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季之美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四季之美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四季之美教学设计11、教材分析
《四季之美》是五上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编排以“四时景物
皆成趣”为人文主题,组织编排了《古诗词三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和《月迹》等课文,让人在阅读时仿佛漫步在四时自然中。单元的语文要素为“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和“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清楚明了。全文只有300多字,文章虽短,需要老师和学生慢慢读,细细品,读出散文味。
2、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认识“旷”、“怡”等 5个生字,会写“黎”、
“晕”等9个字,会写“黎明”、“红晕”等13个词语。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美读课文1、2自然段,体会作者用词的独特,感受春天黎明,夏天夜晚的迷人景色;
2.借助图片想象画面和关键词提示法,尝试背诵课文1、2自然段;
3.借助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初步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细腻的笔触,选材视角的独特,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教学过程
(一)直揭主题,谈话引入
1.师:每天走进校门,都很开心,因为一眼就能看到美丽的池塘,阳光洒在水面上,微波粼粼。
2.引导学生介绍校园
学校的美景这么多,能不能说一下你印象最深的美景呀?
评价:同学们你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大约在1000年前,日本一位女作家——清少纳言,将自己发现的美,写成了一篇散文,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
3.揭示课题
板书“四季之美”,齐读课题。
4.聊聊作者
(二)初读文本,理读结构
1.自读课文,明确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在作者眼里四季最美的是什么?试着填一填作业本上的这道习题。
交流反馈并板书:春之黎明、夏之夜晚、秋之黄昏、冬之早晨
2.提问:你为什么这么填?你是怎么找的?
预设:每一个自然段的开头,是每一段的关键句。
3.梳理结构
4.小结:这篇散文结构很清楚,每一个季节就是一段文字,每一段文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
(三)美读文本,品析“春夏”
走进春天,感受黎明之美
1.品画中美景
默读第一自然段,找一找春天的黎明美在哪里?
预设1:只说出景物
追问:你为什么觉得它美?
预设2:说出短语
(1)师相机点红:鱼肚色的天空、微微的红晕、红紫红紫的彩云
(2)读一读这三个短语,有什么发现?关注色彩。
(3)想不想看看这么美的画面?(边出示,边引读)
2.读色彩之变
过渡:春天的黎明之美,不仅仅美在颜色,孩子们再去读一读,你还发现它美在哪儿?
预设1:一点儿一点儿
说说理由,指导朗读,读出黎明天空缓慢的变化。
预设2:泛着、染上、飘着
(1)交流,点红动词:泛着、染上、飘着
(2)联系生活,播放动图,依次理解“泛着、染上、飘着”
3.小结:作者就是用了泛着,染上,飘着这三个词写出了春之黎明的天空变化之美,像这样的描写就叫作动态描写。
4.带着想象,读读这份变化之美。
5.闭上眼睛来回味这份黎明之美。教师引读关键词。(配乐背诵)
学法迁移,品析夏夜之美
1. 小组合作,读读第二段,试着填填学习单。
2. 交流:美的画面,美的景物有什么。
(1)联系生活,说说感受。
(2)出示视频,体验“萤火虫在飞舞”、“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
(3)指导朗读
3. 对比“明亮的月夜”,说说“漆黑漆黑的暗夜”,“蒙蒙细雨的夜晚”为何用了这么多笔墨?
4. 我们一起合作着来回味回味吧。
5. 这么美的画面,作者是怎么表达出来的呢?
