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圆飞天教学设计

时间:2025-08-27 15:59:04
梦圆飞天教学设计

梦圆飞天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梦圆飞天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梦圆飞天教学设计 篇1

课时目标:

1.精读感悟,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时激动人心的场面。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去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2.总结全文,交流收集有关“神舟”飞船的信息。激发学生学习航天英雄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5课《梦圆飞天》齐读课题。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课文从“送行、发射、问候、圆梦”四个方面来写“神舟”五号发射的过程的。其中“送行”部分我们已经学过,请大家回忆一下这部分给你们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

2.今天,让我们再次把目光聚焦到10月15日那天,最激动人心的时候马上就要到了,“神舟”5号载人飞船即将载着中国人民的希望发射升空了,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6—15自然段,其中哪些场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读悟第二部分(发射)

1.读了课文的第6—15自然段,哪些场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预设:

“随着发射时间一秒一秒地逼近,人们的心弦都绷得紧紧的,似乎可以听见自己急促的呼吸声”。

(1)这句话写出了人们什么样的心情?人们除了紧张,更多的是什么?

(2)读这段话的时候我们要用什么样的语气?

(3)指导朗读。

3.同学们,你们发现了没有,课文的7—11自然段每一个短语都独立成段,你知道作者这样写的用意吗?

作者写的很好,那你们能把它读好吗?

指导朗读7—11小节。

4.还有哪个场面留个你深刻印象?

预设:课文的12自然段。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壮观、震撼)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烈焰升腾、大漠震颤、地动山摇、腾空而起)

你们想看看这个场面吗?(出示课件)

看了这个场面,你心情怎么样?

带着这样的心情,自己去读一读这一自然段,注意突出刚才圈划的词语。(自由读、指名读)

同学们,我们刚刚通过文字经历了紧张的倒计时,壮观的发射场景,让我们再一起来回味一下。齐读6—12小节。

5。三分钟后,电波传来了杨利伟“飞行正常”的声音,这声音穿过茫茫太空,传到(读)传到(读)传到(齐读)。

6。同学们,你们可能不知道。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出示课件),人类第一位向往飞向月球的是谁?是中国古代的一位美丽姑娘。人类第一个登上月球的是谁?是一位美国人。那个美丽的`中国姑娘就是嫦娥,那个美国人就是我。我向月球跨了一小步,人类向前跨了一大步。当时的杨利伟才23岁,他当时正驾驶着战鹰在中国大西北上空刻苦训练。每当他飞过中国飞天梦的摇篮——敦煌古城,他都会想起阿姆斯特朗这段令中国人感到尴尬和苦涩的话,他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为中华民族争回这口气。而如今(出示课件:最后一自然段)读。

作为一个中国人,最为一个拥有强烈民族自豪感的中国人,什么心情?带着这样的心情读一读十五自然段。

如此的喜悦,如此的自豪,你还能想到哪些词语来形容这样的心情?带着这样的心情再来读一读十五自然段。

三、读悟课文第三部分(问候)

1.过渡:飞船以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的速度飞行,从200千米以外的太空中,不时传来杨利伟发回的信息。杨利伟发回了哪些信息呢?同学们自己去读一读17—18自然段。

2.杨利伟发挥的信息中,哪些令你印象深刻?

预设:十八自然段

想看看着我们美丽的地球吗?播放课件。

四、读悟课文最后一部分(梦圆)

1.过渡:“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历史性的重大突破,此刻,你们的心情怎样?让我们怀着无比的自豪齐读结尾段。

2.《梦圆飞天》,谁圆了飞天的梦——杨利伟。

他是中国最具有标志性的人物;他和中国最鲜明的亮色联系在一起。这位中国的首位“太空使者”,凭借自身超人的素质和勇气,成为浩瀚太空迎来的第一位中国访客,证明了人类第241次太空飞行属于中国,他就是————杨利伟。让我们深情地赞美这位伟大的英雄吧:

(课件: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目光。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的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而这也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

五、总结交流

1.“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我国航天史上零的突破,继“神舟”五号后,我国又成功发射了“神舟”六号,航天员是———(出示课件)“神舟”七号,航天员是———(出示课件)他们都是中国人的骄傲,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2.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学习他们?学习他们?

3.同学们,中国人有太多的梦,我们也有自己的梦。只有脚踏实地,努力学习,才能梦想成真。

六、布置作业

小练笔:

学习了这篇课文,相信同学们一定有很多话想说。

我想对杨利伟叔叔说:

我想对中国人说:

我想对我的同学们说:

板书设计:

5.梦圆飞天

送行————发射————问候————梦圆

  梦圆飞天教学设计 篇2

一、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氛围,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去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二、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文章读通顺。

2、自学生字词。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描写了哪些激动人心的场面?是怎样描写的?

【预习内容】

(一)我会读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正确流利地读课文。乳白色 执行划破控制 海外侨胞 蔚蓝色 澎湃洋溢浩瀚橘红色

(二)我会填。通过对课文的'预习,我知道课文主要写了,可以分为这几个场面描写:

(三)我的搜集我搜到了有关“神5”发射的资料。

……此处隐藏6874个字……不舍的科学精神。

3、体会炎黄子孙为实现中华飞天梦的执著与努力,从中受到熏陶与教育,激发民族责任感及探索科学的热情。感受我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激发民族荣誉感。

教学重点:

了解炎黄子孙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教学难点:理解把梦想变现实这一过程所体现的中国航天人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教学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搜集我国航天工程的有关信息,及相关神话传说的图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谈话揭题。

1、教师出示以下图片,学生自由欣赏,初步认识图片中的人物。

女蜗补天、嫦娥奔月等图片。

2、导语:这些神奇的人物有着我们人类所没有的法力,他们腾云驾雾,自由行走于天地之间,他们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想象力的杰作。是什么样的梦想激发着古人创造出这样生动的神话,塑造出这般神奇的人物呢?

