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1【设计理念】
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
【设计特色】
重在学生参与,激发主体情趣。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通过游戏设计,多种多样的铺垫、延伸的作业设计,变传统古诗教学的单向灌输为学生的自读、自练、自悟,既激发了主体的学习情趣,帮助学生“走近古诗”,又调动了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体现了语文教学重在实践运用的教学思想。
以游戏法为主学习《宿新市徐公店》。
一、简介作者,请学生根据已知进行介绍
反复读题,理解题意。
二、出示游戏题,自学理解诗的内容
1、围绕“诗人杨万里在新市徐公店看到了什么”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2、宣布游戏规则:讨论分两组进行,自愿组合。
一组经过讨论后使诗的内容“胖”(扩句)起来;
一组讨论后使诗的内容“瘦”(缩句)下去。
3、开始计时,10分钟后,小组分别汇报讨论结果,同组成员可以补充:
“瘦”的结果:篱疏径深,花落未阴。儿童追蝶,入花无寻。
“胖”的结果:农家菜园边有一道稀稀疏疏的竹篱笆,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很远的地方。路边树上的花朵已经凋谢,但是树叶长得还不茂密。只见小路上奔跑着一个小男孩,咦!他在干什么呢?原来他在追逐黄色的蝴蝶。呀!蝴蝶不见了,原来它飞入了黄色的菜花丛中。
4、交换各自的学习体会,并将不同的理解摘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
三、有感情地朗读《宿新市徐公店》
四、拓展性练习,运用上述的方法学习新诗
出示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评点】
古诗教学的难度无疑会比教学用现代汉语写成的诗文要大得多。然而,这则设计由于教师的慧心独运,不仅使古诗易于理解,而且使课堂充满了参与的乐趣。如以多种多样的趣味练习教学《绝句》,让学生找到了一条进入诗情的通道。用游戏法将诗句变“胖”(扩句)变“瘦”(缩句)。用对抗赛学《宿新市徐公店》,更使古诗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接受教学模式,而成为愉悦的自学自悟活动。“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卢梭),在这里得多了印证。
19、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
以游戏法为主学习《宿新市徐公店》
1.简介作者,请学生根据已知进行介绍。反复读题,理解题意。
2.铺垫性练习,为学习诗句打下基础。
(1)照样子填词。例:了(停)宿( )篱( )未( )追( )寻( )
(2)交流所填的结果,并指出“同义复指”的作用。
3.出示游戏题,自学理解诗的内容。
(1)围绕“诗人杨万里在新市徐公店看到了什么”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2)宣布游戏规则:讨论分两组进行,自愿组合。一组经过讨论后使诗的内容“胖”(扩句)起来;一组讨论后使诗的内容“瘦”(缩句)下去。
(3)开始计时,10分钟后,小组分别汇报讨论结果,同组成员可以补充。
(“瘦”的结果:篱疏径深,花落未阴。儿童追蝶,入花无寻。“胖”的结果:农家菜园边有一道稀稀疏疏的竹篱笆,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很远的地方。路边树上的花朵已经凋谢,但是树叶长得还不茂密。只见小路上奔跑着一个小男孩,咦!他在干什么呢?原来他在追逐黄色的蝴蝶。呀!蝴蝶不见了,原来它飞入了黄色的菜花丛中。)
(4)交换各自的学习体会,并将不同的.理解摘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
4.有感情地朗读《宿新市徐公店》。
5.拓展性练习,运用上述的方法学习新诗。
出示杜牧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评点]
古诗教学的难度无疑会比教学用现代汉语写成的诗文要大得多。然而,这则设计由于教师的慧心独运,不仅使古诗易于理解,而且使课堂充满了参与的乐趣。如以多种多样的趣味练习教学《绝句》,让学生找到了一条进入诗情的通道。用游戏法将诗句变“胖”(扩句)变“瘦”(缩句)。用对抗赛学《宿新市徐公店》,更使古诗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接受教学模式,而成为愉悦的自学自悟活动。“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卢梭),在这里得多了印证。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了解古诗的大意,感受古诗的意境美,激发学生乐于积累古诗文的情趣。
一、提问引入,揭题、释题。
1、这节古诗文吟诵课,老师先请小朋友来背首古诗《小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
2、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宿新市徐公店》。
3、读诗题,理解题意(板书课题)
宿:住宿,过夜新市:地名徐公店:姓徐的男子开的客店
宿新市徐公店的意思是(诗人在新市一个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4、杨万里在这里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呢?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二、初读古诗。(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1、自由读诗,借助拼音把字读准,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
2、小朋友读得很认真,这里有几只美丽的蝴蝶,想和你们交朋友,认识他们的小朋友就请站起来和它们打个招呼.(看课件)读生字词“住宿、徐公、篱落、树阴、路径、追黄蝶、深远、疏疏”。
3、刚才读字的时候,你发现哪些字音,很难读准,请你带同学读一读。(注意读准翘舌音,后鼻音。)再全班齐读.
