词方面归结本文写作特点。
讨论明确:
1、本文具有围绕中心,有条不紊地说明事物的特点。文章的第2节提出了说明中心,从第3节开始,按照园林景物的种类分门别类加以说明。在组织材料加以说明时,大致按照由概括到具体,由大到小,由外到内由远及近的顺序进行的。
2、语言准确生动,富有表现力
(1)文中第7段说明苏州园林在第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用了“栽”“蔓延”几个动词。紧扣“注意图画美”一个补字说明了匠师们的细心,善于化单调为多彩。
(2)如“池沼大多引用活水”,“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其中的“大多”、“极少”用得很有分寸,既不夸大,又不缩小。
(3)又如“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其“一切”、“决不”则表示十分肯定的语气,对突出苏州园林的特征有着重要的作用。
七、作业
写一处你到过的地方。
苏州园林的教学设计2一、素质教育目标
1.学习抓住事物的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
2.学习掌握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3.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多样性。
4.体会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进而认识祖国河山壮丽,激发爱国之情。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
(2)掌握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难点: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多样性
解决办法:
1.复习说明文有关的文体知识。
2.分组讨论、填表、比较等方法理解文章的结构内容。
3.放映教学记录片《苏州园林》或结合课文看苏州园林的照片,体会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进而认识祖国河山壮丽,激发爱国之情。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说话训练。课前进行5分钟说话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要求学生结合说明文的文体知识,介绍一处建筑物。
2.以导游的口吻介绍苏州园林的建筑布局,感知文章的结构内容。
3.分组竞赛。学习过程中把全班分为男女两组,每组成员答对一个问题给本组加1分,课后评出优胜组并选出最佳表现学生以激发课堂气氛和参与意识。
4.拟题训练。学习本文后结合说明文的文体知识进行拟题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入 新课
同学们,我们伟大祖国历史悠久,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请你们介绍一下自己知道的名胜古迹或身边一个建筑物。(自由发言,进行课前5分钟说话训练。)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诗句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吗?苏州园林现存近200处,它们有悠久的历史。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把根据自己的艺术趣味和审美理想,将大自然的景物概括、提炼,创造了一个个富有诗情画意的艺术世界。
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写的说明文《苏州园林》
(一)明确目标
1.复习说明文的文体知识,明确说明文的阅读要点。
2.学习本文抓住特征、以总分的结构形式进行有条理说明的方法。
3.体会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艺术美。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朗读全文,然后以导游的口吻介绍苏州园林的建筑特色。(朗读课文时学生自愿朗读,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以导游的口吻介绍苏 ……此处隐藏32225个字……们研究。
(这个课题的设计是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提出探究性课题,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符合新课程理念)
(四)最后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一次感受《苏州园林》带给我们的精彩和美丽(齐读)
这是我设计的《苏州园林》第一课时。第二课时,我将采取分组合作、研讨,让学生梳理归纳全文脉络,并展示给大家。明确说明顺序,了解说明方法,进一步体会说明文语言及其特点(即多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的运用)。板书设计我采取框式结构形式,按文章结构特点来设计的,直观清晰。
七、设计特点:
(一)突出了学生学习过程。安排了三次阅读活动,每次的目的不同,这样安排强调阅读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放手让学生自由读,有创意的读,而不是老师的讲代替学生的读。这样设计符合新课标对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
(二)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安排三次比较集中的合作交流活动。
(三)教师的指导作用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教师在教学中始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指导者。教师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到课堂讨论之中,阐述自己的观点,并以自己的行动对学生的阅读和表述起着较好的指导作用,同时教师又注重教学过程的创新设计,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苏州园林的教学设计15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积累:轩榭、败笔、邱壑、嶙峋、因地制宜、重峦叠嶂等词语,掌握其音、意并用词语造句
2: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领会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3:了解说明文常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初步学会写说明文
(二)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2: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
3:揣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简洁生动的特点
(三)情感目标:
1: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1:理清作者思路,了解本文总说和分说的自然结合
2:理解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教学方法:
1:学生自主、合作式学习: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3:研讨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设想:
1、本文着笔于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有很强的概括性。理清作者思路,了解文中总说和分说的自然结合,是教学重点和难点
2、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是图画美,教学时应尽可能将有关文字还原成画面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乃至全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叶圣陶先生笔下的《苏州园林》吧。
二、出示投影,简介作者,
叶圣陶(1894~1984),原名叶绍钧,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倪焕之》。他原籍江苏苏州吴县,所以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刻的研究。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放声朗读课文,读准下列词语
轩榭(xuānxiè)池沼(zhǎo)丘壑(hè)嶙峋(línxún)
镂(lòu)空蔷薇(qiángwēi)重峦叠嶂(zhàng)斟酌(zhēnzhuó)
2、读了课文后,苏州园林给留下印象最深是什么?请试用简短的文字概括。
(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四、合作学习,理解课文
1、苏州园林为了达到图画美这个目的,具体设计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中四个“讲究”的次序能不能调换次序?为什么?
3、某公园聘请你为园林设计师,你将会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设计,如何设计,让游客有“如在画图中”的感受?
4、苏州园林追求完美的图画,除了上面讨论的四个“讲究”外,还注意了哪些细节?
5、为什么只有四个讲究而不是七个讲究?
6、文章是如何有层次地介绍苏州园林的特征,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7、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8、本文除说明外还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说说其表达效果。
9、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值得你学习?试举例说明。
明确:
1、为了达到图画美这个目的,具体表现在“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这四个方面。
2、不能。因为这四“讲究”是总写,后面的3、4、5、6四个自然段就是按这四句话的顺序来安排的,在内容是前后一一对应。
3、可结合课文中的“亭台轩榭的不对称”、“假山堆叠的艺术性”、“花草树木的映衬性”、“景色的层次性”等方面,畅谈自己的设计思路,自由发挥,不拘一格。
4、苏州园林追求图画美,除了上文的四个“讲究”外,还注意了苏州园林中“各个角落的图画美”、“门和窗的图案美”、“色彩的搭配”等。
5、四个讲究是从局部上讲苏州园林的特征,后三个方面是从细部来讲的
6、说明顺序是由总到分,由整体到局部,由主到次。
7、小组合作讨论解决如: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等
8、记叙:如“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的相间”写出了万木争荣的景象。议论:如“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评价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
9、语言准确生动、优美典雅,富有画意。小组讨论圈点批注。
五、探究学习,拓展思维
讨论:
假如要你来介绍苏州园林,还有别的思路吗?
(要求: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教师给予肯定)
要点:可按照时间顺序;可介绍苏州园林的发展史;可分类介绍苏州园林等等。
六、布置作业,训练写作
小作文:我们的校园(150字)
先抓住学校的教学楼、实验楼、宿舍和食堂的共同点,先概述,后分说。
附板书设计: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3段)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4段)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5段)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6段)不止这些
讲究角落的图画美(7段)
讲究门、窗的图案美(8段)
讲究色彩的搭配(9段)
总说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