3、学生发言。

(是飞天的梦想,是飞离地球、邀游太空的渴望。)

4、教师揭题:是的,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千百年来炎黄子孙们不懈地努力着,202_年10月15日早晨,随着一声巨响,“神舟五号”飞船带着杨利伟叔叔——这位中国第一名航天员来到了太空,首次取得了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终于成为美好的现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飞天梦圆》。

5、板书课题:飞天梦圆。全班齐读。

二、自学课文,默读思考。

1、出示思考题:

(1)炎黄子孙千年的梦是什么?

(2)这千年的梦是怎样圆的?

(3)为什么千年的梦想今天能够圆了?

(4)小组交流。

(5)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2、自学反馈,全班交流。

(1)出示文中词语。

嫦娥奔月崂山道士瑰丽绚烂载人航天凌云壮志猝然长逝执著追求锲而不舍积劳成疾苍穹

①指名以读,评议正音。

②两个多音字:载著

③理解词语。

圆梦:实现梦想或理想。

壮举:壮烈的行为,伟大的举动。

凌云壮志:凌云:直上云霄。形容发志向伟大。

积劳成疾:积劳:长期劳累过度;疾:病。因长期劳累过度而生了病。

坚持不懈:懈:松懈。坚持到底,一点儿不松懈。

锲而不舍:锲:雕刻,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2)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炎黄子孙为了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梦想,进行了不断的尝试。

第二部分(第5—13自然段):写新中国成立以后,炎黄子孙的飞天梦,一步一步地实现了。

第三部分(第14自然段):写炎黄子孙还要实现更高、更远、更绚烂的梦,登上月球,探索火星,遨游更深远的宇宙。

三、集体研读,理解感悟。

1、炎黄子孙瑰丽绚烂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①指名发言,集体评议,纠错或补充。

②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要点,引导学生正确表达。

编织神话传说,寄托飞天梦想。

不断尝试圆飞天梦,试验坐风筝上天,试验乘火箭上天,虽遭受失败仍不放弃。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航天工作者们刻苦钻研,执著追求,先是独立发射自己的人造地球卫星,而后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当“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被送上太空并成功返回时,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③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别感受炎黄子孙飞天的渴望,圆梦的艰辛与执著,梦圆的激动与自豪。

2、指名反馈,全班交流,教师抓住关键词句,引导深入品析。

(1)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并没有消磨掉炎黄子孙为实现梦想而势力的决心和意志。他们从失败中爬起来,顽强地继续着圆梦的行动。

这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段,一方面承接上文,说明中华民族追求邀游太空的梦想不是一帆风顺的,遭遇了很多失败与挫折;另一方面引出下文,说明中华民族没有因此而放弃梦想,仍然坚定执著地努力着。

(2)这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

“这”指的是载人航天工程。句子中的三个“最”字,充分说明了载人航天工程面临着巨大的凼难和挑战,说明党中央这一决定显示出的巨大勇气和决心,也充分说明了中国航天工作者将要为此付出巨大的努力和艰辛的劳动。

(3)从科研院所到试验基地,从北国寒冬到南国炎夏,从大漠风沙到浩海惊涛,到处留下了他们辛劳的足迹,洒下了他们不懈奋斗的汗水。

体会航天工作者为实现载人航天的梦想,不辞劳苦,南征北战,历经风沙雨雪、严寒酷暑,不懈奋斗着。

(4)有的人为了及时、方便地工作,将铺盖搬到了实验室,搬到了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了医院,即便在病床上,他们依然在翻阅着研究报告,寻找着需要的数据;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乃至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长逝……他们为了千年飞天梦圆,努力着,拼搏着……

抓住“积劳成疾”与“猝然长逝”,展开想象,说说航天工作者为实现飞天梦想,除了文中介绍的三种情况,还可能付出怎样的努力?(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争分夺秒、抛家弃子……)

文中再次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表明了航天工作人员为实现载人航天的梦想所付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充分表现了炎黄子孙为圆飞天梦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

(5)苍茫的内蒙古草原敞开胸怀,深情地拥抱朝阳中缓缓降落的中国第一名航天员——杨利伟。

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写出了“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返回祖国大地时,炎黄子孙无比激动、无比幸福的心情。它同时充分表明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著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

这句话写出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伟大意义,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者的伟大精神。

四、课堂小结

1、教师小结: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著追求,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的那一刻成为了现实。飞天梦圆,这是中国的骄傲,是所有炎黄子孙的骄傲。但还有更加绚丽灿烂的梦要实现,让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一起为梦想而加油,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2、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我国航天工程的有关信息。

五、作业设计

1、摘抄文中令自己感动的语句。

2、课外阅读,了解天文知识。

3、搜集我国航天工程的有关信息,办一期小报或墙报。

板书:飞天梦圆。

做梦:飞离地球遨游太空。

勇于实践

圆梦:“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执著追求。

默默奉献再梦:遨游于更深更远的宇宙。

《梦圆飞天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