3、刚才小朋友们生字词读得真好.现在我们把这些字宝宝送回诗中,请你们正确流利地把诗读一读。
4、指名读,小朋友注意听音是否读准,再指名读。
5、他们读得真好,请你们照着他的样子,读给同桌听。
6、哪位小朋友愿意来读给大家听;齐读。
三、逐句指导朗读,感悟诗的意境美。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1、(出示课件)小朋友,请听老师朗读,一边听一边想,通过这两行诗,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听后看图回答(老师可用手势带学生回答)。联系学生的回答,解 ……此处隐藏17547个字……
小孩子奔跑着追赶黄蝴蝶,可是蝴蝶飞入菜花丛中就再也找不到了。
再读诗句,读好节奏。【出示课件】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14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读懂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学会本课生字,能结合诗句理解“疏疏,未成荫、急走”等词语的意思。
3.会背诵、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二)教学过程
1、复习
(1)指名背诵《绝句》。
(5)集体背诵。
(6)解释词语(课后1)。
2、教学《宿新市徐公店》。
(1)解题“宿”,住。“新市”是地名。这首诗是诗人杨万里在徐公店投宿时所见到的.景色。
(2)自学古诗。观察图画,想想哪些地方你能读懂。
(3)教学字词。
(4)再读古诗,逐句理解。
①理解第一句。
重点理解:篱落、疏、径、深。指名连起来说。(菜园边的篱笆稀稀疏疏,有一条小路伸向很远的地方。)
②理解第二句。
看图理解:枝头、未成荫。说说第二句的意思。(树叶长得还不很浓密,不能遮盖地面成为树荫。)
③理解第三句。
理解“走”与现代汉语中的“走”的区别,理解“急走”的意思是奔跑。(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
④理解第四句。
“寻”是什么意思?指名说说这句的意思。(蝴蝶飞进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业找不到了。)
(5)指导朗读这首诗,并说说全文大意。
(6)指导背涌。试默《宿新市徐公店》。
3.小结全文。
(1)指名背诵。
(2)说说两首诗都描写了什么季节的景色?
4、课堂作业,(1)抄写第二首诗,(2)解释带点的字词。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15【教材解读】
《宿新市徐公店》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诗,他的作品,无论诗词,都清新风趣,构思巧妙,语言通俗,自成一家。《宿新市徐公店》描绘了幽静安逸的田园春光和儿童在菜花地追逐蝴蝶的生动画面。诗的前两行写景,后两行写儿童活动,渗透着诗人幽居生活中对大自然美好风光的沉醉和对无忧无虑的生活的向往。在其他版本的教材中把这首诗安排在的低段进行学习,可见学生学习的难度不大,在苏教版的教材中,既然安排在了高端进行学习,就要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会正确书写“篱”和“蝶”。
2.诵读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美丽景色,体会儿童活泼可爱,无忧无虑的形象,感悟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领略传统文化,培养审美情趣。
3.联系阅读积累,读写结合,能用一段话描述诗中的情景。
【教学重难点】
1.诵读想象诗所描绘的美丽景色,体会儿童活泼可爱,无忧无虑的形象,感悟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领略传统文化,培养审美情趣。
2.联系阅读积累,读写结合,用一段话描述诗中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了解作者,揭示课题。(8分钟)
1.出示图片,诵读古诗《小池》。
2.交流,了解作者杨万里,联系已有知识了解南宋的时代特点。
3.板书课题“宿新市徐公店”,学生试着读准题目。
4.诵读古诗《凉州词》故事引入,学习断句。学生根据理解断句,读准题目。
5.引导学生联系阅读积累,说一说,杨万里为什么要在这住宿?
6.带着理解读准题目。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学会根据意思断句,是读准节奏,体味内容的前提。如何让枯燥的古诗学习变得有趣,把学生熟悉的诗词作品进行联系整合,是一种尝试。
二、书写指导,诵读感悟,了解内容。(10分钟)
1.诵读古诗,把诗句读正确。
2.教师范读,屏幕出示插图及画有停顿符号的古诗,读出节奏。
3.默读想象,诗中都描绘了那些景物?把诗中的关键字圈出来。
4.指导书写“篱”和“蝶”。
5.读诗,想一想自己看到的这些景物分别是什么样的,说一说。
( )的篱笆 ( )的小路 ( )的树
( )的蝴蝶 ( )的菜花 ( )的儿童
6.对比阅读诗人描写儿童的诗,唐诗中儿童的形象,体会作者眼中的儿童不仅是活泼可爱的更是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
[设计意图]古诗词的记诵积累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这首诗语言通俗,浅显易懂,正确的节奏诵读有助于学理解内容。引导学生运用平时的阅读积累,既是古诗本身的理解,也是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升。由一首诗到同类别的诗既是补充,也加强了记诵。
三、读写绘练习,表达诗中描写的情景。(17分钟)
1.读诗的前两句,用一个字来说,写出了景色的美。
2.读诗的后两句,用一个字来说,写出了儿童的趣。
3.读一读诗,感受景色的美,儿童的可爱有趣。
4.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人为什么会来到这里,他都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发挥想象,联系阅读积累写一段话。也可以把自己想到的画出来。
5.学生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读写绘是古诗学习的一种有趣的方法,我们试图通过“一诗一画一故事”的方式,在了解诗人,感受诗中情景的过程中,激活学生阅读中词语的积累,在表达运用中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四、拓展诗词,领悟作者诗词的`清新别致。(5分钟)
1.联系《小池》诵读作者另一首描写荷花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引导读作者的描写荷花的词《昭君怨》。
2.用学生熟悉的描写月亮的苏轼的词《水调歌头》,引出作者的《好事近》,体会杨万里笔下月亮的别具一格。
[设计意图]拓宽语文课堂的宽度,如果能拓宽语文课题的宽度,学生的语文学习会更精彩,孩子的生命成长会更精彩,语文学习将不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这需要因课而异,更需要教师丰富自己的阅读积累,教师成长,学生跟着成长。
五、作业设计。
作业:一词一画一故事。
《昭君怨》《好事近》选择一首词,熟读成诵,配一幅插图,有一段话把自己联想到的情景下来。
[设计意图]作业和文本同时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帮助学生巩固、运用所学知识,按照一定目标,有计划地提供各种思考和练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循序渐进的作业练习有益于学习。
六、板书设计
宿新市徐公店
美 趣
自由自在