预设:动态描写
6. 让我们带上想象再去感受这样的'夏夜之美。(配乐朗诵)
7. 这么美的文字,积累在心中。(背诵)
(四)课堂小结,迁移运用
我们也来学学这样的方式,表达一下心里的最美。
(1)仿照课文中的动态描写,用几句话写一写自己印象最深的某个景致。
(2)学生练笔
4板书设计
22 四季之美
春之黎明 秋之黄昏
动态描写
夏之夜晚 冬之早晨
教学反思
《四季之美》是五上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编排以“四时景物皆成趣”为人文主题,组织编排了《古诗词三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和《月迹》等课文,让人在阅读时仿佛漫步在四时自然中。单元的语文要素为“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和“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清楚明了。全文只有300多字,文章虽短,却需要老师和学生慢慢读,细细品,读出散文味。教学《四季之美》的过程是多磨的,前三次试教基本都是推翻重来,从导入到重点段学习,不同的方式一一尝试。尤其是第一自然段,才一句话,却总是上不明白,正是这个“求明白”的过程,让我对这堂课有了新的想法和认识。一、读见文章的“结构美”
1.握住整体的结构
《四季之美》的结构有着明晰之美,四个段落,结构匀称,以“什么最美是什么”为引,就像一个体态匀称的曼妙女子。借用作业本的题梳理文本结构,是一个好的选择。
每一个季节就是一段文字,每一段文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由美的画面进入文本,有诗意,有情趣。巧设情境,如同在学生面前展出四幅春夏秋冬的画,需缓步上前欣赏,细嗅文意。
2.探出段落的结构
美的画面,需要美的景物和美的表达。因此,在教学中抓住美的画面、美的景物和美的表达,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即让孩子们“默读第一自然段,找一找春天的黎明美在哪里?”继而提问“不仅仅美在颜色,孩子们再去读一读,你还发现它美在哪儿?”从读出景物,到读见色彩,再到悟出变化,让教学经历一个由表及里,走向深处的过程。
二、读出词句的“动态美”
在《四季之美》中,静是舞台,动是主角,动与静的结合,才构成了这份独特的动态之美。
1.“扶”学“春之黎明”,体会变化之美
第一 ……此处隐藏34655个字……地使用连续动词等进行表达。
借景抒情感受“趣”:翩翩飞舞的萤火虫、急急匆匆的点点归鸦、比翼而飞的大雁等等,这些景物都是十分有趣的,反映了作者的审美情趣和幽默感。
三、学以致用,仿写四季之美
1、拿出学习单上的景物片段描写,引导学生从选材上进行优化。想象其在静止或变化时的画面。
2、再对其颜色、动作、声音、形状等方面的变化进行描述,表现其动态美。
3、表达内心的独特感受,抒发情感。
4、修改自己的片段描写。
四季之美教学设计15导入:
1.教师吟诵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随着教师说出示四季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四时之景不同而美逸无穷也。在你的脑海中,四季最美的是什么?随着学生的回答,贴上春夏秋冬的四个字(板书)
2.再次导入:四季之美优美的景物不仅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中,也出现在日本作家清少纳言的笔下,让我们去领略在他的眼中四季之美美在哪里?
初读文本
1.大问题引领,美在何处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去思考四季之美美在何处?
在学生自由朗读的过程中提示学生自由读,按照自己的速度节奏来读,对于那些读的慢的按自己节奏来读的学生要给予关注和表扬。
2.解决美在何处,发现视角独特
课文较短,依次提问学生你发现在作者的眼中春天最美是,夏天最美是,秋天最美是。冬天最美是,依次板贴黎明,夜晚,黄昏,早上。
表扬学生抓出了每一段的关键词句,把握文章了主要内容,我们平常写四季之美都是写四季的景物,而作者关注的却是黎明,夜晚,黄昏,早晨这样的时段,这就是课文的独特之处,
3大问题引领,美在那些景物
下面让我们随着独特的视角走进作者笔下的四季美景:
教学春天最美黎明
(1)教学黎字
先教学生字,黎明的黎是一个生字,你有什么方法记住他,说完,伸出手指和教师一起书写。
文中还有还有一个字和他十分相似。出示词卡,你会读吗,相信漆字难不倒你,请你闭眼书空漆字。
指名学生朗读指名学生读
(2)教学红晕
评价中关注红晕的读音,(你有什么建议给他吗,你愿意继续来读吗,那么你刚才的评点很到位,请你来读,)出示晕在字典中解释为
ppt出示墨水的墨晕,引导学生说出这是墨水的晕染开来的就是,这是墨晕,继续出示灯晕的图片和小朋友脸上的红晕,
教师过渡:红晕出现在脸上让我们觉得开心,出现在天空中也毫不逊色,
(3)读出色彩
出示天空中红晕的图片,这让你觉得,像这样美丽的颜色春日的天空中还有?(鱼肚色,红紫红紫的彩云)
尝试读出美丽的色彩,
(4)总结
在学生读完教师总结,春日最美是黎明就没在黎明的天空,黎明的色彩,板书天色。
教学夏天最美是黄昏,指名学生读该段
(1)关注着实的读音,
当学生读的`好时,可以这样评价着实迷人,你读的着实的好,读准了这个多音字,着实在这边换一个字就是却是,实在
(2)夏天的夜晚着实实迷人之处,(萤火虫)
你想成为何时的萤火虫?,引导学生读好这两个句子
(3)总结
读后总结夏天最美是夜晚就美在萤火虫,板书萤火虫
教学秋天最美是黄昏。指名学生读
夏夜着实迷人,那么其他季节呢
(1)关注窠字的读音和意思,
如学生读的正确,则表扬读的真好,尤其是窠字,你猜测窠就是,你是怎么知道的预设1联系上下文预设2偏旁(鼓励解词方法的确多样)把这个词语放回句子中,请你来读
(2)过渡,教学比翼而飞
夕阳斜照时,不仅有点点归鸦,更有(出示句子)比翼而飞是什么样的景象
当学生无法回答的时候,出示图片,理解其翅膀挨着翅膀飞的样子,想象画面,请学生在此读好的这个句子,让我们重温这个美好的景象(标红)
(3)教学心旷神怡
夜幕降临时,还美吗?有风声,虫鸣?
你来读出示。听到你的朗读,我们彷佛已经置身其中,做嘘声
出示配音(),你有什么感受,这用文中的词语就是来()你有没有心旷神怡的感受()带着这种感受,读好这一句吧
(4)总结
读后总结秋最美是黄昏就美在归鸦大雁,风声虫鸣,板书
教学冬天最美是早上,指名学生读
(1)教学凛冽
关注凛冽这个词的读音,读准前鼻音
猜测意思:教师引导生活中还有两点水的词语还有很多。如冷冻,那么凛冽自然是寒冷的意思,带着你的感觉的读好它
(2)理解闲逸
在这样寒冷的天气,最美好的无疑是出示(熊熊的炭火)的图
手捧着炭火,你想,你还想,你还想?要是什么都不想做就?
这种感觉就叫做闲逸,就着闲逸的感觉再来读好“手捧着暖和的···”这一句
只不过闲逸的感受啊,到了中午,教师引读剩余部分
(3)总结
读完之后总结冬天最美是早上就没在熊熊炭火,板书炭火。
精读第一自然段
1.批注中发现美
过渡,四季之美不仅没在独特的视角,美在描绘的这些景物,(在萤火虫等景物处,板书景物)更没在作者的四体行间让我们走进春日之美,在你认为美的词句处,拿起笔,读一读画一画写一写
2.逐步丰富美的发现
(1)发现色彩的变化美
那个词语让你觉得尤其美
预设,与颜色有关的词语。根据学生回答的红晕鱼肚色红紫红紫依次出示图片。
ppt出示连续的三张图,出示全文一起读,提问学生:你发现,在作者的笔下,秋日天空中的色彩是在逐渐?
(2)发现叠词下的变化的缓慢美
除了颜色,你还从哪里看到了变化
一点儿一点微微
提问学生:你发现,在作者的笔下色彩的变化是十分?(缓慢)
读出缓慢的变化感
像这样生动的叠字在文中还有很多,依次出示,感悟作者语言的高妙
(3)发现动词变化的精准美
还有呢?
泛飘染(当学生无法察觉到的时候,教师用手势比划范围逐渐扩大)
读出缓慢的变化感,色彩逐渐扩大范围的感觉
小结,原本静谧的天空却在作者的语言中晕染下,让我们感受到了动态之美。(板书动静)读;课文中这样富有动态美的句子还有很多,你能找出来吗?
全文总结
四季之美在独特的视角,在别致的语言中,在动静的结合里,
更在你们朗朗的读书声中,在匠心独运的创造中。
下节课带着发现美的眼睛向美的深处漫溯。
作业设计
你能发现作者笔下的动静美,相信你也能创造美
出示春日黄昏天空的的图片,尝试模仿写出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